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明代和蒙古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明代爲何不直接統治蒙古?朱棣五徵蒙古皆大獲全勝,怎麼都跑了?

明成祖朱棣五徵蒙古皆大獲全勝,怎麼五次都退了回來,爲什麼不像元代一般設立行省進行直接統治呢?這背後是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還是有意而爲之?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明代建立後的蒙古高原還是很強大嗎?

公元1368年元代退居漠北,史稱北元。雖然被轟出去了但他們不甘心啊,老是想着南征中原,朱元璋也絕不慣着,不斷出兵北伐。但這些蒙古部落出沒無常,打完就跑。朱元璋草根出身還怕你耍流氓,先是派徐達等大將鎮守北平、陝西、山西,剿滅邊境的蒙古殘部,再是在北部邊境逐步設立衛所,屯軍屯田防禦蒙古侵擾。大軍駐紮北方重鎮,護衛整個北方邊境,只要你北元敢來送軍功,我就敢送你上西天。而衛所則只確保一方安全,像一顆顆釘子一樣死死釘在那裏,在大軍的掩護下尺進寸取,不斷向北建立、鞏固衛所,蠶食北元領土。經過多次出擊,明代已經基本恢復了華夏舊有的北部疆域,但朱元璋是個有夢想的男孩,打着保疆安民的旗號,繼續對北元用兵。

公元1389年藍玉捕魚兒海大捷滅亡北元,一統帝國四分五裂,實力大不如前。而此時明代藩王鎮守邊境的格局也已經接近完成,北方軍權轉移到了藩王手上,這羣光着膀子上陣砍人的猛男拼命爭軍功,將明代邊境線推進到如今的內蒙古一帶,長城已經變成了第二道防線。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第2張

永樂天子如何應對蒙古的挑戰呢?

在朱元璋駕崩之後,建文帝的作死般的削藩和持續近四年的靖難之役削弱了明代北部的防禦力量,幸好蒙古這時候也在弒君謀朝篡位,阿里不哥的後裔終於在一百年之後從忽必烈的子孫手裏奪回了蒙古汗位,但他沒有朱棣那麼幸運,各個部族沒人承認他,乾脆投了明代。且這個家族一直居住在蒙古高原上,他一上臺,整個蒙古的漢化程度大幅倒退。兩邊都是亂臣賊子,誰更勝一籌呢?

永樂初期,蒙古高原上瓦剌和韃靼分庭抗禮,鬧得不可開交,朱棣先要穩住帝位,後要着手恢復北方軍事力量,就採取了“睦鄰友好”的策略。先後四次遣使瓦剌,冊封瓦剌首領馬哈木爲金紫光祿大夫順寧王,冊封韃靼首領阿魯臺爲和寧王,賜明代印信。自此蒙古在名義上是屬於明代的藩鎮,但朱棣猛男不整這些虛的,以名求實,名副其實才是他的性格。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第3張

明代派出去的使者收集了大量情報,對歸降的蒙古部族,朱棣也明確給出了“受降如受敵”的指示,保證平穩歸順的同時爲我所用,整個北方邊境全力備戰,現在只差一根導火索就能徹底點燃朱棣這個火藥桶。

永樂七年六月,新任韃靼大汗不僅不聽話,還把明代使臣郭驥給殺了,找死也不選個好時候,明代君臣迅速組織大軍北伐,七月淇國公丘福出師蒙古問罪,此次出征就是朱棣對遠征沙漠策略的一次試探性嘗試,惋惜這次嘗試並不盡如人意,韃靼套着明軍的旗幟甲冑給他來了個兵不厭詐,明軍大敗而歸。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棣決定明年春天御駕親征,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事先與西邊的瓦剌通個氣,免得他倆沆瀣一氣找麻煩。

永樂八年二月,皇帝於北京出發,親征大漠。結果這韃靼大汗也是個沒出息的,一聽到朱棣親自來了,嚇得就往西邊去投靠瓦剌,五月英主日夜兼程終於在斡難河畔追上了他們,大敗韃靼軍,那韃靼大汗就帶着殘部去投靠瓦剌,十分自然地就被瓦剌給砍了,真實沒有十年腦血栓也幹不出這種事。朱棣那邊一雪前恥,班師回朝的路上順便把韃靼權臣阿魯臺也給打了,冊封其爲和寧王,整個蒙古高原東部都在朱棣的控制之下了。

怎麼管理這片土地呢?高原不符合農耕,但朱棣也不會把吃掉的肉吐出來,於是朵顏三衛再次閃亮登場。明代統稱朵顏、泰寧、福餘三衛爲兀良哈三衛或朵顏三衛,洪武二十一年降明,鎮守北部邊陲,但沒過多久就叛逃了。朱棣向他們拋出“自由貿易”的大胡蘿蔔,朱棣是什麼人啊,打起白條半點不害臊的,只要你們當我大明的官,蒙古東部的草場都劃給你們放牧,誰要是敢來搶我替你教訓,想要更多草場,好啊,繼續打啊,一通忽悠,朵顏三衛老老實實地拿着大明代的編制在蒙古放牧。

朱老四在這方面比朱元璋要老道得多,給編制、通貿易、劃草場,提供軍事保護,把靠近明代邊境那一大片地都牢牢控制在明代手裏。至於畫的大餅,你敢找流氓要賬,蒙古各個部落的日子可是越來越難過了,與其冒着生命危險在朱棣的刀口舔血不如內附,朱棣拿出後世資本家的姿態,要幹就幹,不幹就滾,你不幹有得是人幹,整的朵顏三衛一點脾氣都沒有,除了老老實實地放牧拿工資也不怎麼敢搞事,反正靠着朱棣接濟,定居衛所日子過得還是很滋潤的。

解決了東邊,西邊怎麼辦呢?

