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章惇文武雙全的“奸臣”蘇軾說他掌權千百人人頭落地

章惇文武雙全的“奸臣”蘇軾說他掌權千百人人頭落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章惇,字子厚,福建仙遊人。北宋末年重要政治人物,擁護王安石變法派的中堅力量。

章惇和蘇軾是青年好友。有一次兩人一同出遊,到了一條深澗旁。深澗兩側絕壁萬仞,道路斷絕,下邊湍流翻滾,只有一條橫木爲橋。章惇看到此地景緻甚好,建議與蘇軾共同去懸崖上題詞。蘇軾看到橫木下方既是萬丈深淵,不禁兩腿發軟,不敢過去;章惇卻若無其事地大步邁過橫木,從容在石壁上寫下:“章惇蘇軾來遊”,寫完又走了回來。蘇軾拍章惇的肩膀說:“子厚(章惇)必能殺人!”章惇問爲什麼?蘇軾說:“連自家性命都不在乎的人,會在乎別人的性命嗎?你若當權,千百人頭落地!”

宋神宗時任用王安石爲宰相開始改革,史稱熙寧新政或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很賞識章惇,提拔重用,協助推行新法,章惇成爲變法派的中堅力量;神宗駕崩後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臨朝聽政,守舊派的司馬光主政,盡罷新法,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職,作爲變法派的章惇也被貶往外地

章惇文武雙全的“奸臣”蘇軾說他掌權千百人人頭落地

宋哲宗親政之後,復行新法,起用章惇爲相。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對司馬光主政時期反對新法的守舊派大臣大肆開展報復,恨不得將元祐大臣全部消滅。活着的大肆流放,其中就包括青年時的好友蘇軾。章惇爲相後將蘇軾貶其到嶺南。嶺南彼時爲蠻荒之地,瘴氣盛行,語言殊異,尚無人給貶到這麼遠,此時蘇軾已經57歲。蘇軾在惠州,曾做詩“爲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這首詩傳到首都,章惇一看,這蘇軾活得挺舒服啊,十分不悅,再貶蘇軾到海南。

另外死了的也難逃報復,追貶奪諡並禍及後人。章惇的報復先從司馬光開始,司馬光此時已死,被剝奪爵位和榮銜,朝廷差人把司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賜的碑文也磨平了。章惇還想要皇帝下詔掘墓鞭屍,但皇帝聽從其他官員的意見,沒同意。此外章惇甚至企圖追廢支持守舊派的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

哲宗駕崩後宋徽宗承繼大統,遷章惇特進,封申國公。然以章惇嘗反對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韓忠彥、曾布爲相,調和新舊兩黨。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崇寧四年去世,享年七十歲。政和三年(1113年),贈太師,追封魏國公。著有《章子厚內製集》等。

章惇雖然報復心重,但是爲人多謀善斷,對政治特別敏銳,知人善任;同時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軍事上征服西夏,攻滅唃廝囉;外交上招降吐蕃諸部,拒絕遼朝請和。可是說文武兼備。隨着政局的動盪,章惇一生幾起幾落。後來蒙古人編寫《宋史》時,卻把他列入“奸臣傳”。給他定的主要“罪狀”是,盡復熙豐舊法,黜逐元祐朝臣;肆開邊隙,詆誣宣仁後。

另外多說一句,哲宗駕崩之後,作爲宰相的章惇極力反對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繼位,並且說出了“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樣的狠話。事實上章惇看人還是十分準確的,如果當初能夠採納他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治國無方的文人皇帝宋徽宗,說不定北宋也不會遭受靖康之恥而亡國了…章惇,字子厚,福建仙遊人。北宋末年重要政治人物,擁護王安石變法派的中堅力量。

章惇文武雙全的“奸臣”蘇軾說他掌權千百人人頭落地 第2張

章惇和蘇軾是青年好友。有一次兩人一同出遊,到了一條深澗旁。深澗兩側絕壁萬仞,道路斷絕,下邊湍流翻滾,只有一條橫木爲橋。章惇看到此地景緻甚好,建議與蘇軾共同去懸崖上題詞。蘇軾看到橫木下方既是萬丈深淵,不禁兩腿發軟,不敢過去;章惇卻若無其事地大步邁過橫木,從容在石壁上寫下:“章惇蘇軾來遊”,寫完又走了回來。蘇軾拍章惇的肩膀說:“子厚(章惇)必能殺人!”章惇問爲什麼?蘇軾說:“連自家性命都不在乎的人,會在乎別人的性命嗎?你若當權,千百人頭落地!”

