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人人頭換軍功引發的慘劇:二十四萬聯軍被屠殺

秦人人頭換軍功引發的慘劇:二十四萬聯軍被屠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年後,白起已經記不得自己第一次殺人時的心情了,也記不得自己殺掉的第一個人是誰?被殺戮者擁有怎樣的表情?

喜悅?激動?害怕?恐懼?

韓國人?魏國人?楚國人?齊國人?

沒有天生的嗜血魔王,就算是號稱“人屠”的白起,第一次殺人時也會害怕,會發抖,會嘔吐,晚上也會做噩夢,一具具沒有頭顱的屍體,一顆顆離開屍體的頭顱……一身冷汗的白起從夢中驚醒,伸手摸摸身邊的布包,長長呼出一口氣,黑暗中期盼該死的戰爭早點結束,到時候用這個布包換取一份安定的生活,永遠地告別沙場,告別殺戮。

白起後來才明白,戰爭是惡魔,無論誰招惹了它,這輩子都別想擺脫,除非死。

剛開始白起只想認真地打仗,努力地殺人,然後拿人頭換取穩定富足的物質生活,小夥子在戰場上勤勤懇懇,沿着前輩商鞅鋪設好的臺階一級級往上爬。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已經爬到了二十級臺階中的第十級?—左庶長,在軍隊中級別中等偏上,大約相當於師長或旅長。在秦國,爵位達到第九級“五大夫”,可衣食三百戶的租稅,按說這個時候白起應該功成身退了,他也不是天生喜歡殺人,無非就是想改變一下物質生活和社會地位。可惜爲時已晚,戰爭這個惡魔此時選中了還在幻想着美好未來的白起,想佔了戰爭的便宜轉身就溜,門兒都沒有。

由於表現優異,白起被一個叫魏冉的人相中。魏冉剛剛成爲大秦的相國,急於培植自己的勢力,白起想跳出這場遊戲過安穩的生活是不可能了。

秦人人頭換軍功引發的慘劇:二十四萬聯軍被屠殺

公元前297年,齊率韓魏攻秦,逼秦割地求和。

秦國不可能捱打不還手,這點毋庸置疑。兩年後,秦國人帶隊殺了回來,佔領了韓國的武始和新城。帶隊攻下新城的人,正是白起,這是白起第一次出現在史書當中。白起當時的爵位是左庶長,因爲作戰有功,連升兩級,爲“左更”。

戰國時代,有些戰爭是沒有原因沒有理由的,就是你打我,我再反過來打你,直到一方的國力削弱,不能再打,然後求和,互換人質。等國力恢復得差不多了,接着再打。白起攻佔新城後的第二年,不甘吃虧的韓國人又來了,這回絕對是有備而來,甚至叫來了兩個幫手——周和魏國。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周參加了這次戰鬥,周名分上雖是各諸侯國的領袖,其實呢,它的勢力可以忽略不計。韓國出兵八萬,魏國援軍十六萬,大軍屯於伊闕,劍鋒直指秦國。這麼多人集合在一起,虎視眈眈地望着秦國,秦人恐懼了,魏冉不耐煩了,更加不耐煩的是白起,這世界彷彿永遠都有打不完的仗,殺不完的人,冤冤相報何時了?

我想,白起是不願意打仗的,肉搏戰啊,誰有必勝的把握?尤其是混到高級別的領導層,對生活現狀已滿足,不愁吃喝,生活無憂,這樣的人誰願意去冒險?可大秦相國魏冉先生很看好白起啊,兄弟去吧,我認爲你沒問題,爭取把那二十幾萬人都送回老家。

不管能不能,有沒有信心,白起都硬着頭皮上了,手中的兵力還不及韓魏聯軍的一半,勝利,繼續加官晉爵,失敗,將失去一切。有人說,白起是天生的戰神,就喜歡打仗。不排除這種說法的正確性。但是,我想,戰爭開始之前,任何人都不可能預測到結果,敵人二十四萬,自己手中兵力不足對方一半,冷兵器時代,讓你上你上嗎?

