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的丹書鐵券真的什麼死罪都能免除嗎?

歷史上的丹書鐵券真的什麼死罪都能免除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某部狗血劇中,有人拿出一面牌子,耀武揚威,口中十分囂張大呼:“我有免死金牌,你奈我何?”

他這裏所謂的“免死金牌”,其實就是歷史上的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也稱丹書鐵契,或金書鐵券,是古代帝王頒發給某些功臣或重臣擁有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特權的憑證。丹書即是用硃砂書寫的字;鐵契即是用鐵打造的憑證。爲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頒發丹書鐵券的帝王往往還要慎重其事,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和受頒者各存一半。

在中國歷史上,最先發明丹書鐵券的是漢高祖劉邦。劉邦奪取天下後,爲鞏固統治以及籠絡功臣,“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蕭何、韓信、陳平、周勃等人,都曾得到過這類丹書鐵券。

北魏時期的皇帝經常爲宗親或近臣頒授鐵券,甚至還出現大臣主動向皇帝乞求鐵券,以作護身之符的現象。

  

歷史上的丹書鐵券真的什麼死罪都能免除嗎?

網絡配圖

   隋唐以後,頒發丹書鐵券已成爲常制,但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或少數民族的首領,都可能得到丹書鐵券。甚至連一些寵宦、宦官也能丹書鐵券。此時的鐵券丹砂填字改爲用金填字,這就是丹書鐵券稱爲金書鐵券的由來。唐代最著名的“錢鏐鐵券”,是乾寧四年(897年)唐昭宗頒賜給吳越國王錢鏐的,現仍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明朝時,頒發丹書鐵券的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以律法的形式規範了丹書鐵券的規格和所頒授的對象。

明朝的丹書鐵券分爲七等,公爵分爲一等,侯爵分爲二等,伯爵分爲三等。各等鐵券大小尺寸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鐵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在基礎上,其他各等鐵券每等遞減五分,最小的伯爵鐵券高七寸,寬一尺二寸五分。

而在丹書鐵券的頒授對象上,明朝也規定,只有那些立有軍功,被封爲公、侯、伯的勳臣,纔有資格獲得。

洪武年間,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李文忠等34人獲賜金書鐵券;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幫助他奪取皇位的靖難功臣邱福等26人也曾被賜予鐵券;另外,明末的崇禎皇帝還曾給大宦官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頒賜過鐵券。

到清代,丹書鐵券制度被廢止。

  

歷史上的丹書鐵券真的什麼死罪都能免除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那麼,擁有丹書鐵券,就真的能免死嗎?

西漢時期的丹書鐵券只是一種憑證,並不具備免死的特權。所以像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雖然擁有丹書鐵券,但都難逃一死。

實際上,那時候的丹書鐵券即便有免死的功能,韓信、英布、彭越等人也都必死無疑。因爲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把他們手上那塊破鐵片當真。

賦予丹書鐵券免死的權限,可能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但也不是無限免死。那時候,丹書鐵券最多能免死三次。從北魏至唐代,丹書鐵券的免死次數不斷增加。到唐代後期,受賜鐵券者的子孫(並非受賜者本人)甚至可以憑鐵券免死一到三次。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太皇太后馮太后主持政事。王睿經常出入於太皇太后的內室,幾年間就成了宰相,賞賜的東西數以億計,還賜給金書鐵券,下詔應許不追究他的死罪。

據《輟耕錄》記載,唐賜吳越王錢鏐的鐵卷,形狀宛如瓦,高尺餘,闊三尺許,卷詞黃金鑲嵌。誓詞除了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之外,還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歷史上的丹書鐵券真的什麼死罪都能免除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北宋時,宋太祖趙匡胤從後周柴家手中謀得皇位,黃袍加身。爲了安撫民心,宋太祖於是下旨厚待柴氏子孫,賜柴氏丹書鐵券,規定柴氏後人即便犯罪也不得加刑。《水滸傳》中說,“小旋風”柴進家裏有“丹書鐵券”,是有其歷史依據的。

到明朝時,丹書鐵券不再是犯有什麼罪都能免死,明沈德符在《野荻編》中說:“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也就是說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而且,明朝丹書鐵券的免死次數較少,受賜者的子孫也不能憑藉丹書鐵券而獲得免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