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歷史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歷史百科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歷史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歷史百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德國作家,哲學家,外文名Johann Gottlieb Fichte,生卒時間公元1762年5月19日—公元1814年1月27日,著名思想是絕對自我,代表作品《全部知識學的基礎》《自然法權基礎》。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歷史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歷史百科

哲學學說

1.背景

1794年,費希特成爲耶拿大學教授,主持康德哲學講座,並完善他的哲學體系。此後他陸續發表了《全部知識學的基礎》、《自然法學基礎》、《知識學原理下的道德學體系》等。1798年,在他擔任《哲學雜誌》責任編輯的時候,收到了一篇宗教懷疑論的來稿,雖然費希特不贊同作者觀點,但由於他堅持出版自由,還是將此文發表。這篇文章後來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攻擊費希特是個無神論者。費希特在耶拿大學的課程一開始非常受學生的歡迎,但是後來,學生批評他過於清教主義,教師認爲他不夠虔誠,最終,被迫於1799年離開耶拿遷居柏林。1806年,普法戰爭爆發,費希特擔負起宣揚愛國主義的任務。1807年,他回到法軍佔領的柏林,發表了著名的《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同時倡議建立柏林大學。1810年,柏林大學建立,費希特擔任第一任校長。1813年柏林保衛戰爆發,城中擠滿傷員,瘟疫流行,費希特的妻子參加了照顧病人的工作,不幸感染斑疹傷寒並傳染給費希特。費希特夫婦於1814年1月先後去世。

2.知識學的基礎

費希特也把自己的哲學叫做“知識學”。贊同康德的“知性爲自然立法”的觀點,主張研究人的內在意識。“絕對無條件的原理”認爲這是人類一切知識的源出的第一原理。費希特不贊同康德對於物自體存在問題的論述,他認爲這種將表象與物自體分離開來的體系將不可避免地導向一種懷疑主義。在他看來,一個嚴密的哲學體系應該是像笛卡爾那樣,從一個最高的明確無誤的不證自明的第一原理出發,按照其內在的必然性,以嚴明的邏輯推理出來的系統。經過休謨提出的問題,物到理智之間的過渡存在一個邏輯上無法逾越的鴻溝,所以他同意康德的意見,也就是隻有唯心主義纔是可能的。但他認爲我們應該拋棄物自體這個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絕對自我的概念。這個絕對自我,不是經驗的自我,也不是先驗的自我,而是所有自我意識中的先驗要素。這種自我意識提供了所有認識的先驗根據,是一切知識和經驗實在性的根據和先驗的源泉,也就是認識論和知識學中的最高根據和出發點。這裏他將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融爲一體,並給予了自我一種相當高的地位,賦予了自我創造性行動的可能。他的學生叔本華評論他勇敢地將認識問題歸之於理智直觀,徹底取消了物自體,是一種絕妙的靈感。

3.法權哲學

在費希特的著作《自然法權基礎》(1796)中,他提出自我意識是一種社會現象。任何客體的自我意識,它的必要條件是所有其它理性的客體存在。這些(其它)客體共同影響並召喚起每個單個個體其自身的自我意識。這個觀點是由他的認識論(Grundlage der gesamten Wissenschaftslehre,知識的科學)所延伸出來的,他證明了每個自我的意識產生依賴於每一次它對非我的把握(用費希特的話說,就是自我設定非我)。由這些觀點所導出的我/自我之間的差異(自我在自身中設定非我與自我相對立)最終發展成了費希特的認識論(絕對自我,自我設定自己本身)。

 4.倫理學

費希特的倫理學是其整個知識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自由即人的現實能動性作爲最高的原則,並最終把倫理關係理解爲主體間相互限制、相互要求又相互給予自由的關係,從而結束了笛卡爾以來單純以思維來描述主體性的片面性,克服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學的形式主義缺陷,在西方思想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費希特倫理學中首要的和獨創的東西就是以自由爲原則的主體間性的演繹,這一演繹不但使他的倫理學具有廣泛的哲學意義,而且可以與胡塞爾的現象學、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相互印證和溝通。

5.知識學的演變

在經歷了1798年被敵對者誣陷爲“無神論者”而被迫離開耶拿的事情之後,費希特的思想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在謝林等人的批判之下,費希特逐漸明白——自我作爲“脫離了自然”的精神實體,雖然可以作爲知識學用以說明一切知識的根據,但是這個給予一切知識和對象以實在性的根據本身卻缺少實在性的根據。知識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懷疑,不能使人有充分的自信在可信者和可愛者,也就是必然與自由之間做出選擇。在對知識學根據的進一步探討中,費希特意識到一切知識不過是圖像,圖像和事物本身是有區別的。在不斷改進知識學的過程之中,費希特先後把知識學的最高根據看做是絕對知識、絕對(存在),最終又把絕對存在等同於上帝,進而使得後期的知識學經由“真理論”或“現象學”而走向了“宗教學”。知識學也由此成爲了客觀唯心主義。

著作

費希特的代表作品有《全部知識學的基礎》、《自然法權基礎》、《知識學原理下的道德學體系》等等。

影響

費希爾是古典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自康德的著作發展開來的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被認爲是連接康德和黑格爾兩人哲學間的過渡人物。他被一些人認爲是德國國家主義之父。作爲一個哲學家,他尋求對哲學思想,特別是康德唯心主義思想的統一;作爲一名愛國主義者,他試圖喚醒德意志人民要求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