你想上也沒機會了,白起上了,他不是天生嗜血,也沒有想過史書留名,白起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覺悟,覺悟高的人都去出書寫兵法了,而白起所做的一切,都是命運強加給他的。

伊闕,註定是個載入史冊的地方,它親眼見證了一代戰神怎樣緩緩升起,它親眼目睹了二十四萬人一夜之間如何消亡。

兩山對峙,伊水從中穿過,韓魏二十幾萬大軍枕戈待旦。

白起來了,對手是韓國將領暴鷲和魏國將領公孫喜。這兩人是老搭檔,八年前的垂沙之戰,正是這二人與齊將匡章聯手打敗了楚國軍隊,殺楚將唐昧。而白起呢,對於早已成名的二位將領來說,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他們相信,憑手中這二十幾萬人,橫掃天下都有富餘,何況是一個戰場上的新秀。

戰前,白起對敵人做了細緻入微地分析:韓國人不好對付,因爲他們是哀兵。韓國剛剛在去年的戰鬥中輸給了秦人,損失幾座城池,對於秦軍,他們既恨又怕,好在身後有魏國撐腰,這次怎麼也要把失去的城池奪回來,丟了的臉面找回來。韓國人天真地認爲,魏國武卒戰鬥力強,堪稱天下第一,所以把主攻的任務交給了魏國。魏國呢,認爲自己是來幫忙的,不好喧賓奪主——“還是你們韓國人先上吧,我們永遠支持你。”

韓國人看魏國人按兵不動,爲保存實力,自己也不主動與秦軍開戰。魏國人覺得衝鋒在前損失太大,繼續作壁上觀。機會總是轉瞬即逝的,有的人能夠成功,只因爲他的嗅覺比較好一些,僅此。雙方一推諉,被敏銳的白起看出了機會,以少打多的白起是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的。

分析後白起得出結論,韓國人少,卻屬於哀兵,士氣高漲,不容易對付。魏國人遠道來幫忙,一直躲在韓國人後面不肯出頭,雖然人多,戰鬥力強,士氣卻屬一般。因此,白起做出決定,從戰鬥力強悍、人數衆多的魏國軍隊下手。先難後易,這是違反常理的戰法,然而,成功總是屬於那些敢於下賭注的人。

白起的賭注是十萬秦國將士的性命,是自己本來衣食無憂的爵位,這是白起的一切。

00秦軍在統帥白起的指揮下,作戰部署安排妥當,那邊的韓魏兩國還未就誰先出兵的問題達成一致,戰鬥沒有開始,勝負已分,剩下的舞臺時間,全部都屬於一個名叫白起的年輕人。

韓國人正在同魏國軍方交涉誰先出兵的問題,秦軍已經在韓營大寨門口擂鼓了,韓軍爲保存實力,主帥下令,暫不應戰。

誰能想到,這支宣戰的部隊只是秦軍放的煙霧彈,人數少得可憐。秦軍大部隊已經不在這裏了,白起親率主力繞道到魏國軍隊駐紮的地方。魏國軍隊毫無準備,本以爲躲在韓國人背後很安全,沒想到韓國人這麼靠不住。魏國人看着從天而降的秦軍,還沒來得及驚訝,秦軍就發動了總攻。那是怎樣一幅場景——秦國士兵個個光着膀子,滿臉滿身都是鮮紅的血液,腰間掛着敵軍的人頭。魏國軍隊已經沒有時間集結,所有人都選擇了消極地抵抗和逃跑,十六萬魏軍一觸即潰。

在這裏我們解釋一下突襲戰和魏軍潰敗的原因。古代通訊不發達,如果你對敵方的行動沒有預知的話,很容易遭到敵人突襲,指揮十幾萬人是很麻煩的事情,誰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命令傳達到每個軍營。當敵人突至,大部分人被驚動,只要十之一二驚慌失措,互相踩踏,衝亂了自己的陣營,那就全亂了。

所以魏國敗得很慘,主帥公孫喜被生擒。強援沒了,韓國人還能堅持多久,答案可想而知。沒多久,韓國人也敗了,最慘痛的一次失敗,因爲對手是白起,更可怕的是白起身後的那個相國——魏冉。

我認爲,作爲將軍的白起對手中的這二十幾萬俘虜是做不了主的,真正說了算的是這次戰役的最高指揮者——魏冉。

無論是不是這樣,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沒有一個能活着回去。

魏冉比任何人都明白,打仗鬧事最終靠人,這麼多的人放回去,沒準兒哪個晴朗的早晨又會整裝待發,所以,還是一個也不放過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