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姒少康爲何能中興?少康中興的原因是什麼

姒少康爲何能中興?少康中興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少康是後相的遺腹子,啓的曾孫,禹的玄孫。在後羿“因夏民代夏政”,太康、仲康相繼死去,后羿又把仲康的兒子後相也軀逐出去。這樣,後相只得投奔同姓諸侯斟灌,在這種情況下,原夏王朝的一些擁護者也紛紛投靠斟灌氏。隨後,寒浞陰謀殺死後羿,霸佔了他的妻子、財產,掌管了夏的朝政。他又擔心後相的勢力壯大復興,於是寒浞又派兒子過澆殺了斟灌,後相逃往斟尋。過澆又追殺至斟尋殺死後相。

姒少康爲何能中興?少康中興的原因是什麼

網絡配圖

後相妻已懷有身孕,在戰亂中從牆洞中爬出,逃回自己的孃家有仍氏。不久後相妻後緡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少康。少康從小聰明過人,並在他母親的教育下,立志要報仇雪恨,奪回自己的國家,復興夏王朝。

這時寒浞已死,政權已由過澆掌握。當過澆聽到後相有一遺腹子在有仍那裏的消息後,即派人前去捕殺。少康逃往虞國。虞君把少康隱藏起來,並把綸地送給他。從而少康在綸地逐漸積蓄力量,終於“有田一成,有衆一旅”。同時,有原夏王朝聯盟人員前來匯合,和招收斟灌、斟尋二國的殘餘人員,形成少康復國的力量。

少康歷數后羿、寒浞、過澆的罪行後,殺奔夏邑推翻了過澆的統治,奪回了王位,恢復了夏王朝,經過三年的恢復生產和穩定局勢後,即進行治水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加強國力等一系列措施,促使國家的鞏固與繁榮,因而國家威望很快得到了提高。即“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史稱爲“少康復國”或“少康中興”。

少康能夠中興,從根本上說,既取決於少康的能力與手段,也有後羿、寒浞、過澆的腐敗、貪婪、奸詐、兇殘等違背客觀要求不得民心的行爲,只有從這二方面去觀察,才能認識少康中興的實質。

從少康方面考察能夠實現中興的原因有:

(一)從小接受他母親的報仇雪恨,光復夏王朝的教育,和他過人的天賦,過澆對他的捕殺,更從反面激發他推翻過澆政權,奪回王位的堅定性。有虞氏就是看到了他的復國意志,所以把女兒嫁給他,並把綸地給他作爲積蓄力量的基礎

(二)他的成長過程是接受磨練的過程。他管理過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他在有仍氏那裏當過管理畜牧業的官,在有虞氏那裏當過管理有虞氏飲食的官。因而使他具有一定的生產、生活知識和勞動者的感情。

姒少康爲何能中興?少康中興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少康在綸地的經營中發奮圖強、艱苦奮鬥發展生產,體察民情,積聚力量,即在綸地“有田一成,有衆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衆,撫其官職”。因此,這不僅積累了推翻過澆政權,奪回王位,復興夏王朝的人力、物力,也爲復國後的國家建設提供了經驗。

因爲,從氏族發展成國家,是直接參予生產、生活的單層次的勞動分工與組合,發展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分離的,既有剩餘產品生產和剩餘產品需求的矛盾,又有生產與消費的矛盾,這兩種矛盾又不是相互分離,而是生產的一體化,消費的二重性,也就是生產是屬於體力勞動者承擔的經濟層次,消費則既有體力勞動者的經濟層次的需求,也有腦力勞動者的政治、思想文化層次的需求。

所以,腦力勞動從現象看,是與物質生產相脫離的權力層次,但從本質上看,又是剩餘產品生產的需要。因爲,要提高剩餘產品的產量,首先,必須開發自然物質深層次的要素功能。如農業生產的水、肥、土和自然環境、農業工具的改進、創新等條件的創造;其次是建立一個安全、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再次是合理分配剩餘產品。這些都是國家應盡的責任。

從原始社會到國家的建立,是經濟社會歷史發展的轉折時期。 禹是從“禪讓”取得王位的。夏啓的取得王位雖然經過波折,但總是屬於繼承的,並非是他爲社會做出貢獻而取得的,因此,他並沒有管理國家的經驗,而是屬於繼承他父親的權利。所以在夏啓主政時期就已經走上腐敗,到太康時期則更爲嚴重,而後羿、寒浞也同樣沒有把發展生產提高國家力量放在第一位。

姒少康爲何能中興?少康中興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少康則既有經受失國和過澆追捕的恥辱與患難,也有經營綸地奮發圖強,和推翻過澆的統治,光復夏王朝的艱難歷程。所以,在他奪回王位後,採取了一系列提高國力的措施,“三年,復田稷”。

可見,國家的建立,本質上是人類社會從生產與消費的矛盾,發展成既有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又有剩餘產品生產與剩餘產品消費需求的,生產的一體化,消費的二重性的對立統一體,它的表現形態,就是階級矛盾。國家的任務就在於發展剩餘產品生產,緩解階級矛盾,保持社會穩定與安全。少康的發展生產、提高國力措施,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開創了夏王朝走向繁榮的歷程。這就是“少康中興”的根本原因。

《史記·夏本紀》沒有記載這段歷史,僅列出如下世系:“夏后帝啓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洛納,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爲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緬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帝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羿、浞代夏政和“少康中興”歷史的失載,,後人認爲是司馬遷的疏略,這是對的。因爲,這段歷史反映的正是對國家本質特徵的認識問題,是我國產生國家後的經驗教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