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爲什麼不答應孫權的兩次求和?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爲什麼不答應孫權的兩次求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 劉備伐吳,孫權主動交出兇手並兩次求和,爲何劉備仍然不肯罷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事實上,劉備伐吳的過程中,孫權總共有過兩次求和行爲!至於爲何劉備就是不肯罷手,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換做是你,你也不會答應!

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劉備和孫權的關係還是挺不錯的!當時是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揮軍南下,輕而易舉地就佔領了荊州,把劉備逼得走投無路。與此同時,孫權也感受到了曹操的威脅,且當時的東吳內部,投降派佔了一大半,連孫策留給孫權的託孤之臣張昭,都極力勸說孫權投降,可見東吳內部的形勢是多麼的糟糕!幸虧當時的孫權還比較年輕,還有一點血性,不願意就此投降曹操,於是他最終和劉備聯合了起來,準備一同抵抗曹操!

事實上,在現實世界中,任何關係都是不可靠的,唯有利益關係,才能將兩個人牢牢地拴在一起!由於有曹操這個可怕的對手,孫權和劉備進入了親密合作期,最終兩人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化解了最爲緊要的危機!而且在此之後,兩人之間雖然也有小打小鬧,但雙方有共同的利益訴求,那就是抵抗曹操,所以說雙方的關係還是維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算是名義上的盟友!

這種友好的關係維持了長達十年,直到劉備打贏漢中之戰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劉備一輩子都被曹操壓着打,結果在漢中之戰中,他破天荒地擊敗了曹操,令衆人刮目相看。於是劉備開始自稱漢中王,把曹操氣了個半死,曹操覺得劉備這是在打他的臉,於是決定再次起兵攻打漢中,但是司馬懿卻認爲,貿然興兵攻打漢中,成功機率不大,不如派人聯合孫權,大家一起進攻荊州,逼迫劉備分兵支援,到時候曹操再率軍進攻漢中,這樣成功機率會大很多!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爲什麼不答應孫權的兩次求和?

曹操聯合孫權圖謀荊州的想法被劉備得知了,於是劉備找來諸葛亮商議,此時的諸葛亮,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不僅沒有派人去聯繫東吳,搞好和東吳的關係,反而是命令關羽去進攻樊城,以此震懾東吳,令人大跌眼鏡!按理說,諸葛亮是深知東吳的重要性的,在他離開荊州時,他還特意囑咐關羽,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結果面對曹操引誘孫權的做法時,他卻不派人出使東吳,反而派關羽去炫耀武力,這不是在挑釁嗎?

總的來說,自從打贏漢中之戰後,劉備和諸葛亮都飄了,面對盟友太過高傲了,再加上關羽本身也比較高傲,絲毫不給孫權面子,讓孫權感受到了侮辱和威脅,於是孫權決定,和曹操結盟,共同圖謀荊州!最終,當關羽和曹軍在襄樊戰場上打得火熱之際,孫權直接命人偷襲了荊州,並誅殺了關羽,給了劉備集團重重一擊,直接斷絕了劉備一統天下的希望!

面對孫權的背叛,劉備非常憤怒,於是他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人的建議,執意伐吳!而聽說劉備要伐吳,孫權也派出使者,表示要向劉備請和,希望劉備不要大動干戈,於是孫權的第一次求和,拉開了序幕!

事實上,孫權的第一次求和,雖然名爲求和,但本質上非常傲慢,一點也沒有求和該有的樣子!不信我們看看使者諸葛瑾所說的話!

原文:瑾曰:“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鉞,特來奏荊州之事。前者,關公在荊州時,吳侯數次求親,關公不允……因呂蒙與關公不睦,故擅自興兵,誤成大事,今吳侯悔之不及。此乃呂蒙之罪,非吳侯之過也。今呂蒙已死,冤仇已息……”

諸葛瑾奉命前來拜會劉備,表示想要求和,但是他拒不承認孫權殺害關羽的事實,反而將此事推給了呂蒙!諸葛瑾說關羽高傲,拒絕孫權的求親,但孫權大仁大義,並不和關羽計較,誰料呂蒙一向不滿關羽,竟然私自動兵偷襲荊州,誅殺關羽,這和孫權一點關係都沒有!現在呂蒙這個罪魁禍首已經死了,誤解也該解除了,希望劉備可以就此罷兵!

諸葛瑾的這一番話,直接把劉備給惹怒了!天下都知道劉備和關羽的關係,兩人親如兄弟,現在關羽被殺,孫權不僅不承認犯罪事實,而且還推說關羽高傲,是呂蒙和他的私仇導致了事態的惡化,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這完全就是在忽悠劉備嘛!沒有孫權的命令,呂蒙敢偷襲荊州?敢誅殺關羽?

