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崇禎時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說崇禎時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認爲崇禎是個好皇帝,他之所以成爲亡國之君,就怪萬曆、天啓等前幾任皇帝,以及閹黨、東林黨等大臣。

其實,真實的崇禎也許和大家想的不一樣。明朝滅亡這口大黑鍋他是躲不掉的。

先說崇禎的優點:

1.態度端正。

崇禎對皇帝的工作很重視,對朱家江山很重視,一心一意要當一個好皇帝,並且願意爲此而吃苦努力。

2.勤勞。

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沉迷煉丹,明武宗就知道玩,天啓皇帝天天干木匠活。

崇禎與他們都不一樣,他的勤勞程度大概僅次於朱元璋和朱棣,絕對是勞動模範。

3.不近女色。

大臣把天下第一美女獻給崇禎,崇禎看都懶得看,直接轉手賜給了吳三桂。

4.聰明。

當年明月說,崇禎是明朝第二聰明的皇帝,僅次於嘉靖皇帝。

5.遵守儒家道德,剛烈有氣節,爲百姓着想。

崇禎聽從大臣們的意見,不割地賠款,不稱臣納貢,絕不向蠻夷和反賊低頭。

李自成兵臨城下,給崇禎傳書:只要皇帝你肯封他個西北王,那我馬上帶兵去鎮壓其他農民軍,再去遼東打後金。

崇禎拒絕了,寧死不屈,死前說:文臣皆可殺,勿傷我百姓一人。

6.不聽信太監,嚴格限制身邊的太監。

崇禎的優點可能還有,不一一列舉。

中國古代皇帝能做到以上六條的,的確是鳳毛麟角。從這幾點來看,崇禎的確不簡單。

他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

爲什麼這麼說呢?

瞭解崇禎的缺點,你就明白了:

一,太年輕,缺乏政治經驗。

崇禎17歲登基,在位17年,死的時候也很年輕,才34歲。

崇禎本來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因爲他的哥哥天啓皇帝也非常年輕,只比崇禎大6歲。天啓是著名的木匠皇帝,在22歲時意外死亡,因爲沒有兒子,臨終前下遺詔讓弟弟信王朱由檢繼位。

也就是說,崇禎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班的。明代對王爺限制很嚴,崇禎從小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

這就好比一個高中畢業生突然被認命爲華爲的ceo,一個新兵突然成了全軍總司令,他能幹好嗎?

況且,崇禎接手的還是一個超級大帝國,一個爛攤子。

總之,崇禎皇帝朱由檢太年輕,沒有任何政治經驗。

而崇禎的對手皇太極是什麼情況呢?

皇太極比崇禎大19歲,比崇禎早兩年登基,在位也是17年。

皇太極對軍事鬥爭、政治鬥爭非常有經驗,十幾歲就上戰場,機關算盡才當上了後金的大汗。他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中最有心機,最盡然狡詐的一個主。

論個人能力和經驗,老對手皇太極全面碾壓崇禎。崇禎焉能不敗?

二,多疑。

崇禎上臺時很年輕,缺乏政治經驗,如果他能信任一些能幹的大臣,放手讓大臣去幹,依然能有很大作爲。

但偏偏崇禎非常多疑,不信任任何大臣。比如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全都得不到信任,最後下場悽慘。

孫傳庭被崇禎逼着帶五千人與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死磕,戰死沙場。

消息傳到崇禎耳朵裏,崇禎不但沒有下令對孫的家屬給予撫卹和補償,反而認爲孫傳庭是化裝逃跑了。令人心寒。

三,眼裏不揉沙子,不擔責任,殺大臣。

有句話叫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一個人如果太精明瞭,一點虧都不肯吃,就會沒有朋友。

崇禎就是這種從不吃虧的人,每次出了事,或戰敗,崇禎都認爲是大臣失職,必須要殺一些人來殺雞儆猴,自己從不背鍋。

有個大臣曾經主張與後金議和,崇禎說,好的,你先去密談。

後來,消息泄露,崇禎殺掉了那位大臣。

爲什麼說崇禎時一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原因是什麼

這種事一多,能臣幹隸死的死,退的退,剩下都是人浮於事的酒囊飯袋,再也沒有替皇帝幹實事的人了。

崇禎在位17年,內閣換了11屆,殺掉或者逼死的高級官員太多了。最後皇帝與大臣之間互不信任,大明不亡纔怪。

相比之下,清朝末年雖然也是腐敗透頂,但清朝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些漢人將領則信任有加,從未枉殺高級官員和將領。

對翁同龢這樣曾在甲午戰爭中給李鴻章使絆子的人,也只是罷官了事。

對曾國藩、李鴻章這樣有造反能力的人,雖有過打壓,但仍然重用。清朝信任李鴻章,李鴻章則爲清朝背鍋,延長清朝的壽命。

崇禎則沒有任何人替自己背鍋,因爲替崇禎背鍋,必死無疑,連個好名聲也落不下。崇禎手下名將輩出,他們水平絕不低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可惜都死掉了。如果曾、左、李活在崇禎朝,也不會被信任,難逃一死。

總結:崇禎雖然接手的是個爛攤子,但明朝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17年的時間是足以逆天改命的。

崇禎是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如果他能信任手下大臣和將領,對他們說:放手去幹,出了事我擔着。

那明朝還有一線生機。

當然,明朝滅亡不只是因爲崇禎一個人,大臣和明朝的體制都有責任。世界性的白銀緊縮,小冰期,自然災害等也是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