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意義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時間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意義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時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 又叫做雷姆斯戰役,一戰中西線中德軍最後一次發動大規模攻擊的戰役,發生時間1918年7月15日—8月6日,最終結果是協約國獲勝,德軍撤回戰前地區。

1918年5~6月,德軍在埃納河地區實施進攻後,形成正面80公里、縱深60公里的馬恩河突出部。隨後,德軍統帥部計劃在馬恩河地區集中3個集團軍的兵力(第7、第1、第3集團軍,共48個師,6353門火炮、約400架飛機),從蒂耶裏堡、埃納河地段突破協約國軍隊防線,爾後向巴黎發展進攻,以奪取戰爭的勝利。法國第6、第5和第4集團 軍(共36個師,3080門火炮)採取縱深梯次配置組織防禦,並準備適時轉入反攻。7月15日零時30分,法軍出其不意地對即將發起進攻的德軍實施猛烈的炮火反準備。4時50分,德軍第1、第3集團軍經3個多小時的炮火準備後,在蘭斯以東發起進攻,突破法軍第一道陣地,但在第二道陣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德第7集團軍在若爾戈訥、聖埃弗雷茲地段突破法第5、第6集團軍防線,推進5~8公里,並強渡馬恩河。法軍航空兵和炮兵轟炸馬恩河各渡口和橋樑,遲滯德軍前進。16~17日,德軍企圖發展進攻,未果。

反攻結果:

協約國軍隊在防禦過程中增調部隊準備反攻。聯軍總司令F.福煦決心由法第10、第6集團軍(2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包括8個美軍師、4個英軍師、2個意軍師,共2103門火炮、1100架飛機、500輛坦克)從馬恩河突出部西側對當面德軍(18個師,918門火炮、約800架飛機)實施主攻,法第9、第5集團軍從突出部東側實施助攻,以解除德軍對巴黎的威脅。1914年7月18日4時35分,法第10、第6集團軍在徐進彈幕射擊掩護下,未經炮火準備即在貝洛至豐特努瓦50公里正面上向德軍發起反攻,當日推進3.2~8公里。19日,第9、第5集團軍從東面發起反攻。德軍傷亡慘重,於21日向馬恩河北岸撤退。

1914年8月2日,協約國軍隊收復蘇瓦鬆,至1914年8月4日肅清馬恩河突出部的德軍。雙方戰線在埃納河和韋勒河地區趨於穩定。

此役,協約國軍隊損失13.9萬人,殲敵16.8萬人,向前推進40公里,將防線縮短45公里,達成戰役目的,並由此完全掌握戰略主動權。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兵器不足和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意義 第二次馬恩河戰役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