軍事家朱老四要左右夾擊。哈密作爲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要道,成爲了朱棣經略西北的重點。朱元璋時期就曾經攻破過哈密城,但又退了出來,也不準與他進行貿易。朱棣派使者與之建立朝貢關係,冊封其首領爲忠順王,後面又再次揮舞經濟大棒,進一步加強對哈密的控制。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第4張

哈密內附明代,北邊的蒙古各部恨得牙根癢癢,不斷干預哈密內部事務,逼得哈密驅逐了明代冊立的哈密王,那哈密王就跑去跟朱棣告狀,哭得比小媳婦還可憐,朱棣可見不得小弟掉眼淚,跟着大哥有肉吃,絕不讓你受委屈,馬上讓附近衛所給哈密那邊露了兩手,哈密就乖乖迎哈密王回城了,之後朱棣順理成章地設立了哈密衛,哈密忠順王爲長史,由明代中央派遣官員去哈密任職,牢牢控制住西域交通要道。其實朱老四早就瞭解北邊的小動作了,當時視而不見,後面雪中送炭,得了便宜還賣乖。

朵顏三衛與哈密互爲犄角,朱棣便開始恢復北方邊境防禦體系。朱棣恢復了遼、寧、谷、代四王的王爵封國,表示自己跟建文那個小王八蛋完全不是一路人,但朱老四再怎麼顧念親情他也是個流氓啊,只不過是個很聰明的流氓。遼東偏僻荒涼,兄弟啊,改封荊州吧,深居內地,安全又繁華,想來你也用不着三護衛了,就把它們留在遼東吧。所有親兵都留下來,朝廷另派人保衛王府。同樣的話朱棣說了四遍,寧王改封南昌、谷王改封長沙、代王依舊在大同,但朱棣把他的三護衛給削了,削哪去了,削到朱老四荷包裏了。至此整個北方邊境軍權完全掌握在朱棣手上了。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第5張

朱棣已經準備好了,怎麼控制整個蒙古呢?

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之前兩邊除了打仗之外沒有任何聯繫交集,如今有冊封、有朝貢、有貿易,交流得多了關係自然就好了。明代、瓦剌和韃靼三方互有利益,互有矛盾。明代實力最強,居高臨下地參與瓦剌與韃靼之間的糾紛。瓦剌和韃靼看對方不順眼就去求朱棣做主,朱棣每一次對北邊出兵都能得到一方的支持。明代在前幾十年一直保持着對蒙古高頻次、高烈度的軍事打擊,逐步削減蒙古的局勢實力。

這種勢頭一直持續到土木堡之變,明代以全盛之天下猝遭此變,但北京保衛戰僅石亨一部就斬瓦剌首級一萬餘顆,一年之後,瓦剌徹底衰落。大明依舊保持對蒙古各部極其懸殊的國力優勢。此後整個蒙古都開始衰落,靠擄掠根本填不了國力衰微的虧空,反倒是明代邊軍越打越強,涌現出,馬芳、戚繼光等一大批卓越將領。戚繼光甚至還創造了多兵種配合快速打法全殲5萬蒙古騎兵的強悍戰績。隆慶皇帝時俺答封貢,此後北部邊疆四平八穩,直到明代滅亡,蒙古都再沒有過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第6張

明代相比起清代是費力不討好嗎?

明代花了兩百年都沒拿下蒙古,清代幾十年就控制了蒙古。明代是不是蠢呢?漢武帝的推恩令爲什麼能成功,是因爲七國之亂平定後各國已經沒有了招架之力,除了接受沒有第二個選擇。不然你讓朱允炆對朱棣推恩試試。蒙古也是如此,明代從建國起就開始削弱蒙古,剛開始還能於明代碰一碰,後面離開明代的互市就活不下去了,嘉靖朝俺答汗打到北京城下,只要你願意讓我通商朝貢我就退兵。等到了清代,中原王朝就能順利摘桃,白撿明代兩百年的成果。對於蒙古人來說,人口已經少得可憐了,興兵起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然清代願意供養他們,他們也願意臣服。只不過他們想不到清代更狠罷了。

朱棣五次遠征蒙古都大獲全勝 朱棣最後爲何都退回來了 第7張

總而言之,明代的策略就是徐徐圖之,只不過沒能等到果實成熟的日子罷了。人口是控制領土最重要的因素,清末及時開放關外,大量人口涌入東北,所以東北保住了。而蒙古地區依舊要防備蒙漢合力圖謀不軌,到死也不遷入人口,幾百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可嘆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