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姒太康在位多少年 姒太康的兒子

姒太康在位多少年 姒太康的兒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姒太康,姒啓的長子,姒啓死後,成爲夏朝的第三任君王。

生平

太康在夏後爭奪統治者的戰爭中獲勝即位稱後,遷都斟鄩(現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村二里頭遺址) 。太康自小嬌生慣養跟着父親啓享樂,即位後的生活更是腐敗,只顧遊玩享樂不理朝政,外出狩獵數月不歸;被羿奪權史稱“太康失國”,太康流亡至戈地(現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城關回族鎮王陵村太康陵墓)。

姒太康在位多少年 姒太康的兒子

軼事典故

太康失國

啓晚年生活日益腐化疏於朝政。啓病逝太康即位也學起父親啓,致使夏後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 一天太康攜帶家眷、親信等外出狩獵數月不歸;東夷部族有窮氏首領羿乘機起兵發動戰爭攻佔夏後都城斟鄩,羿成爲夏後的實質統治者(羿同時建立有窮獨立國家與夏後並存);羿成爲夏後的實質統治者;太康被拒之城外失去統治權被羿流亡至戈地。 太康病逝羿擁立太康的四弟中康即位稱後(傀儡),羿仍然是夏後的實質統治者;七年後中康病逝羿又擁立中康的兒子相即位稱後(傀儡),羿仍然是夏後的實質統治者;一年後羿覺得自己的統治地位穩固決心取代夏後,有窮遷都斟鄩;相被羿流亡(夏後在相領導下成爲流亡政權)史稱:“太康失國”或“后羿代夏”。

五子之歌

因太康常年流亡在外,太康的五弟武觀隨母親在洛水北岸苦苦盼望太康回來卻始終沒有能等到,武觀傾訴目下的淒涼悲哀之情又追念祖父禹的功績和品德,遂作《五子之歌》。這首歌就是《尚書》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原文: 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於洛之汭。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爲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乎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五子之歌》譯文1: 太康處在尊位而不理事,又喜好安樂,喪失君德,衆民都懷着二心;竟至盤樂遊獵沒有節制,到洛水的南面打獵,百天還不回來。有窮國的君主羿,因人民不能忍受,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太康的弟弟五人,侍奉他們的母親跟隨太康,在洛水灣等待他。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其中第一首說:“偉大的祖先曾有明訓,人民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能對我取勝。一人多次失誤,考察民怨難道要等它顯明?應當考察它還未形成之時。我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着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麼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你在內迷戀女色,在外遊獵翱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築大殿又雕飾宮牆。這些事只要有一樁,就沒有人不滅亡。” 其中第三首說:“那陶唐氏的堯皇帝,曾經據有冀州這地方。現在廢棄他的治道,紊亂他的政綱。就是自己導致滅亡!” 其中第四首說:“我的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傳給他的子孫。徵賦和計量平均,王家府庫豐殷。現在廢棄他的傳統,就斷絕祭祀又危及宗親!” 其中第五首說:“唉!哪裏可以迴歸?我的心情傷悲!萬姓都仇恨我們,我們將依靠誰?我的心思鬱悶,我的顏面慚愧。不願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豈可挽回?” 《五子之歌》譯文2: 一、大禹說過,老百姓可以親近,而不可輕視。人民爲國家之本,本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二、大禹說過,不要貪圖女色,打獵玩樂,嗜酒,豪華的住宅。只要有此一項,就會導致亡國。 三、陶唐氏部落本來有很廣大的土地,因爲失德,敗壞綱常,導致滅亡. 四、大禹爲後世楷模,治定了法典,因爲太康廢棄了典法,導致宗廟祭祀滅絕。 五、我們被后羿逼到洛河對岸,沒有歸宿,嘆息不謹慎的行爲,追悔莫及。 《五子之歌》譯文3: 我們的祖先大禹曾經訓導子孫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君主應當勤於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貪酒色、好遊獵,或者大興土木,建造亭臺宮室,那麼,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會失去民心,導致亡國。 緬懷我們的祖先大禹大世時,他身爲萬邦之君,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使百姓安居樂業,他是一位多麼賢明的君主啊!太康不遵祖訓,荒廢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視我們,使祖先創建的王朝被人顛覆,陷我們於悽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鑄下了大錯,我們心中是多麼痛苦啊! 《五子之歌》意義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釋義爲百姓是國家的根本這一思想反映了統治者的民本思想。

陵墓

太康墓

太康是夏後(夏朝)第三任統治者,在流亡中病逝,葬於太康墓(位於現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城關回族鎮王陵村太康陵墓)。

太康墓是太康縣重點文物古蹟之一;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陵墓高2~3米,墓前立有青石碑坐北朝南而立內藏金雀,碑高6尺、寬2尺半、厚約6寸,刻有甲骨文篆字的墓誌銘,地表及墓冢封土內有漢朝繩紋板瓦、簡瓦和有幾何圖案的墓磚,該墓可能在漢朝重修過。 太康孫子少康死後也葬於此地古稱康王二陵,歷代王朝多次重建與修復其景可觀。 公元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時任太康縣長周鎮西請民間匠人在墓前修牌樓高丈餘青磚紅瓦刻花雕龍十分精緻,並派專人看護每年清明時節城內師生都到此修墳植樹,遊客也來此觀光旅遊。 公元1966年5月至公元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時期)太康墓青碑被砸陵墓被挖,當時從西南挖開內有水寒冷刺骨投石以試似深淵無底,衆人疑爲陷阱遂不敢再挖後又封閉砌好,太康墓僥倖被保存了下來。

 史籍記載

《史記·卷二·夏本紀第二》、《尚書》

 歷史評價

孔安國評價:“盤於遊田,不恤民事,爲羿所逐,不得反國。太康五弟與其母待太康於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徐廣引皇甫謐評價:“曰夏啓元年甲辰,十年癸丑崩。” 范曄在《後漢書》中評價:“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

 家族成員

曾祖父:鯀 祖父:禹

父親:啓

姒太康在位多少年 姒太康的兒子 第2張

  啓 畫像

兄弟

二弟:元康 三弟:伯康 四弟:中康 五弟: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