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懿旨衝突了 古人又是怎麼解決的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懿旨衝突了 古人又是怎麼解決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中國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如果相互間出現矛盾怎麼辦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當皇帝的聖旨和太后的懿旨出現衝突時,應該執行那個旨意呢?當然是皇帝的聖旨了,古代皇權是最大的,而代表皇權的皇帝聖旨當然也就是權力最大的。古代歷史上一般不太會出現聖旨和懿旨衝突的情況,因爲懿旨是太后發佈的,而太后是皇帝的母親,他們之間有什麼事情要辦理的話,一般也都是要要商量着的。且封建王朝都是崇尚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一般是不會違背母親的意願的,懿旨雖說是太后的旨意,但它很少涉及到國政等國家重大事宜,大多數的懿旨都是關於後宮或皇宮內部事務的旨意,它和聖旨還是有着很大區別的。並且懿旨是很少能下發到地方的,只在京城內傳達的情況較多。如果是因爲皇帝年幼,太后不得不垂簾聽政那樣的情況,所頒發的旨意也是藉着皇帝的名義所下發的聖旨而不是懿旨,所以二者之間是有本質性的區別的。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懿旨衝突了 古人又是怎麼解決的

光緒帝敕令

皇帝的旨意類別

在中國古代,早在春秋戰國之前,當時對於君王所頒發命令或者公文就已經有了相關規定了。當時的公文主要有訓、浩、命、令、璽書等。

所謂的“訓”是指國君教導臣下的文辭,“浩”指教告衆民,昭告諸侯,禁戒、受命之辭。王言同稱命,“令”小 於 “命”,“璽書”是帝王詔敕的別名。到了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對公文相關規定進行了改革,因而秦代的皇帝頒發的公文就只有制和詔了。所謂的制是指古代王言爲命,秦始皇改命爲制。到了漢代,當時皇帝頒發的公文則有策書、敕。策書是漢朝命令中的一種。魏晉有赦文。赦,釋爲舍。隨着時間的推移,朝代的更迭,到了唐宋以後凡有赦免,都要行文。隋唐有敕書。宋代有敕榜。元代和明代類似都沿用了之前的規定。

而到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清朝,則有了固定的格式了。清代規定的詔令文書文種名稱有諭、詔、浩、敕。諭是告之使曉諭,最早見於《左傳》。按清制,皇 帝 特 降 的 金命令爲諭,由於臣下奏請而批覆的文書稱爲旨。詔、誥、敕之相似,所面對的對象不同而已。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懿旨衝突了 古人又是怎麼解決的 第2張

慈禧太后懿旨

太后的懿旨情況

所謂的懿旨也就是皇后或者太后的詔令。一般情況下懿旨的使用範圍僅限於皇宮之內,且不得涉及國家的軍國大事,主要都是涉及宮廷內部事務的命令。這是正常一般的情況,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晚清慈禧掌權的時期,很多時候慈禧頒佈的懿旨就比聖旨來得更管用,因爲慈禧是當時朝廷的實際掌權者,光緒皇帝則是有名無實,雖然曾經親政過一段時間,但是國家大事還得經過慈禧的同意才能實施,更多時候慈禧則是直接假借皇帝的名義頒佈聖旨,實際是自己的意思。

但是在大多數時候聖旨和懿旨二者之間還是嚴格區分的,懿旨畢竟是太后或皇后頒佈的,它一般也就只能管管內廷,不可能涉及到國家的大事,因爲歷朝歷代都有規定,內宮不得干政,就算頒佈了懿旨,大臣們恐怕也不會聽從的,何況皇權纔是最高的權力。

古代皇帝的聖旨和太后懿旨衝突了 古人又是怎麼解決的 第3張

康熙帝聖旨

綜上所述,在古代聖旨和懿旨一般情況下是不存在衝突的情況的,即使有那也是首先執行聖旨,因爲皇帝的命令纔是權力最大的,懿旨一般只限於皇宮內廷使用,出了宮就沒有什麼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