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聖旨都是什麼樣的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古代聖旨都是什麼樣的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聖旨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聖旨到底是什麼樣的?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後巴拉巴拉一大堆具體內容。

這是我們幾乎所有人對於古代皇帝聖旨的既定印象,好像聖旨就是這麼寫的,這八個字似乎也非常能夠體現皇帝的威嚴,還有聖旨的絕對權威。

不過在古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並不是這麼斷句的。

不僅如此,古時候也不是什麼聖旨的正文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幾個字。

聖旨的誕生與種類

所謂的“聖旨”,就是皇帝對於臣民的一種命令,從上古時代,王命文書就已出現。

先秦時代,有六種正式的文體,比如記載君王言行的“典”與記載君臣說話內容的“謨”,另外四種是訓、誥、誓、命,都能夠作爲聖旨。

訓,就是君王的訓誡;誥,是帝王的典冊;誓,是帝王的檄文;命,是帝王的命令。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將君王的詔諭稱作“制”與“詔”,所謂的制,就是長期的命令,而詔書是具有一定時間期限的命令,這奠定了後世聖旨的基礎

古代聖旨都是什麼樣的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聖旨的加密

剛開始的聖旨,就是丞相草擬,寫好了加蓋皇帝的玉璽就能夠生效,雖然非常方便,但是這就很容易弄虛作假,容易出現僞造聖旨的情況。

漢朝的時候,設置了五位尚書,其中有專門主管草擬詔諭的尚書。

到了唐朝的時候,聖旨往往都是具體專門的責任人書寫,然後還有人專門備份謄抄,並且所有的聖旨都是有存檔的,以此來防止有人僞造。

也從這個時期開始,聖旨的加密性大大提升,外人其實非常難以進行勾結僞造聖旨,在真實的歷史上所謂的矯詔,是非常危險而且困難的事情。

聖旨的格式規範

漢朝的聖旨,已出現了具體的明確格式,有固定的開頭,也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皇帝”這樣的格式,並不是什麼奉天承運。

唐朝還是將聖旨稱作詔書,武則天時期稱作制書,其開頭就是“皇帝敕諭”。

不僅如此,在所有聖旨的結尾落款處,還有具體年月日與草擬人的名字,通常都是三省六部之中中書省的中書舍人負責草擬。

唐朝的聖旨分成兩種,一種是中書省草擬的,屬於外製,而玄宗時期開始由翰林院草擬的聖旨則稱作是內製,這些都是有詳細區分的。

古代聖旨都是什麼樣的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第2張

從唐朝開始,聖旨不是隨便亂寫的,也不是皇帝隨便說就能下達的。

當時的聖旨,需要君臣共同商定,草擬之後,門下省還能駁回,但是這樣的規矩到了元代因爲門下省被廢,也自然消失,但聖旨還是君臣共定。

但到了明代,丞相被廢,中書省被廢,皇權強化,這時的聖旨,完全變成了皇帝的意思。

明代時期的大學士,只不過是皇帝的顧問,也就是從明代開始,奉天承運這些字進入聖旨之中並且廣泛使用,最終形成了定製。

古代聖旨都是什麼樣的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第3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明太祖時代,按照元代時期的舊制加以改動,其首稱“奉天承運”,就是說皇命源於天。

朱元璋將自己稱作“奉天承運皇帝”,稱自己在夢境中見到了三清,上天賜予了他自命“奉天承運”的權力,皇宮前三殿的第一大殿,也因此稱作奉天殿。

也就是從明代開始,聖旨中全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些字,不過通常都用於非常重要而且正式的聖旨,尋常旨意,往往開門見山,直接說內容。

清代的聖旨也延續了這種習慣,開頭與明代一樣都是奉天承運,但有時候並非詔曰,有時候也會出現制曰,往往要看具體的內容與場合等情況。

古代聖旨都是什麼樣的 聖旨都是奉天承運開頭嗎 第4張

雖然的確是有這些字,但並不是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的那樣斷句的。

“奉”是單獨書寫的,而且要寫在聖旨的祥雲之上,頂格書寫,比後面的內容高出兩格,然後纔是“天承運”,再來就是“皇帝詔曰”或者“皇帝制曰”。

清代的聖旨,漢字從右往左,而滿文從左往右,都是有具體規範的。

古代的聖旨,草擬確定都比較麻煩,有具體流程,不能隨便頒佈,而宣讀聖旨等也都有嚴格的地點、儀式規矩,電視上那種,通常都是古代的口諭。

可以說,古代也只有明清兩朝的聖旨前邊兒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明代是爲了表示自己代天賦令,清代延續明代,而這也是明清皇權高度強化的表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