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孝公和商鞅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爲什麼要處死商鞅?

秦孝公嬴渠樑(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越絕書》作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樑。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衆所周知,秦孝公在位期間重用衛鞅(即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建立縣制,開阡陌,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在此基礎上,秦國的國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這無疑爲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建立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樑病重,《戰國策》記載秦孝公想傳位於商鞅,商鞅推辭不接受。同年,秦孝公去世後,葬於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繼位。值得注意的是,秦惠文王即位後,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衆。由此,對於秦惠文王這位君主,毫不猶豫地處死了商鞅這位秦國功臣。那麼,問題來了,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爲什麼要處死商鞅?對此,在筆者看來,秦惠文王此舉的原因並不複雜。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首先,在筆者看來,秦惠文王處死商鞅,有助於迅速建立自己的威望。在古代歷史上,朝廷大臣沒有威望的話,自然難以約束部下。同樣的道理,君主如果缺乏威望的話,也容易被權臣架空。

早在秦孝公在位時,已經任命了商鞅,商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佈,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都城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杆。商鞅就又宣佈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騙。在樹立威望後,商鞅終於頒佈了變法的法令,這成爲商鞅變法得以順利實行的原因之一。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第2張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商鞅徙木立信,目的就是提升自己在秦國上下的威望。現在,秦惠文王除掉商鞅,也有類似的原因。畢竟,秦惠文王剛剛即位,沒有什麼存在感。而就商鞅來說,因爲變法的推行,得以在秦國獲得了巨大的聲望,甚至很多人只知道商鞅,不知道秦國君主。對於秦孝公來說,因爲是自己任用的商鞅,顯然不擔心商鞅功高震主。但是,對於年輕的秦惠文王來說,則沒有足夠的自信來掌控商鞅了。

值得注意的是,秦惠文王在位時,重用了張儀這位大臣。但是,等到秦惠文王去世後,秦武王毫不猶豫地將張儀趕出了秦國。對此,在筆者看來,秦武王這麼做,或許也是學習自己的父親秦惠文王,也即通過剪除功高震主的大臣,有助於鞏固君主的地位。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第3張

進一步來說,秦惠文王處死商鞅,確實是對商鞅心存忌憚,擔心這位功高震主的大臣,或許有不臣之心。在歷史上,李斯曾評價道:“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通過李斯的評價,我們可以發現,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可以是煥然一新。在商鞅之前,秦國是戰國七雄中相對弱小的諸侯國。比如在和魏國的作戰中,秦國可謂屢戰屢敗,乃至於丟掉了河西之地。但是,在商鞅變法後,秦國不僅奪回了河西之地,甚至還攻佔了魏國的都城安邑,這自然是秦國整體實力明顯增強的重要體現。

公元前352年,秦乘魏軍在桂陵之戰大敗於齊軍之機,由繁龐城東渡黃河,包圍了魏故都安邑,魏守軍降。次年商鞅率軍包圍固陽,魏國固陽的守軍,在秦軍強大的攻勢下只好投降,秦國收回了一部分的失土。

公元前351年,商鞅率軍進圍固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魏惠王立即派軍在固陽東修建了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以阻止秦軍東進,保障河東地區與大梁的聯繫。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第4張

對於商鞅來說,不僅在秦國內部變法圖強,參與朝政的處理,還獲得了領兵作戰的機會。衆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武將因爲執掌兵權,往往會受到君主的防範。現在,商鞅不僅可以說是秦國的宰相,還多次率領秦軍作戰,這讓商鞅在秦國堪稱位極人臣了。因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商鞅真的有不臣之心,秦惠文王真的很難應付。在此基礎上,秦惠文王除掉商鞅,也是爲了消除隱患。

另一方面,商鞅變法得罪了秦國的宗室,所以,在筆者看來,秦惠文王處死商鞅,很可能也是爲了安撫秦國宗室。秦惠文王嬴駟爲太子時,一度觸犯了商鞅變法的律令。當時,正好有很多秦國宗室反對變法,這導致商鞅變法一度令行不通。對此,商鞅說:“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君主果真要實行變法,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秦孝公同意了商鞅的變法,這樣以來,法令便暢行無阻,秦國越來越走向強大,但是,商鞅此舉不僅得罪了太子,更讓秦國宗室非常不滿。

最後,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登基,一想起當年受罰之事就很不高興。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爲代表的秦國宗室,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秦惠文王便派人抓捕商鞅,商鞅逃到封地起兵攻打鄭縣,兵敗被殺,秦惠文王將商鞅的屍身車裂,並族滅其家。對此,在筆者看來,秦惠文王顯然不是反對商鞅變法的。畢竟,在除掉商鞅之後,秦惠文王並沒有廢除商鞅變法。但是,秦國宗室的憤怒情緒,秦惠文王也需要考慮到,這促使商鞅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了替罪羊。

商鞅幫助秦孝公增強國力 秦惠文王爲什麼還要處死這個功臣 第5張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能夠看到秦國宗室的強大和團結。在平定嫪毐之亂和罷免呂不韋后,秦始皇嬴政爲了照顧宗室的情緒,一度下達了逐客令,也即趕走了李斯等外客。同樣的道理,秦惠文王也不得不向嬴姓宗室妥協,以此除掉了立下大功的商鞅。總的來說,嬴駟十九歲即位,史稱“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滅商鞅,不廢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成爲秦國第一位稱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在位時,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裏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漢中,爲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打下堅實基礎。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