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淵次子,生母是太穆皇后竇氏,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開創了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爲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李世民一生戎馬,親手締造了大唐江山,實現了全國統一,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其治下,老百姓安居樂業,國力空前強盛,一直爲後世所稱道,毫無疑問,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

然而,在太子李承乾的教育上,李世民卻是一位極其失敗的父親。李承乾從早期一個非常賢能的皇太子逐漸變成一個叛逆的“問題青年”,甚至有了弒君篡位的圖謀,太子李承乾的一步步墮落,乃至最終覆滅,李世民難辭其咎。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李世民最大的錯誤就是給李承乾的太高的期望,他以自己爲樣板來打造李承乾,希望太子將來同他一樣能夠肩負起治理國家的能力。

李世民是獨一無二的,他自己太優秀了,既能馬上打天下,又能馬下治天下,幾千年才能出的一位千年聖君,像李世民這樣的人才不是靠培養就能出現的,因爲有些天才是天生的。

如果在一顆小樹苗的枝杆上掛上太多的重物,那它也會被壓彎。人也如此,李承乾身上承載着太多的東西,他無法承受,只能產生叛逆,最後滑向了深淵。

早期的李承乾其實是一位優秀的皇太子。八歲的時候就被立爲太子,按史書的記載,李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按理說,早期的李承乾應該是一個好苗子。

李承乾12歲的時候,李世民就讓他“聽訟”,而太子頗能斷決,13歲李世民就讓他監國,14歲就能寫出三頁紙的治國策略,內容很有價值,太宗看了後高度評價:“先論刑獄爲重,深得經邦之要”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第2張

如果按照這樣趨勢發展下去,李承乾一定能夠順利接班,成爲繼李世民之後大唐又一位明君。可是事物的發展往往會偏離軌道。隨着李承乾年齡的增長,他開始變壞了。

他沉溺於聲色犬馬,變得越來越不像話,毛病也越來越多。每當他幹了壞事,因爲怕父皇指責,會當裝出兩面人。上朝理政時,講得頭頭是道,退朝後,又和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胡作非爲。

東宮的師傅看不慣他的放縱,勸他要好自爲之。結果李承乾故作姿態,裝出一副很虛心的樣子。只要有人指出他的不對,他也不發火,在師傅面前痛痛快快承認自己的錯誤。

他這種陽奉陰違,善於僞裝的樣子確實矇蔽了不少人,朝中還有不少大臣爲他說好話呢。

雖然李承乾善於僞裝,他真實的劣跡卻是藏不住的。當時,太子李承乾迷上了一個十多歲的女樂手,暱稱她爲“稱心”,李承乾開始沉溺於女色,“與同臥起”,不習正事。

李世民知道後,十分生氣,就將無辜少女“稱心”殺了,哪知李承乾仍然對“稱心”戀戀不忘,在東宮爲她修建靈堂,樹了一塊石碑,每天早晚都去祭奠,每次痛哭流涕,十分傷心。

自從將“稱心”埋在東宮後,李承乾假稱有病,連着幾個月不上朝,也不拜見父皇。爲了打發時間,他又在東宮搞出新花樣。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第3張

他讓東宮一百多名奴僕組織在一起,讓他們一個個打扮成北方胡人的模樣,把頭髮盤得很高,然後穿上奇裝異服,敲鑼打鼓,每天從早到晚,瘋狂地歌舞不停。

有一天,李承乾玩高興了,他又裝扮成突厥可汗死了的樣子,讓大家弔唁。裝死一陣子,李承乾又突然活過來,對大家說,一旦我有了天下,就帶上人馬到突厥那裏去,和他們一起玩。

成天這樣瘋玩,李承乾仍然覺得不過癮,又和叔叔漢王李元昌一道,披上用氈做成的鎧甲,手中拿着竹子做成的矟,將人馬分成兩撥,相互攻打,竟然在遊戲中打死了人。

他還對人說,如果我當了帝王,明天就到後苑置萬人營,與漢王分別爲將,以觀他們戰鬥。我要是當上天子,誰要敢上諫,我一定要將他殺了,殺他五百人。

李承乾又特意讓人專門製造了一隻“八尺銅爐,六大鼎”,然後讓那些流浪的無賴去偷老百姓的牛馬送到東宮。李承乾玩累了,就親自在大鍋裏煮牛馬肉,煮熟後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承乾天天這麼胡鬧,難道頭腦清醒的李世民就一點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李世民爲了挽救李承乾,可以說操碎了心,先後爲他聘請了李百藥、杜正倫、張玄素、于志寧等幾位師傅來輔導他,希望他重新做人。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第4張

哪知,這幾位師傅都無法教好他,李百藥辭職不幹了,杜正倫被李承乾“抗表聞奏”給轟走了,張玄素差點被李承乾派人給打死了,于志寧差點被李承乾被刺客給暗殺了。

最後毫無辦法的李世民只得請魏徵當他的老師,魏徵見前幾位老師都教不好,推託“有疾”不願去。李世民說,沒關係,你就躺在他身邊看着教也行,最後魏徵也沒教好。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教育傾注了太多的心血,請來那麼多有名的師傅教授他各種知識,卻從未有一個師傅培養他如何做人,這是他最終一步步滑向深淵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可能會產生疑問,爲何太子李承乾小時候很聰明,看上去是一位合格的接班人,長大了卻如此冥頑不化呢?很顯然,李世民對太子的教育出了問題。

有一個詞叫“因材施教“,或許李承乾壓根就不適合做太子,也不適合做皇帝,這一切都是李世民強行把他推到這個位置造成的。

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適合做將軍,有的人適合做謀士,有的人適合做一個士兵,而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做皇帝。正因爲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纔有了社會分工,纔有了這個世界的多樣化。一個人若沒找準自己的定位,坐到了錯誤的位置上,那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李承乾就是這樣一位被放錯了位置的人,當父皇的壓力、大臣的指責、師傅的批評一起向他襲來,他無法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大樹遭受狂風暴雨尚且會被摧斷,何況一個人。因此,他只能躲藏於東宮和他的那幫孤朋狗友幹盡荒唐事,以此逃避現實的壓力。

爲什麼說李世民是一名好皇帝卻不是一位好父親? 第5張

可是李世民沒有看出其中的門道,仍然試圖“挽救”太子,還請了無數師傅來“糾正”太子的種頑劣行徑,最終都沒有把對脈,所有的師傅落荒而逃。

那太子還有救嗎?當然有,李世民當初就應該打破太子“立嫡不立賢”的陋習,他早就應該在衆多兒子當中選擇一個賢能的人來代替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讓合適的人來繼承天下,這是他避免東宮之爭的最好辦法。

李世民最後終於醒悟了,在太子謀反之案東窗事發之後,幾經猶豫,改立自己的第九子李治爲太子,避免了大唐再次發生“玄武門之變”2.0版。

然而太子謀反事件的代價是巨大的,太子李承乾被貶爲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因參與太子之爭被幽閉,漢王李元昌被賜自盡,兵部尚書侯君集伏誅,還有無數人頭落地,這個代價是血淋淋的。

作爲一個王朝的最高的統治者,李世民家天下的意識根深蒂固,正是這種意識,使得李世民在選擇接班人人時,跳不出立嫡不立賢的框架。李世民的不幸,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不幸,也是一個時代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