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關張和諸葛亮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先生出山時,關張二人的言行處處展現出他們粗野的一面。就算大哥多次叮囑“吾得軍師,猶如魚之得水也”,可這倆人根本沒當回事。

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沒有劉備攔着,恐怕張三弟早就衝進茅廬把那廝綁來了。哪怕是諸葛亮出仕蜀漢,成了“自己人”,關張仍不大待見諸葛亮。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那麼,導致將相失和的主因,究竟是什麼呢?

諸葛亮自有一套處事之道,他不會爲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得罪關張兄弟。所以,這三人之所以不和睦,全都是因爲關張哥倆對諸葛亮有偏見。

偏見一:擺臭架子

既然是隱士高人,所以擺擺架子實屬常情。

不過,諸葛亮擺的架子大的離譜,以至於觸及到了關張原本就不怎麼底的底限。

第一天三兄弟來到茅廬,先生沒露面,只是派個童子稍作敷衍。問他孔明何時歸來,也給不出個準確時間。即使如此,張飛考慮得比較直接:人都不在,那就撤吧。從這裏就能看出,初次見面張飛根本沒打算刨根問底,即便他心裏清楚諸葛亮這小子就躲在牆裏聽動靜。

第二次造訪時,天降大雪,其實劉備心裏清楚,諸葛亮就在院子裏,只是想試探他的誠意罷了。

第三次來到茅廬外,張飛已經開始找繩子了,見到張飛這副模樣,劉備氣得牙根直癢癢:大哥好不容易找到經世之才,可千萬別讓你小子破壞了。

每個人都看出諸葛亮在擺架子,奈何劉備有求於人。不過,與諸葛亮之間沒有利益關係又沒什麼交情(至少在茅廬時期)的關張,就不會像大哥一樣忍耐下來了。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第2張

偏見二:低勞高薪

在關張二人看來,孔明每天只需動動嘴皮子,就能獲得比他們更好的待遇。對於亂世之中的人才來說,“高薪”未必是金錢,主公的優待和重視何嘗不是一種高薪?劉備對孔明的優待,已經超出了普通的君臣。

“卻說玄德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關張不悅。”

劉備覺得,諸葛亮就是自己的老師,所以用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他完全沒問題。不過,沒有學過《師說》的關張兩人,覺得這樣是大逆不道的。

這一年諸葛亮這小子才二十八歲,主公劉備已經年過不惑了。即便拋開年齡不談,劉備的社會地位也遠高過孔明。劉備是有正式編制的新野縣令,而且是正統劉漢之後,當今天子的皇叔,在朝廷還掛着大漢左將軍的職務。

諸葛亮何許人也,讀過幾年聖賢書的文人?僅此而已(在張飛和關羽的認知裏,根本不會意識到徐州名士圈有多大分量)。

更讓二人憤慨的是,結義大哥竟說出“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的話,你們是魚是水,將二弟和三弟置身何處?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第3張

偏見三:大權在握

諸葛亮的權力,其實都是他自己爭取來的。在諸葛亮看來,這是能者多勞,但在關張看來這就像是貪慕權勢。徐庶在蜀軍的營帳裏雖然有不低的地位,但他平日裏只是給劉備出出主意,沒主動爭取過什麼實權。

諸葛亮第一次參加蜀漢高層會議,就向主公提出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要求:索要象徵着管理權的寶劍印信。這件事放到現在的企業來看,無非是能力不俗的人想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所以請求最高權限全權處理。然而,在三國的企業文化中,尊卑次序是要高於能者居之的。

而且,在安排作戰計劃期間,徐庶給出的意見是“使”關張二人如何如何,諸葛亮提出的計劃則是“令”關張二人如何如何。顯然,在關張看來徐庶先生無疑更加懂事,他明白自己與劉備之間牢固的關係。相比之下,諸葛亮這個愣頭青卻讓他們兄弟三人之間的關係看起來更加疏遠,一個“令”字割斷了結義之情,只剩冷冰冰的從屬關係,這讓他們如何不惱羞成怒?