宋神宗時任用王安石爲宰相開始改革,史稱熙寧新政或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很賞識章惇,提拔重用,協助推行新法,章惇成爲變法派的中堅力量;神宗駕崩後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臨朝聽政,守舊派的司馬光主政,盡罷新法,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職,作爲變法派的章惇也被貶往外地。

宋哲宗親政之後,復行新法,起用章惇爲相。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對司馬光主政時期反對新法的守舊派大臣大肆開展報復,恨不得將元祐大臣全部消滅。活着的大肆流放,其中就包括青年時的好友蘇軾。章惇爲相後將蘇軾貶其到嶺南。嶺南彼時爲蠻荒之地,瘴氣盛行,語言殊異,尚無人給貶到這麼遠,此時蘇軾已經57歲。蘇軾在惠州,曾做詩“爲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這首詩傳到首都,章惇一看,這蘇軾活得挺舒服啊,十分不悅,再貶蘇軾到海南。

另外死了的也難逃報復,追貶奪諡並禍及後人。章惇的報復先從司馬光開始,司馬光此時已死,被剝奪爵位和榮銜,朝廷差人把司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賜的碑文也磨平了。章惇還想要皇帝下詔掘墓鞭屍,但皇帝聽從其他官員的意見,沒同意。此外章惇甚至企圖追廢支持守舊派的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

哲宗駕崩後宋徽宗承繼大統,遷章惇特進,封申國公。然以章惇嘗反對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韓忠彥、曾布爲相,調和新舊兩黨。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崇寧四年去世,享年七十歲。政和三年(1113年),贈太師,追封魏國公。著有《章子厚內製集》等。

章惇雖然報復心重,但是爲人多謀善斷,對政治特別敏銳,知人善任;同時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軍事上征服西夏,攻滅唃廝囉;外交上招降吐蕃諸部,拒絕遼朝請和。可是說文武兼備。隨着政局的動盪,章惇一生幾起幾落。後來蒙古人編寫《宋史》時,卻把他列入“奸臣傳”。給他定的主要“罪狀”是,盡復熙豐舊法,黜逐元祐朝臣;肆開邊隙,詆誣宣仁後。

章惇文武雙全的“奸臣”蘇軾說他掌權千百人人頭落地 第3張

另外多說一句,哲宗駕崩之後,作爲宰相的章惇極力反對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繼位,並且說出了“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樣的狠話。事實上章惇看人還是十分準確的,如果當初能夠採納他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治國無方的文人皇帝宋徽宗,說不定北宋也不會遭受靖康之恥而亡國了…章惇,字子厚,福建仙遊人。北宋末年重要政治人物,擁護王安石變法派的中堅力量。

章惇和蘇軾是青年好友。有一次兩人一同出遊,到了一條深澗旁。深澗兩側絕壁萬仞,道路斷絕,下邊湍流翻滾,只有一條橫木爲橋。章惇看到此地景緻甚好,建議與蘇軾共同去懸崖上題詞。蘇軾看到橫木下方既是萬丈深淵,不禁兩腿發軟,不敢過去;章惇卻若無其事地大步邁過橫木,從容在石壁上寫下:“章惇蘇軾來遊”,寫完又走了回來。蘇軾拍章惇的肩膀說:“子厚(章惇)必能殺人!”章惇問爲什麼?蘇軾說:“連自家性命都不在乎的人,會在乎別人的性命嗎?你若當權,千百人頭落地!”

宋神宗時任用王安石爲宰相開始改革,史稱熙寧新政或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很賞識章惇,提拔重用,協助推行新法,章惇成爲變法派的中堅力量;神宗駕崩後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臨朝聽政,守舊派的司馬光主政,盡罷新法,王安石一派的政客全部降職,作爲變法派的章惇也被貶往外地。

宋哲宗親政之後,復行新法,起用章惇爲相。章惇仇恨之心如此之重,對司馬光主政時期反對新法的守舊派大臣大肆開展報復,恨不得將元祐大臣全部消滅。活着的大肆流放,其中就包括青年時的好友蘇軾。章惇爲相後將蘇軾貶其到嶺南。嶺南彼時爲蠻荒之地,瘴氣盛行,語言殊異,尚無人給貶到這麼遠,此時蘇軾已經57歲。蘇軾在惠州,曾做詩“爲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這首詩傳到首都,章惇一看,這蘇軾活得挺舒服啊,十分不悅,再貶蘇軾到海南。

另外死了的也難逃報復,追貶奪諡並禍及後人。章惇的報復先從司馬光開始,司馬光此時已死,被剝奪爵位和榮銜,朝廷差人把司馬光的牌坊拆了,皇太后賜的碑文也磨平了。章惇還想要皇帝下詔掘墓鞭屍,但皇帝聽從其他官員的意見,沒同意。此外章惇甚至企圖追廢支持守舊派的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

哲宗駕崩後宋徽宗承繼大統,遷章惇特進,封申國公。然以章惇嘗反對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韓忠彥、曾布爲相,調和新舊兩黨。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崇寧四年去世,享年七十歲。政和三年(1113年),贈太師,追封魏國公。著有《章子厚內製集》等。

章惇文武雙全的“奸臣”蘇軾說他掌權千百人人頭落地 第4張

章惇雖然報復心重,但是爲人多謀善斷,對政治特別敏銳,知人善任;同時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軍事上征服西夏,攻滅唃廝囉;外交上招降吐蕃諸部,拒絕遼朝請和。可是說文武兼備。隨着政局的動盪,章惇一生幾起幾落。後來蒙古人編寫《宋史》時,卻把他列入“奸臣傳”。給他定的主要“罪狀”是,盡復熙豐舊法,黜逐元祐朝臣;肆開邊隙,詆誣宣仁後。

另外多說一句,哲宗駕崩之後,作爲宰相的章惇極力反對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繼位,並且說出了“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樣的狠話。事實上章惇看人還是十分準確的,如果當初能夠採納他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治國無方的文人皇帝宋徽宗,說不定北宋也不會遭受靖康之恥而亡國了…(原文來自涵真文化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