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真實的單刀赴會又是什麼情況?雙方的會談揭示了什麼?

真實的單刀赴會又是什麼情況?雙方的會談揭示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在單刀會中,魯肅纔是真正的主角,他如何挽回了千鈞一髮的形勢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湘水之爭時,關羽和魯肅曾經舉行了單刀會。在《三國演義》中,對關羽在這場會晤中的表現大書特書。在作者的筆下,魯肅被寫成了懦弱膽小之徒,被關羽玩弄於股掌之上。那麼真實的單刀會又是什麼情況,雙方的會談又揭示了什麼呢?

真實的單刀赴會又是什麼情況?雙方的會談揭示了什麼?

一、魯肅纔是單刀會的主角。

湘水之爭發生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後。當時劉備派關羽留守荊州,自己則親自率軍入川,經過長期的作戰,奪取了益州。此時,感到被劉備愚弄了的孫權,派人向劉備索要荊州諸郡。劉備推脫等奪取了涼州再歸還。孫權派人去接收三郡,被關羽趕走。於是大怒之下的孫權,發動了“湘水之爭”。

孫權派呂蒙率軍二萬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率軍一萬在巴丘阻擊關羽。劉備聞訊後,率領益州主力五萬趕到公安,派關羽率領荊州主力三萬前往益陽,對吳軍採取軍事行動。但是關羽並沒有對吳軍採取斷然行動,只是虛晃一槍,就在江邊屯駐下來。

魯肅在與關羽的對峙期間,邀請關羽相會,於是便發生了單刀會的故事。不過在這場單刀會中,前往敵營的主角卻是魯肅。魯肅在前往與關羽會晤的時候,他的手下都感到不安全,怕出現意外情況。魯肅對部下解釋,當前的局勢還是以和爲貴,雙方靠談判解決爭端,關羽是不會擅自行動,關閉和談的大門。

在會談中,魯肅表現得理直氣壯。關羽說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君臣也付出了犧牲,不應該寸土不得。而關羽的手下直接說,土地是有德者擁有,不是東吳應該獨自佔據的。魯肅對這些言論都進行了嚴厲的駁斥,使得關羽啞口無言。

雖然經過這場單刀會,雙方沒有達成一致,不過軍事行動卻停滯了下來。後來曹操奪取漢中,劉備怕益州有失,向東吳提出和談。雙方以湘水爲界劃分地盤,重新恢復盟好,暫時解決了雙方的爭端,這就是“湘水之爭”的經過。

二、魯肅在單刀會上說出荊州歸屬的真相。

在這場單刀會中,雙方的表現代表了各自的態度。在當時嚴重的軍事形勢之下,魯肅能夠向關羽主動提出會晤,表現出魯肅的大將之風。當時劉備的五萬大軍位於公安,關羽的三萬大軍在益陽與魯肅隔江對峙。如果關羽執行了劉備進攻的命令,東吳的形勢將十分不利。

真實的單刀赴會又是什麼情況?雙方的會談揭示了什麼? 第2張

東吳僅僅只有三萬人馬,它的正面是關羽,側後方又面臨劉備的威脅。如果大戰一開,東吳將面臨前後夾擊的狀態。正是有着這樣嚴重的軍事形勢,東吳軍中的將士都憂心忡忡。魯肅提出去和關羽舉行單刀會,他的部下當然要進行阻攔。因爲一旦主將魯肅發生意外,東吳大軍將凶多吉少。

不過魯肅已經從關羽的行動中看出了端倪,那就是關羽並不願意和東吳進行軍事衝突。他採取的只是虛張聲勢的辦法,想要將衝突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爲下一步和平解決做準備。他率領精選的五千人馬大張旗鼓的要渡河作戰,可是面對甘寧的一千五百人就放棄了進攻。魯肅正是看出了關羽的心思,才向關羽提出會晤的要求。

