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比肩鐵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卷能救幾次命?

比肩鐵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卷能救幾次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清朝的鐵帽子王比一般朝廷重臣擁有更多的特權,承襲爵位無需降等,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看這待遇,已經很優厚了,然而山外有山,歷史上有一個物件兒比這個更牛,就是民間經常說起的免死金牌,一些朝廷重臣犯錯之後經常拿這東西做擋箭牌,歷史上它真有這麼神嗎?

所謂的的免死金牌,就是丹書鐵卷,是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顧名思義就是文憑用丹書寫在鐵板上。爲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和諸侯各存一半。歷史上丹書鐵卷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爲鞏固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元勳丹書鐵券作爲褒獎。同時將皇帝與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於用石建成的宗廟內,以示鄭重和保證鐵券安全。

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爲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予鐵券,連一些寵宦、宦官也有獲得鐵券的。而且,從隋代起,鐵券上的丹砂填字漸漸改爲用金填字,故後世又將其稱爲金書鐵券。然而,最早的鐵券並無免罪和免死等特權,僅作爲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獲賜鐵券的功臣及其子孫中,不乏獲罪甚至被處死的人。丹書鐵卷真正具有免死功能,最晚在南北朝時期。早期鐵券免死次數大多在3次以下。從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唐代後期,受賜鐵券者的子孫甚至可以憑鐵券免死1至3次。

比肩鐵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卷能救幾次命?

宋代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手中謀得皇位,爲了安撫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孫,賜柴氏丹書鐵券,即使柴氏後人犯罪也不得加刑。《水滸傳》裏小旋風柴進家的丹書鐵券,是有歷史依據的。到了明代,鐵券制度進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從法律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僅限於立有軍功,被封爲公、侯、伯的勳臣。明代金書鐵券分爲七等,各等鐵券大小不一。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在需要查驗時,只要將它們放在一起,便可真僞立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公爵、侯爵封號,並被賜予金書鐵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時,幫助他奪取皇位的“靖難”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賜予鐵券。明末,崇禎皇帝還曾給大宦官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頒賜鐵券。

與唐代的鐵券相比,明代金書鐵券的券文已有明顯變化。一是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數較少,孫子不免死。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功勳朱升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過程中,早就隱隱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殺戮功臣是早晚的事。如果要了朱元璋所賜的爵位,十之八九會引來殺身之禍。於是就在大家還都沉浸在封公封侯的美夢之中時,朱升正式申請“告老歸鄉”,又顧慮兒子朱同難保平安無事,老淚縱橫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朱元璋被朱升哭得挺感動,就送了朱升一個順水人情,用免死券慰藉他,沒想到,後來兒子朱同剛到任禮部侍郎一個月,便被牽連進郭桓一案,受誣入獄,最後,陳屍街頭。清代,丹書鐵券制度被廢止,出現了鐵帽子王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