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這場意外爲何讓人難以理解?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這場意外爲何讓人難以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費禕是蜀漢重臣,卻被降將郭循刺殺,這個事件背後是否另有隱情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費禕是諸葛亮的幕僚,爲諸葛亮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最大的功績是調和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使諸葛亮的北伐事業不受影響。在諸葛亮去世後,費禕費盡心機,使蜀軍順利的撤回了漢中,保存了蜀軍的主力。雖然費禕在這一過程中,採取的手段不太光彩,先是出賣魏延,後是出賣楊儀,讓他們雙雙斃命。但是,費禕對蜀漢順利的進行權力交替,還是立下了大功的。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這場意外爲何讓人難以理解?

一、費禕之死。

在蔣琬接管諸葛亮的權力後,費禕的職位也水漲船高。到了蔣琬死後,費禕又接替了蔣琬的職務,接管了蜀漢的政權。在費禕任職期間,他秉承諸葛亮的遺志,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繼續積蓄國力。對外則採取防禦的戰略方針,保證國家的安全。尤其是在興勢之戰中,他和王平積極配合,打退了曹爽的十幾萬大軍的攻伐,使得曹魏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史書稱是關中爲之虛耗。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對蜀漢功勳卓著的高官,在大庭廣衆,滿朝文武的衆目睽睽之下,被人給刺殺了。這個刺殺事件,是三國時期絕無僅有的事件。同時,這個事件也迷霧重重,引起了人們無限的猜疑。

其實,這個事件的過程比較簡單。那就是在蜀漢延熙十六年的歲首大會上,費禕和大家一起飲酒作樂。就在酒酣眼熱之時,時任左將軍的郭循突然手持利刃刺殺了費禕。據後來郭循的供述,他本來是想刺殺後主劉禪的,只是因爲劉禪的護衛森嚴,沒有機會下手,才改變目標刺殺了費禕。

二、郭循刺殺費禕事件的疑點。

這件事看似簡單,可是仔細分析起來,就能夠感覺到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爲這件刺殺事件實在蹊蹺,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從各個方面來看,郭循刺殺費禕的動機都難以成立。

首先是郭循的自身因素。郭循是魏國的降將,他在曹魏僅僅是一個基層軍官,而到了蜀漢後,很快職位就提升到了左將軍。這要遠遠超過了他在曹魏所能夠達到的地位。在蜀漢對他如此重用的情況下,從他個人的前途來看,郭循是沒有必要去行刺劉禪、費禕的。

其次是郭循刺殺劉禪、費禕要達到的目的。而且從當時的歷史記載來看,郭循和曹魏也沒有什麼聯繫。他死後,曹魏過了很久才得知這件事,甚至連郭循的名字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郭循刺殺劉禪、費禕又有什麼意義呢?他刺殺了劉禪、費禕,最大的效果就是造成蜀漢的動亂,配合曹魏的進攻。可是,郭循根本就跟曹魏沒有聯繫,那就談不上配合了。在此情況下,蜀漢無非再更換個執政者,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動盪。郭循的刺殺行動,從這方面來看,是根本沒有什麼意義的。

最後是郭循刺殺劉禪、費禕的後果。我們可以從郭循刺殺的對象來看,他如果是心懷故國,想要爲曹魏立功,恰恰不能採取的手段就是刺殺這兩個人。大家都知道劉禪是一個庸碌的君主,如果郭循刺殺了他,時候換上一位年輕有爲的君主,蜀漢反倒會強盛起來。那麼,就可能不會出現日後蜀漢投降的那一幕了。

而刺殺費禕則更沒有道理。費禕是嚴格執行諸葛亮休養生息的政策的。在他的執政生涯裏,費禕從來沒有主動攻擊曹魏的念頭。即便是在興勢之戰取勝之後,費禕率領的得勝之師,面對大敗後空虛的關中,也根本沒有進軍。費禕率領蜀軍撤回漢中,使得曹魏得以養精蓄銳,擺脫了困境。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這場意外爲何讓人難以理解? 第2張

由於魏強蜀弱,費禕執行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質上是慢性自殺。費禕執政的時間越久,對曹魏越有利。可是郭循刺殺了費禕,等於打斷了這個政策,這對曹魏來說,實質上是不利的。所以說,郭循刺殺費禕實際上對曹魏造成了危害。

那麼,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郭循刺殺劉禪、費禕是一件地地道道的蠢行。只要有一定頭腦的人,都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可是,在歷史上,這件事卻真實的發生了。那麼,在這件事背後,可能會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嗎?

三、誰是郭循背後可能的指使者。

如果郭循刺殺費禕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是受人指使的話,那麼從現代犯罪學的角度來看,從這件事裏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嫌疑人。這樣一看,姜維就成爲了最大的嫌疑人。

這是因爲姜維在費禕的手下備受壓制,雖然他的軍事才能是蜀漢首屈一指的,可是費禕就是不讓他大舉北伐。費禕認爲姜維的能力不足,每當姜維想要大舉北伐的時候,費禕就裁撤姜維的人馬,最多隻給他萬人而已。這使得姜維壯志難酬,眼看歲月蹉跎,怎麼能不心懷怨恨呢?