而面對劉備的質疑,諸葛瑾不僅沒有絲毫歉意,反而態度強硬,竟然挖苦起了劉備!

原文:瑾曰:“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爲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海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復山河,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竊爲陛下不取。”

諸葛瑾的這一番話,直接把劉備給氣瘋了!你東吳偷襲了荊州,殺害了關羽,不僅沒有絲毫歉意,現在反而指責劉備不顧大局,討伐東吳,這是什麼道理?而且諸葛瑾明知道劉備非常看重關羽這個兄弟,現在還故意說關羽只是一個異姓之人,不能因爲他而影響大局,很明顯他就是在貶低關羽啊!換成你是劉備,聽到諸葛瑾說這番話,你能消氣?

別人對你犯了錯,不僅不對你道歉,你想討公道的話,別人還要指責你不顧大局,這是什麼道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普通人尚且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劉備身爲一國之君,他怎麼可能忍受諸葛瑾的這番說辭?

所以說啊,劉備之所以會在孫權第一次求和後勃然大怒,堅持伐吳,其實就是因爲孫權沒有誠心求和啊!看看諸葛瑾說的那番話,污衊關羽,推卸責任,指責劉備,這是求和的意思嗎?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東吳已經把蜀漢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了呢!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爲什麼不答應孫權的兩次求和? 第2張

孫權的第一次求和,沒有絲毫誠意,於是劉備堅定地伐吳,並在伐吳之戰的初期大敗吳軍,使得東吳衆人震恐,於是孫權召集羣臣商議,準備再次向劉備求和!

原文:步騭奏曰:“蜀主所恨者,乃呂蒙、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也。今此數人皆亡,獨有範疆、張達二人,現在東吳。何不擒此二人,並張飛首級,遣使送還,交與荊州,送歸夫人,上表求和,再會前情,共圖滅魏,則蜀兵自退矣。”權從其言。

孫權這一次的求和,相比於第一次要有誠心得多,因爲他不僅把殺害張飛的罪魁禍首交給了劉備,而且還正式上表求和。不過劉備的態度,卻沒有絲毫變化,他仍然執意伐吳,不願意放過孫權!

原文:馬良奏曰:“仇人盡戳,其恨可雪矣。吳大夫程秉到此,欲還荊州,送回夫人,永結盟好,共圖滅魏,伏候聖旨。”

事實上,當時不僅東吳想求和,就連蜀漢內部也想就此打住,不願意再繼續和東吳開戰了,因爲蜀漢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首先,劉備在乎關羽張飛的兄弟情義,現在孫權正式認錯,派出使者帶着國書前來求和,劉備在面子上也算是過得去了!其次,孫權誠意很足,表示願意把荊州和孫尚香還給劉備。最後,曹魏還在一邊虎視眈眈!吳蜀兩國開戰,無論是哪方獲勝,都是對曹魏最有利的,即便蜀漢滅了東吳,就能一統天下嗎?怎麼可能!當時的曹魏可遠遠強於蜀漢!

在劉備伐吳的過程中,爲什麼不答應孫權的兩次求和? 第3張

所以說啊,此時蜀漢內部的明智之人,都想要接受孫權的求和,但是劉備卻不願意!

一方面,劉備認定,關羽張飛都是孫權害死的,所以他認爲只有殺了孫權,纔是真正的替關羽張飛報仇!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接觸,劉備也瞭解了孫權這人的品性!當年孫權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結果等劉備攻打益州的時候,孫權直接把孫尚香騙回去了,還差點拐走了劉備的獨子劉禪,這不就是背後偷襲嗎?再加上這次偷襲關羽,這讓劉備認爲孫權就是個小人,不一次性把他滅了,日後必然還是禍患,一旦蜀漢面臨危機,孫權很可能再次偷襲蜀漢!

說白了,關羽張飛等人的死讓劉備非常憤怒,再加上劉備非常厭惡孫權的小人行徑,擔心孫權日後再次使壞,所以他決定一次性將孫權幹掉,永除禍患!

另一方面,當時的劉備,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自從在漢中之戰中擊敗了曹操後,劉備就變得非常自信了。然而事實上,劉備之所以能夠打贏漢中之戰,並不是因爲他有多強,而是因爲他有高人相助,這個高人便是法正!伐吳之戰時,法正已經去世,所以劉備的實力大減。但是劉備在伐吳前期的作戰非常順利,將吳軍打得狼狽不堪,這就更加堅定了劉備的信念,他認爲自己非常厲害,吳軍不堪一擊,所以堅持伐吳,準備徹底滅亡東吳,最終被陸遜擊敗!

也就是說,漢中之戰的勝利,讓劉備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伐吳之戰前期的勝利,又讓劉備低估了吳軍的實力,劉備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所以他纔會拒絕孫權的求和,執意伐吳,最終被打得大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