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真如傳說中那麼厲害嗎?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真如傳說中那麼厲害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爲何他五次北伐,最終也沒能重整漢室江山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關於諸葛亮的傳說膾炙人口,這些事蹟都被羅貫中寫進了《三國演義》,流傳後世。不過也有人對諸葛亮的才能表示質疑,尤其是他的軍事才能。他們認爲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如果真的像傳說中那麼厲害,早就北伐成功,一統天下了,何至於五次北伐都未能成功。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一、諸葛亮一生唯謹慎。

當年東晉的桓溫伐蜀,遇到了一位諸葛亮手下的老兵。他問這位老兵,諸葛亮最大的優點是什麼?這位老兵慢慢地回答道,其實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優點,只是自己從沒有見過如同諸葛亮一樣行事穩妥之人。桓溫當時對此不以爲然。可是他回去後想起這句話,左思右想,不能入睡。確實,諸葛一生唯謹慎,在這一點上世上沒難有人能夠超越諸葛亮。

諸葛亮這樣爲人處世,與他的性格有關。我們從諸葛亮的生平可以看到,凡是諸葛亮經手的事情,極少聽說出過差錯。他在與劉備相見時,就爲劉備提出了《隆中對》的戰略方案。這個方案時間跨度大,地域輻射廣,可是讓人驚奇的是,這個方案卻幾乎實現了。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真如傳說中那麼厲害嗎?

只是因爲諸葛亮離開荊州,關羽執行《隆中對》戰略不力,造成了荊州之戰的失敗。荊州被東吳奪取,關羽和他的那支北伐主力軍隊也一同喪失了。如果關羽嚴格按照諸葛亮的規劃,與東吳搞好關係,等待時機。不需要一年時間,曹操和呂蒙就會雙雙斃命。這個時候,劉備集團分兩路北伐,就可能統一天下。

我們從諸葛亮的周密謀劃的戰略方案,就能夠看出諸葛亮做事嚴謹小心的特點。在他親自掌握軍權,發動北伐的時候,這種特點更是表露無疑。他在北伐時,拒絕魏延的奇襲潼關的建議,就是因爲他不想冒險,想要與敵人正面交鋒,來獲取勝利。敵人也看出了諸葛亮的這個特點,採取了堅守不出,對峙消耗諸葛亮的戰略。

而諸葛亮英年早逝也與他的性格有關。諸葛亮在派使者去司馬懿的軍營,送巾幗來刺激司馬懿,想要逼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盛情款待諸葛亮。他問起諸葛亮日常的飲食起居,使者回答說諸葛亮對罰二十以上的事情都要親自過問,一天吃的飯不過數升。司馬懿聽後說,諸葛亮食少事煩,難以支撐多長時間。

果然,諸葛亮在與司馬懿相持百餘日後,病逝於五丈原。當時的人們勸說諸葛亮不要過於勞累,諸葛亮回答說,不想辜負先帝的囑託。其實更深的原因,還是他生性謹慎的原因,生怕北伐出現差錯。正是因爲追求穩妥,所以諸葛亮帶兵打仗不喜歡冒險。他所打的仗,一般都是四平八穩,無懈可擊的。這當然制約了諸葛亮的作戰效果,使得諸葛亮與曹魏的交鋒,最終多以撤退收場。

二、諸葛亮的作戰方式受到了限制。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他對自己的文治武功都很自信。不過,在歷史上諸葛亮真正指揮作戰,是在益州之戰後期,親自率領荊州軍隊入川開始的。在此之前,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主要的職責是鎮守治理後方,保證劉備作戰足食足兵。

這是因爲劉備本身就是一位梟雄,他和手下的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在當時劉備陣營中,不缺乏能征慣戰的將領,缺乏的是治國理政的人才。諸葛亮的加入,正好彌補了劉備陣營的缺陷,使得它擁有了逐鹿天下的能力。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真如傳說中那麼厲害嗎? 第2張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的實力迅速擴大。尤其是劉備獲得荊州作爲立足點後,諸葛亮馬上擔負起治理地方的重任。不久,劉備陣營就發展成爲讓曹魏和東吳不可小覷的勢力。在劉備奪取益州後,諸葛亮又擔負起建設蜀中的任務。曹操的謀士劉曄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爲相。

但是在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劉備陣營接連遭受慘敗,多年積累的軍事實力毀於一旦。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接任張飛的司隸校尉職務,開始身兼文武兩職。他在成都開設軍營,重新訓練軍隊。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蜀漢重新建立了十萬軍隊。諸葛亮就是率領這支軍隊,開始了南征和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中,蜀國的軍事實力是最弱小的。即便是數量這麼少的軍隊,諸葛亮在每次北伐時,還要留下三分一在國內以防萬一。正是因爲蜀國軍隊數量有限,諸葛亮纔不敢放手一搏。在街亭之戰中,蜀軍遭受的損失並不算大,這就讓諸葛亮感到十分心疼。

