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像黃皓這樣禍國殃民的人物,諸葛亮爲何不早早清除他?

像黃皓這樣禍國殃民的人物,諸葛亮爲何不早早清除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禪親政時,宦官黃皓亂政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黃皓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他在劉禪當政時,把持朝政,排除異己,將蜀漢政權搞得一片混亂。他和姜維不睦,想要他的黨羽頂替姜維,使得姜維只得帶領蜀軍去沓中避禍。在姜維建議加強漢中的防禦時,黃皓將這件事擱置了下來,直接導致了魏軍進入漢中。那麼,像黃皓這樣禍國殃民的人物,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爲何不早早清除他,以免後患呢?

像黃皓這樣禍國殃民的人物,諸葛亮爲何不早早清除他?

一、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黃皓絕無出頭之日。

劉禪的一生十分坎坷,自從出生他就承擔了太多的苦難。在長阪坡之戰的時候,劉備只顧自己逃生,丟下了年幼的劉禪。是趙雲在亂軍之中救出了劉禪,才讓他撿了一條性命。在孫夫人回東吳孃家的時候,劉禪又差點被她帶走,作爲換回荊州的人質。又是趙雲、張飛攔江堵截,把他救回。

可以說,劉禪從小就被大家寄託了太多的希望。諸葛亮對他悉心教導,爲了他將來能夠順利繼位,甚至勸劉備殺死了剛猛難制的養子劉封。不過劉備對劉禪的本性還是看得十分清楚的,他在臨去世前給劉禪的遺囑,沒有多說什麼治國的大道理,而是教導他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只是希望他能夠不犯錯誤,做一個守成之君。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將蜀漢江山交付給了諸葛亮。爲了讓諸葛亮盡心竭力地效勞,劉備甚至說出了讓諸葛亮自取的話來。諸葛亮因此感激涕零,發誓要竭盡股肱之力,爲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讓劉禪把諸葛亮作爲父親一樣看待,一切政令聽從諸葛亮的安排。

在諸葛亮執政期間,劉禪與諸葛亮配合得十分默契。劉禪只管祭祀這樣的國家大事,其他的具體軍政事務都交給諸葛亮處理。在諸葛亮發動北伐時,他長年駐紮漢中,在軍旅中生活。可即便如此,諸葛亮對於後方的穩定依然十分重視。

這是因爲後方的穩定,是他北伐勝利的基礎。爲了防止他不在成都期間發生變故,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對後方的政體進行了安排。他不但向劉禪推薦安排了一大批人員,還鄭重地提出“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這樣,諸葛亮就把軍政大權收歸自己府中,劉禪只不過是名義上的君主罷了。不過也正是由於劉禪的全力支持,諸葛亮得以施展抱負,在有生之年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打得曹魏聞風喪膽。後人評價劉禪說,在諸葛亮輔佐下,他成爲了一位“循理之君”。

像黃皓這樣禍國殃民的人物,諸葛亮爲何不早早清除他? 第2張

諸葛亮作爲傳統的知識分子,對那場給東漢帶來滅頂之災的“黨錮之禍”記憶猶新。在他回憶與劉備討論那場動亂時,把原因歸結爲皇帝寵信宦官。因此,劉備和諸葛亮對於宦官亂政十分痛恨。我們可以想象,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劉禪身邊的那些宦官根本就不敢出頭,他們跟隨着劉禪循規蹈矩。

而且諸葛亮十分防微杜漸,身在前線,依然對蜀漢政權有着強大的控制力。劉禪趁諸葛亮在外地,借官員的家眷節日進宮看望皇后的機會,留劉琰的妻子在宮中一段時間。這讓劉琰產生了懷疑,毆打侮辱自己的妻子。官府因此抓捕劉琰,並處死了他,節日命婦入宮的習俗也因之取消。