有人一直詬病關羽對東吳的態度不好,其實從歷史上看,關羽與魯肅一樣,都是極力維持孫劉聯盟的人。我們從關羽的軍事佈局來看,就會發現他的軍隊主力的方向,始終是指向北方的。正是這種佈局,才使得關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東吳襲擊,最後兵敗身亡。這一次他不聽劉備的命令,不果斷進攻東吳,更是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魯肅看出了關羽的本意,於是提出舉行單刀會,來和平化解矛盾。關羽自然同意了這場會談,在這場會談中,雙方對荊州的歸屬進行了討論。我們如果拋棄偏見,就可以看出,關羽一方表現得理屈詞窮,讓魯肅佔了上風。

在這場單刀會上,關羽和他的部下對荊州的歸屬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一種是關羽的意見,是說孫劉聯軍一起打了赤壁之戰,在戰役勝利後瓜分戰利品時,劉備一方也需要擁有一份。這一次孫權派人前來索要荊州全部土地,實在與理不合。而關羽的部下則憑藉着自己的軍事優勢,直接對過去不認賬,要以有德者居之的理由,強佔荊州。

魯肅對關羽和他部下的這些言論根本就不贊同。他表現得十分氣憤,言辭激烈。他舉出當年在長阪坡之戰後劉備的窘境,說那個時候劉備手下的兵馬所剩無幾,是東吳出兵打敗曹操,劉備才得以生存。在戰後,劉備佔據的荊州土地,也是孫權看劉備的實力單薄,借給他休養生息的。

真實的單刀赴會又是什麼情況?雙方的會談揭示了什麼? 第3張

魯肅說,劉備到今天得到了益州,就應該把孫權借給他的荊州土地還回東吳,不應該背信棄義,讓天下人恥笑。關羽對此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我們從關羽和魯肅的言談中,可以發現對於荊州土地的歸屬,東吳是理直氣壯地認爲應該歸自己所有,關羽對此是心中有愧的。

在歷史上,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的主力確實是東吳。當時劉備剛遭受長阪坡的慘敗,主力已經所剩無幾。關羽的水軍雖然還完整,可是幾千水軍擁有的船隻卻有幾百艘,可想而知船隻之小,戰鬥力之低。因此諸葛亮纔會說出情勢已經十分危急,只能求救於孫權的話。

赤壁之戰的主力是東吳,因此東吳認爲戰後所得的荊州地盤應該歸其所有。關羽對此也十分清楚,他只能以劉備君臣也曾經在赤壁之戰中出力爲藉口,來爲自己佔有荊州辯護。但是在那場戰役中,劉備君臣究竟出了多少力,他心中十分清楚。所以關羽纔會感到自己理由的蒼白無力,在魯肅的質問下感到理屈詞窮。

在這場單刀會中,關羽既不能依靠自己的軍事優勢壓制魯肅,讓對方屈服。又不能拿出讓人信服的理由來爲自己辯解,在道義上站住腳。因此關羽在整個會談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下風。不過他和魯肅都心照不宣,作爲孫劉聯盟的維護者,他們還是盡最大努力沒有繼續擴大軍事衝突規模,爲和平解決爭端打開了大門。

結語:

在湘水之爭中,魯肅向關羽提出舉行單刀會,解決軍事衝突問題。當時魯肅的部下爲此擔憂,怕魯肅出現意外。因爲當時東吳的軍事形勢十分不利,魯肅率領的三萬吳軍,面對劉備、關羽率領的八萬大軍,處於正面和側面兩面受敵的地位。如果魯肅發生意外,東吳大軍將會凶多吉少。

但是魯肅從關羽的軍事行動,看出關羽不願意破壞孫劉聯盟的心意。於是在魯肅的主動提議下,雙方進行了會面。在單刀會上,由於關羽既不能以勢壓人,又理屈詞窮,讓魯肅佔了上風。經過這場會談,雙方的軍事行動基本停止,併爲以後雙方議和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