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爲什麼輕易被諸葛亮誘殺了?

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爲什麼輕易被諸葛亮誘殺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張郃被曹操比爲韓信,卻爲何被諸葛亮輕易誘殺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郃原本是袁紹手下猛將,在官渡之戰時,張郃是曹操的敵人,負責攻擊曹操大營。結果由於袁紹不聽張郃建議,沒有派重兵去營救烏巢糧倉,導致烏巢糧倉被毀。糧草被毀,張郃自己攻打曹營也不順利,又擔心受到其他人的讒言,所以乾脆心一狠,直接投降了曹操。而曹操聽說張郃前來投降,非常高興,直接把張郃投曹比喻爲了韓信歸漢。

《三國志》: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太祖得郃甚喜,謂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豈若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邪?”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

爲何曹操給張郃的待遇會這麼高?先是將其比喻爲韓信,之後又封他爲偏將軍、都亭侯,這待遇可比當年張遼投靠曹操好多了。實際上曹操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張郃確實是個人才,在之前的兩軍交戰中,張郃的軍事才能給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極爲愛才,所以給了張郃這麼好的待遇。

二是張郃的投降給了袁紹致命一擊,使得戰局加速向曹操這麼傾斜。很多人認爲曹操燒燬烏巢糧倉是對袁紹的致命打擊,之後袁紹便一敗塗地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之前袁紹的糧倉又不是沒被燒過,如果袁紹能夠很好的駕馭軍隊,穩住人心,其實他是不至於全軍潰敗的。要知道,曹操這邊也早就糧草不濟了,還不是一樣在苦苦支撐?袁紹雖然糧草被毀,但他還有足夠富裕的大後方,大不了再繼續運糧過來嘛,只要穩住人心,不出現大面積騷動,袁紹就還有機會。

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爲什麼輕易被諸葛亮誘殺了?

但是張郃的臨陣倒戈,給了袁紹致命一擊,並由此引發了連鎖反應。張郃在袁軍內部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頗有聲望,他突然率軍投降了曹軍,這讓其他袁軍怎麼想怎麼看?連久經戰陣的張郃將軍都投了,那不就說明糧草確實不夠了?此戰打不贏了?那要不咱們也投了算了……可以說,正是張郃的投降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導致袁軍內部人心不穩,最終大潰敗,而曹操正是看到了這個背後深意,纔對張郃如此優待!

官渡之戰,張郃對曹操的功勞頗大,而在之後的征戰歲月中,張郃也是屢立戰功,成爲了曹操手下特別能打的五大外姓猛將。漢中之戰時,由於夏侯淵輕敵冒進,以主帥身份出現在一線戰場,被劉備抓住機會下令擊殺,由此引發了整個漢中曹軍的震動。任誰也沒有想到,作爲一軍主帥,竟然在戰場上得不到人身安全的保護,於是整個曹軍內部人心惶惶,劉備的漢中之戰取得了中場大勝。

按理說主帥都陣亡了,漢中曹軍應該會勸降潰敗吧?實際上並沒有,因爲漢中還有張郃!張郃臨危受命,成功的穩住了曹軍,並堅持到曹操的增援部隊前來,使得劉備無法擴大戰果,無法一舉拿下漢中。

《魏略》:淵雖爲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及殺淵,備曰:“當得其魁,用此何爲邪!”

從劉備對張郃的這段評價,其實也可以看出張郃能力是多麼的強,連劉備對他都是頗爲欣賞。

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爲什麼輕易被諸葛亮誘殺了? 第2張

諸葛亮北伐期間,張郃多次和諸葛亮較量,搞得蜀漢除了諸葛亮,其他人都對他頗爲忌憚。不過雖然張郃如此厲害,卻最終還是栽在了諸葛亮的手上。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期,兵鋒之盛,就連司馬懿和張郃聯手都並非其對手。甚至在滷城之戰中,司馬懿還被諸葛亮打得大敗,損失了三千甲。之後面對諸葛亮的挑戰,司馬懿和張郃只能固守營壘,拒不出戰。原本諸葛亮還想繼續和司馬懿糾纏,結果糧草出現了問題,又接到了劉禪退兵的命令,所以只能無奈退兵。司馬懿這邊,見諸葛亮退兵了,自然是不能放棄,於是派人追擊。而張郃就是在追擊過程中遇到伏擊,最終中箭身亡。

《三國志》: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

一代名將張郃,被曹操比喻爲韓信,被劉備稱爲魁首,被蜀軍上下忌憚,最終卻落得這麼一個下場,令人唏噓。不過在唏噓之餘,大家也非常好奇,按理說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軍事能力非常強,又怎麼會這麼輕易的中到伏擊,被諸葛亮誘殺了呢?