殺死一位高官,必然要經過諸葛亮的同意。從劉琰事件,我們可知諸葛亮對政局的管控能力是何等之強。在這種情況下,黃皓這些宦官本來就被諸葛亮和他的部下另眼看待,要是想出頭亂政,只能是死路一條。因此對於當時的蜀漢政權,根本就找不到他們亂政的跡象。諸葛亮就算是想要對他們下手,也找不到任何藉口,黃皓之流這才留下了一條性命。

二、黃皓的出現,是因爲劉禪的需要。

其實,宦官專權並不是他們有多麼強的能力,而是他們背後的主子是皇帝。在諸葛亮的時代,劉禪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君主,實權控制在諸葛亮的手中。那些宦官都是依附在劉禪的身邊,跟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想要亂政也無能爲力。

等到諸葛亮去世後,諸葛亮的幕府政策就開始削弱,劉禪也開始想要得到自己應得的權力。不過諸葛亮在去世前,對後事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證了他的政策延續。諸葛亮將蔣琬、費禕定爲繼承人,定下了休養生息的國策。爲了蜀漢的長治久安,諸葛亮甚至不惜處置了魏延、楊儀兩個不聽吩咐的人。

在蔣琬、費禕時期,劉禪的君權在慢慢增長。尤其是費禕的離奇死亡,使得劉禪親政成爲可能。也正是在劉禪的支持下,久久遭到壓制的姜維才得以發動北伐。姜維只不過是大將軍,如果沒有劉禪的支持,他根本連軍事行動的後勤問題都無法解決。從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劉禪內心的那種父輩理想在閃光。

像黃皓這樣禍國殃民的人物,諸葛亮爲何不早早清除他? 第3張

但是劉禪親政是很困難的,諸葛亮留下的幕府制度是一種極大的困擾。那些老臣並不完全聽從劉禪的指揮,在很多場合都是在指手畫腳。劉禪最終只得走上了東漢的老路,那就是重新起用宦官來牽制其他的政治勢力。黃皓的出現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的應運而生。

其實,劉禪的心裏也十分明白,黃皓只是他手中的工具,並不能左右劉禪的行動。比如說黃皓想要用親信代替姜維,就被劉禪否決了。直到蜀漢滅亡,姜維一直都是大將軍。而姜維要求除掉黃皓,劉禪也沒有答應。他還出面調停,讓黃皓到姜維那裏請罪。

實際上,姜維和黃皓是劉禪政權的兩個車輪,劉禪對他們的態度是缺一不可。這一點很多人都看了出來。在綿竹之戰的時候,諸葛瞻就說自己外不能轄制姜維,內不能除掉黃皓,是蜀漢的罪人。因此,黃皓的出頭是劉禪刻意營造的結果,這是蜀漢政權的特殊性造成的。

諸葛亮正是造成這種特殊性的人,他的幕府制度在自己活着的時候能夠發揮作用,但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他指定的繼承人一旦去世,這個制度無可避免地要走向消亡。當劉禪接過蜀漢的政權後,面臨的是一個處處混亂的攤子,他只得培養自己的親信穩定政局。黃皓得起用也是劉禪的權宜之計,這一切是諸葛亮生前也想不到的事。

結語:

在劉禪時期,蜀漢政局陷入了混亂,大家公認的原因之一就是劉禪重用宦官黃皓。黃皓壓制人才,任用親信,破壞姜維的軍事計劃,讓魏軍輕易地滅亡了蜀漢。這樣禍國殃民的人,如果諸葛亮在世肯定會殺了他。但是在諸葛亮的時代,權力集中在諸葛亮的幕府之中,跟隨劉禪的黃皓等人只能小心謹慎,根本不敢做一點出格的事。

等到了劉禪親政的時候,諸葛亮留下的體制出現了崩塌。劉禪面對無法駕馭的政局,只能另起爐竈。他在軍事上劉禪倚重姜維,可是在政治上他就沒有可倚重的人了。劉禪沒有他父親的識人用人的能力,無法選拔任用人才。爲此他只得從身邊的宦官中挑選信得過的人,黃皓的出現就成爲了必然。這時諸葛亮早已去世,對此局面他根本就沒法想到,也就無法預做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