當費禕被郭循刺殺以後,姜維終於等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時代。他開始執掌蜀漢的軍權,施展他平生的抱負。他多次發動對曹魏的攻伐,給曹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姜維也因戰功升遷爲蜀漢的大將軍,牢牢掌控着蜀漢的軍權。劉禪也對他十分倚靠,君臣之間也相處和睦。直到姜維戰死時,還在一心一意的扶保着劉禪的江山。

我們再看郭循的來歷,就會更加加大姜維是指使者的嫌疑。這是因爲郭循正是姜維的同鄉,而且是姜維的俘虜。正是姜維將郭循帶回了蜀漢,並予以重用。在加上歷史上記載,姜維其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我們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郭循正是姜維培養的一名死士,他的作用就是刺殺費禕,爲姜維執掌軍權開路。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這場意外爲何讓人難以理解? 第3張

這是因爲,費禕執行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和姜維的北伐方針背道而馳。如果費禕繼續掌權,姜維的北伐目標就遙遙無期。爲了建立自己的功名,姜維指使郭循去刺殺費禕是十分可能的。不過,除了姜維,是否還有其他的勢力也參與其中呢?

四、刺殺費禕真正可能的指使者。

如果說姜維因爲和費禕的政見不和,就派人刺殺費禕,這個理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真正的細品起來,總還覺得哪裏似乎還有疏漏。這是因爲,如果是姜維指使郭循刺殺費禕,這樣一件重大的事件,蜀漢要追究起來,姜維作爲郭循的引薦人,肯定會受到一定的牽連的。至少爲了避嫌,也不會對姜維過於迅速的提拔重用。

可是,我們看歷史記載,姜維不但沒有受到一點牽連,還馬上就掌握了蜀漢的軍權,發動了北伐。從這一方面來看,費禕之死就更透着詭異了。那麼,讓我們再深看一步,除了姜維,誰也獲得了收益呢?

如果再深究下來,我們就可以驚奇的發現,這個人居然是劉禪。因爲費禕之死,使得蜀漢從諸葛亮起建立的幕府制度土崩瓦解。姜維得到了軍權,而行政權卻回到了劉禪的手中。劉禪苦熬幾十年,終於得到了親政的機會。可以說,費禕之死,使得劉禪和姜維兩人皆大歡喜。在此之後的姜維北伐中,如果沒有劉禪的支持,他是不可能發動的。

費禕之死其實是有預兆的。當時的張就看出費禕對新降附的人十分輕信,就給費禕寫信發出了警告。可是費禕沒有聽從,最終死在降人郭循的刀下。我們可以想到,連這樣的人都能夠看到的事情,別人自然也能夠看到。張嶷的警告也應該不是空穴來風,是看到了一些對費禕極端危險不利的事物。

如果說,劉禪參與了這個事件,指示姜維採取了這個行動,一切疑問就能夠得到解答了。費禕之死,其實是他極力維持的幕府制度造成的。這個制度,已經讓劉禪忍無可忍,而且也感到了對自己地位的極大威脅。因此,劉禪纔會利用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姜維除掉費禕,破壞了這個制度。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這場意外爲何讓人難以理解? 第4張

在諸葛亮建立的這個幕府制度下,劉禪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擺設。費禕在掌握權力後,他的所作所爲與前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身處漢中,朝廷中的事務都要先諮詢他的意見,才能夠實行。他身兼大將軍、錄尚書事、益州刺史,將蜀漢的軍政地方大權都掌握在手中,就這樣還不滿足,還想當宰相。因爲看相的說成都沒有宰相的位置,就北屯漢壽,這明着就是跟劉禪要權。劉禪只得在第二年,讓費禕開府,延續了諸葛亮的幕府制度。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費禕開府的第二年就死於非命了。那麼,費禕爲何非要開府,延續幕府制度呢?其實,他對姜維說的那句話就足以說明問題了,這也可能是姜維動了殺心的原因。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爲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費禕這句話看似冠冕堂皇,實際上是徹底毀滅了姜維的北伐希望。費禕在這段話裏,已經對姜維的才幹做了評價,認爲他根本不可能完成北伐的任務。自己守護着蜀漢,就是等待將來有能夠完成北伐任務的人出現,好把權力交給他。不過,費禕明確的告訴姜維,這個人不會是你,也就是費禕的接班人不可能是姜維。

費禕在這裏,顯露了他在政治上的稚嫩。當年的諸葛亮可不會像他那樣,明明白白告訴魏延,我不會讓你接班北伐。姜維是經歷過諸葛亮之死的人,魏延的榜樣就在眼前。如果費禕一死,自己很可能就會落得個魏延的下場。於是,姜維動了殺心。

至於說,費禕心目中將來的接班人是誰,這就不好說了。不過從他和蔣琬多年對幕府制度的守護,到諸葛亮死時年僅八歲的兒子諸葛瞻,以及後來一心要剝奪姜維軍權,殺掉黃皓的諸葛瞻父子,也許能夠看到一絲端倪。

結語:

費禕之死看似一場意外,可是這場意外又實在讓人難以理解。郭循刺殺費禕的動機實在讓人難以置信,這背後應該隱藏着更深的祕密。

費禕死後,他刻意維持的幕府制度徹底破產。姜維得到了軍權,劉禪得到了政權,君臣兩人合力發動了對曹魏的攻伐。雖然由於雙方國力相差懸殊,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劉禪和姜維也無愧於劉備的遺志,雖敗猶榮。

如果讓費禕的統治繼續下去,蜀漢的政局不知道會走向何處。不但姜維肯定會遭到魏延的下場,劉禪也將會永遠不可能收回權力。如果說郭循刺殺費禕是受人指使的話,倍感危險的劉禪和姜維就是最大的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