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春秋時期智氏最終被韓趙魏三家消滅,是因爲什麼?

春秋時期智氏最終被韓趙魏三家消滅,是因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智氏起源於東周時期,曾是晉國六卿之一,是一個古老文明的華夏望族,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雖然是“六卿執政”,但實際上掌控朝廷權力的是智氏,其它五家力量相對都比較弱。照理說,在春秋末期這樣一種大紛爭的背景下,智氏有強大的權力,應該替代晉國,實現改朝換代的。但是他們爲什麼不但沒成功,反而被韓、趙、魏三家給滅了,最終韓、趙、魏三家獲得勝利果實,得以分了晉國呢?

春秋時期智氏最終被韓趙魏三家消滅,是因爲什麼?

顯然,是實力強大的智氏在操作上出了問題。

那麼,智氏究竟有哪些操作失誤的地方呢?

爲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田氏代齊”這一成功的案例,再來看看智氏的情況,就應該比較清楚了。

“田氏代齊”的整個過程很複雜,不過,總括起來,不外七個步驟。

第一步,收買人心。田氏首先改變土地所有制,廢除奴隸社會的井田制,改爲把土地私分。這樣做,不但國內老百姓,連貴族也支持田氏,田氏獲得極大的民心。

第二步,以衆擊寡。當時執掌朝政的是慶氏。田氏看出國內貴族們對他不滿,於是聯合另外三家貴族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打敗了當時執掌朝政的慶氏,從而除掉慶氏。

第三步,坐山觀虎鬥。田氏雖然擊敗了慶氏,但他並沒有掌握朝政,而是由欒氏和高氏來共同執掌朝政。欒氏和高氏共同執掌朝政,因而這兩家便產生了很大的矛盾,互相攻擊,自相殘殺,力量得到了極大地削弱。

第四步,二次以衆擊寡。欒氏和高氏的力量削弱以後,田氏瞅準機會,聯合因爲沒有掌控政權而不滿的鮑氏,打敗欒氏和高氏,削除這兩家的勢力,改爲田氏和鮑氏執掌朝政。

第五步,二次坐山觀虎鬥。田氏雖然和鮑氏掌控了朝廷政權,但是他並不專權。反而是看着鮑氏專權。鮑氏因爲專權,和國君產生了極大的矛盾,鮑氏殺掉齊國國君。然後田氏趁機擁立新的國君,並且除掉了鮑氏,得以獨掌朝政。

春秋時期智氏最終被韓趙魏三家消滅,是因爲什麼? 第2張

第六步,通好鄰國。當田氏完全執掌朝政以後,爲了避免奪取政權產生的阻力,他們積極與鄰國交好,簽訂友好協議,避免篡國產生阻力。

第七步,政變成功。當國內勢力被消滅,老百姓又因爲得到好處擁戴田氏,國際關係也搞得不錯的時候,田氏替代齊國,也就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智氏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呢。

其一,智氏土地問題處理錯誤。

當時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過程中,把奴隸集中在井田上集體勞動的方式,已經不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無論是老百姓還是貴族,都迫切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土地,進行獨立生產。

但是,智氏卻讓韓趙魏三家把土地拿出來充公,交給國君。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與歷史背道而馳的,與田氏的做法也是相反的,當然是不得人心的。

其二,智氏樹敵太多。

智氏本來和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滅了範氏和中行氏。這都沒有問題,問題是,接着他就要求韓趙魏三家把土地拿出來給國君。這樣做,一下就把自己放在了三家的對立面。

“田氏代齊”的過程中,不到最後,都沒有站到前臺,沒有站到目標顯眼的地方。都是讓別人鬥,他自己坐山觀虎鬥。等到別人兩敗俱傷的時候,他才站出來,收拾殘局。

智氏過早地暴露,也就過早地成爲別人提防攻擊的目標。

春秋時期智氏最終被韓趙魏三家消滅,是因爲什麼? 第3張

其三,智氏的手段太過毒辣殘暴。

田氏在代齊的過程中,當然也有戰爭。但是,他的手段更多的是比較溫和的。他採用的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加力,讓國君力量不斷消耗,然後走到滅亡。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尋求支持。

但是,智氏的手段卻太過毒辣。他在攻打趙氏的過程中,引水灌城。而且還得意洋洋向韓氏魏氏炫耀。這引起了兩家的害怕,因爲兩家也站在水口下游。智氏能這樣對待趙氏,當然也可以這樣對待韓氏和魏氏。於是韓氏和魏氏出於恐懼,最終才反水,和趙氏聯合起來,一同對付智氏,最終把智氏消滅。

由此可見,智氏的政治智慧實在有限。在奪權的過程中,步步出錯,最終才走到了悲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