諸葛亮率領的這支軍隊不但數量少,而且在最初這支軍隊的實戰經驗少得可憐。由於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慘敗,蜀軍中的精兵強將都損失殆盡。諸葛亮訓練的軍隊雖然戎陣整齊,號令嚴整,可是這支軍隊缺少作戰的骨幹。這是蜀軍在街亭之戰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諸葛亮爲了彌補蜀軍的這個缺陷,專門以八陣圖來訓練蜀軍。在蜀軍掌握八陣圖後,便立於不敗之地。不過,由於蜀軍的機動力低,也很難擊敗以騎兵見長的魏軍。正是由於蜀軍的兵力和戰鬥力的硬傷,使得諸葛亮不能採取奇襲的戰術,只能寄希望與敵人正面交鋒取勝。這就使得諸葛亮在北伐中多次和固守的敵人打成對峙,最終只能撤退了事。

三、諸葛亮的軍事纔能有着一個成熟的過程。

諸葛亮多次發動北伐,也打得對手避而不戰。可是在《三國志》上評價他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才,優於將略。有人據此認爲,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足,是他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其實,這個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着一定的偏差。

在歷史上,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時間並不長,而他打的敗仗也是屈指可數的。諸葛亮在劉備時期,主要是被劉備當作蕭何使用的。用劉曄的話來說,就是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爲相,並沒有讓他帶兵打仗。直到張飛去世後,諸葛亮才接替了張飛的司隸校尉的職位,開始執掌兵權。在此之後,諸葛亮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他的治理國家的才能,和管仲不相上下,這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可是他自比樂毅,則因爲在劉備時期沒有表現的機會,無法讓大家加以評價。直到諸葛亮親自掌握蜀漢軍權,指揮南征北伐的時候,大家纔對他的軍事纔能有所瞭解。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真如傳說中那麼厲害嗎? 第3張

如果從諸葛亮的軍事生涯來看,他的軍事能力是有着一個提高的過程的。諸葛亮本身具備有過人的軍事能力,不過這種能力在劉備時期還處於書本知識方面。由於諸葛亮主要負責足食足兵的工作,缺乏戰場實戰的機會,這使得諸葛亮編組訓練軍隊十分出色,可是戰場指揮能力相對欠缺。這就是《三國志》中說他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的原因。

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了這一點。諸葛亮第一、二、三次北伐,是諸葛亮汲取實戰經驗的過程。在這些戰役中,諸葛亮從最初的失敗,到逐步掌握戰場主動,作戰風格逐漸成熟。等到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時,他的作戰風格已經成熟,發展出了一套克敵制勝的戰術。

等到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已經強大到讓對手不敢正面交鋒的地步。他率領的蜀軍,在敵人的控制區來去自如。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堅守不出,忍受着諸葛亮的肆意侮辱,眼看着諸葛亮的軍隊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這種情況成爲了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觀。

甚至在諸葛亮去世撤軍的時候,司馬懿在追擊的時候,還被蜀軍虛張聲勢的反擊嚇退。從此,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對敵人的震懾何等強大。連他的對手司馬懿在參觀過諸葛亮遺留下來的軍營遺蹟後,也不由得嘆息說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諸葛亮在五十四歲的時候,就因爲積勞成疾而去世了。如果諸葛亮的壽命再多幾年,他很可能就可以實現重整漢室江山的理想。那個時候,就沒有人敢再質疑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了。

結語:

在諸葛亮的軍事生涯中,有過失敗,也有過勝利。不過,他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都沒有能夠成功。這使得有人對他的軍事能力產生了質疑。其實,這種情況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既有諸葛亮的主觀原因,也有着外界的客觀原因。

客觀原因就是諸葛亮接手的蜀漢政權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多年積累的軍事實力喪失殆盡,一切都依靠諸葛亮白手起家,從頭再來。由於蜀軍的兵力和戰鬥力有限,使得諸葛亮不能冒險一搏。主觀原因就是諸葛亮謹慎小心的性格,讓他不願意冒險。再加上諸葛亮親自指揮作戰的時間短,軍事指揮風格也需要一個提高的過程。

這就使得諸葛亮在北伐時,一邊作戰,一邊汲取經驗教訓。通過多次北伐後,諸葛亮的軍事風格終於在第四次北伐時趨於成熟。在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造成了敵人的恐慌。可惜,諸葛亮積勞成疾,早早病逝於五丈原。如果諸葛亮能夠再多活幾年,實現他重整漢室江山的理想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