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昭和金融恐慌簡介 昭和金融恐慌時間

昭和金融恐慌簡介 昭和金融恐慌時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昭和金融恐慌是日本1927年3月昭和天皇在位時發生的經濟恐慌。金融恐慌本是指一個抽象的經濟現象,但在日文中提到金融恐慌這個詞通常就代表1927年發生的昭和金融恐慌爲多數。另外昭和恐慌跟昭和金融恐慌兩者是不同的事件。

 背景

發生昭和金融恐慌的原因是,尚未成熟的金融體系,政府以不成熟的政策而無法正確處理經濟危機。

原因

一方面,金融系統不完善,導致未能妥善處理壞賬,引起了不安。這種不完善在大正時期便已得到認識,但在尚未充分改革前就發生了恐慌。另一方面,日本於1920年起陷入國際收支赤字,但是政策制定者懷有強烈的“金本位制思想”,無法實行積極擴大景氣的政策,通貨緊縮使得物價下跌,社會蕭條,企業經營越發困難。

昭和金融恐慌簡介 昭和金融恐慌時間

 銀行

明治維新時期設立的銀行中有許多是以秩祿處分中的金融公債(秩祿公債・金祿公債)爲資本金設立的。這些銀行的設立動機是將並非出自資金需求而發行的公債轉化爲資金,也就是隨大流,因此許多銀行的經營者對金融並不熟悉。此外,據說也有許多銀行其實並沒有資本金注入。

日俄戰爭後經濟發展,因此政府對設立銀行持鼓勵態度。在明治23年修訂的銀行條例中,銀行業被視爲普通民營企業,不再有資本金的限制,各種限制也得到放寬。這一時期有資本家設立銀行,也有持有多餘資金的民營企業兼營銀行。此外,向特定企業融資的限制也被取消。

與特定企業關係密切的銀行俗稱機關銀行。這類銀行是資本家以豐富的資金爲資本設立、由民營企業兼營的銀行,將吸收的存款用於執行特定企業的業務,通過獲得的利潤支付利息。由於此類銀行將融資資金集中提供給特定企業,因此企業業績一旦惡化就會直接給銀行經營造成不良影響。另外,受特定企業不透明的財務狀況影響而導致經營惡化的銀行也時有出現。

另外,歐洲銀行業是由於產業的發展對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隨之發達,但日本的銀行是仿照海外金融系統設立的,因此起初金融需求不足,產生了銀行自己創辦企業製造需求的傾向。這也是偏重向特定企業提供貸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