所以,在聽完諸葛亮“大放厥詞”之後,脾氣暴躁的張飛摔門而去,看似沉着的關羽卻以更決絕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且看他的計應也不應,那時卻來問他不遲。”關羽是個比較有小心思的人,他清楚兄長劉備的爲人,在戰爭爆發以前對諸葛亮的任何聲討都是蒼白無力的。唯有結果印證了諸葛亮的失利,纔有機會扳倒孔明。

當然,諸葛亮雖然囂張至極,但人家有囂張的資本。在三國時期的知名謀士中,郭嘉二十七歲那年投入曹操帳下,所以二十八歲的諸葛亮已不算年輕。在此前的多年裏,諸葛亮一直在等待時機,尋找一個值得自己輔佐的治世明君。在結識劉備之初,諸葛亮沒有辦法單憑外表做出判斷,所以他勢必要設下種種考驗。

擺架子,要待遇,要權勢,就是在考驗諸葛亮對人才的信任度。如果劉備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疑慮,諸葛亮將立即收起所有架子,你劉備沒有任我大施拳腳的魄力,所以我也沒必要跟着你浪費青春。

僅火燒博望一計,就讓諸葛亮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改變了形象。曾看諸葛亮年紀輕輕卻得到重用的張飛,也逐漸成了諸葛亮的“鐵桿粉絲”。新野百姓的那句:“吾屬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無疑將諸葛亮的知名度推到巔峯。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第4張

不過,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人,關羽。

沒人想到,一語不發的關羽對諸葛亮並不心悅誠服。可以說,關羽一生都未曾真正折服過諸葛亮。或許在他心裏,軍師(丞相)是有能力的,但我漢壽亭侯絕不比他差分毫!

在諸葛亮加入集團之後,蜀漢有限公司的事業迎來高峯期。劉備按照隆中對的大計,奪取了荊州地區的三座城池,以此作爲根據地開始攻略益州。對益州的戰略行動,是劉備、龐統等人實施的,這一時期坐鎮後方的,便是關羽和孔明。

從書中的細節裏我們能看到,劉備徵益州,最擔心的就是關羽能否完成使命守住根據地。畢竟,關羽和不少同僚關係緊張,自傲的他總是看不起別人。至於原因,自然是關羽自視甚高,覺得自己是革命事業的元老功臣,是劉備的鐵桿擁護者。

經歷了火燒博望乃至後面的一些配合後,張飛已經成爲諸葛亮的粉絲。且看張飛何時違逆過丞相的安排?整個蜀漢陣營,每個人都在按部就班地走着丞相規劃的發展路線,只有關羽總是特立獨行。

若非如此,諸葛亮也不會安排他去駐守在華容道。因爲諸葛亮知道,此人絕對會舍大義而逐小義,既然曹操必須活下來,那麼放曹操這一使命不妨由關羽來親自完成,這樣才能不露聲色地矇蔽孫吳,讓三分天下成定局。

在諸葛亮看來,張飛是可用之人,但關羽卻不是。他人生最大的敗筆,就是打贏了太多該輸仗。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沒吃過虧。白馬坡前,關羽一刀劈死了顏良;十八路諸侯討董,關羽溫酒斬華雄。關羽從來沒意識到,他所殺的那些“名將”,不是徒具虛名,就是佔了天時地利的便宜。真遇到呂布之流,關羽還不是任真正的強者宰割?

關羽的確戰鬥力一流,實力出衆,但距離他自詡的天下無敵,還有一段距離。人生的順利,使關羽變得愈發膨脹,這才讓他陷入白衣渡江的圈套裏,丟了荊州,也丟了性命。

諸葛亮都已經是自己人了 關羽和張飛爲什麼還不待見諸葛亮 第5張

關羽對諸葛亮持三大偏見,其實在諸葛亮眼裏關羽的缺點更讓他無所適從。

關羽容不得劉備對其他人好,這一點在全書多處都有體現。雖然用“吃醋”這個形容詞有點不恰當,但意思卻差不多。劉備拿下西川時,馬超被封爲平西將軍。關羽聽說這件事後,立馬憤憤不平,你馬超何許人也,憑什麼得到大哥賞識?緊接着便讓關平給主公送了封信,說自己不日將離開荊州,去西川和馬超來上一場較量,看看孰強孰弱。

諸葛亮聽說了這件事後,像哄小孩一樣給這位紅臉兄弟寫了封信。這封信的內容,無非是誇關羽能力如何超羣,即便馬超文武雙全也沒有辦法與其比肩。偏偏關羽將這封信當真,以爲自己真的高人一等。爲此,關羽還將這封信四處顯擺:“看,連丞相都說我比馬超那小子強多了。”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爲天下大計所做出的妥協。關羽所在的荊州是軍事要地,豈容有失?所以諸葛亮一再叮嚀關羽,千萬不能忘了北拒曹操東控孫權的基本原則,用盡各種辦法維持彼此之間的關係,生怕關羽會捅婁子。

畢竟,這種人一旦捅婁子,就要把天捅出窟窿。一場和親得罪了孫權,將“東控孫權”的戰略構思打破,以至於吳軍靠偷襲奪取荊州。關羽之死,對於諸葛亮的戰略構想並無影響,但荊州的遺失,使蜀漢丟失了問鼎中原的資本。

參考資料:

【《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