關於張郃的死因,歷來的爭議比較多,按照《魏略》的說法,張郃原本是不想去追擊諸葛亮的,因爲他和諸葛亮打了這麼多年,對諸葛亮的用兵還是比較瞭解的,他認爲諸葛亮會設置伏擊,所以他不想去。結果司馬懿強行要求他出兵,最終使得張郃中伏身亡。

《魏略》: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爲什麼輕易被諸葛亮誘殺了? 第3張

按照《魏略》的這種說法,張郃之所以戰死,其實完全就是因爲司馬懿在背後逼迫,司馬懿是張郃之死的幕後黑手。很多人還發散思維,認爲司馬懿之所以這麼幹,其實就是爲了除去張郃,霸佔軍權。他們認爲司馬懿想要掌控軍隊,培養自己的親信,爲以後做準備,而張郃是曹操時期的老一輩將領,忠心於曹家,所以司馬懿纔想方設法將其除去的。

實際上,本文認爲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大家之所以這麼想,其實是預先把司馬懿設定爲處心積慮篡奪曹家天下之人了,而事實上,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掌控曹魏大權,是一系列的巧合促使的,並不是司馬懿提前很多年佈置的!曹操、曹丕、曹叡三位皇帝在世期間,司馬懿可是很乖的,就其表現而言,那完全就是一個大大的忠臣,要不然曹丕、曹叡也不會讓司馬懿做託孤大臣了。曹家前三代君主是多麼的睿智之人,以他們的識人之明會看不出司馬懿有狼子野心?怎麼可能!

事實的真相就是當時的司馬懿確實沒有篡奪曹魏的想法,他當時就是曹魏之棟樑,一心爲曹魏賣命。只不過誰也沒料到,曹魏連續出現了兩代短命君主,曹丕、曹叡先後英年早逝,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孩子當皇帝,這纔給了司馬懿機會。事實上,不管在任何一個朝代,讓一個孩子做皇帝都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其背後必有一批覬覦之人,只不過司馬懿的機會最好,最終成功了而已。

綜合來說,本文認爲,司馬懿並沒有一開始就想篡奪曹魏,他的野心是在曹叡去世後纔開始的。所以說,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不可能處心積慮的去弄死張郃,因爲他這樣做沒啥好處,更重要的是,他的背後還有一個英主曹叡!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和司馬懿有關,那曹叡肯定是不會放過司馬懿的,畢竟張郃也是位高權重之輩,而史書中並沒有任何關於曹叡對於司馬懿指責的記載,相反司馬懿還得到了表揚,由此可見,張郃之死確實和司馬懿沒啥關係!

張郃久經戰陣,見多識廣,爲什麼輕易被諸葛亮誘殺了? 第4張

既然張郃不是司馬懿害死的,那麼張郃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爲啥會被諸葛亮輕易誘殺呢?實際上這個問題,史書早已經給出了答案,而我們細細思量,會發現非常恐怖的一面,那就是諸葛亮的用兵能力已經達到了如此強悍的地步!

在蜀漢的前一階段,諸葛亮其實主要是負責處理國政,很少領軍打仗,這一點和演義中有所不同,所以很多人說諸葛亮只是一個後勤人才,但是隨着劉備的去世,諸葛亮開始率軍北伐,此時他儼然已經是軍隊的實際統帥了。在諸葛亮的北伐期間,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了施展,木門道伏擊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張郃作爲一個成名老將,什麼場面沒有見過,但爲何最後他卻中了諸葛亮的伏擊?只能說諸葛亮棋高一着!在蜀漢軍隊撤退時,諸葛亮的佈置騙過了張郃,讓張郃誤以爲可以抓住機會給諸葛亮一擊,爲此他寧願冒險,結果最終真的中了埋伏。張郃作爲主帥,防護非常嚴密,爲何會被弓箭射中,本文覺得除了運氣因素以外,和諸葛亮的伏擊安排肯定還是有關係的。諸葛亮肯定是安排了一批神箭手,專門用來對付張郃,最終才能擊殺張郃。

張郃雖強,但架不住諸葛亮更強,這沒辦法,站在當年的角度去看諸葛亮,這麼一個軍、政皆通的大才確實是比較少見的,敗在他的手下並不丟臉,畢竟確實沒幾個人能玩得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