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的成蟜,爲何會叛秦降趙?

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的成蟜,爲何會叛秦降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蟜,嬴姓趙氏,名成蟜,戰國末年秦國公子,秦莊襄王少子,秦王政(秦始皇)之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關於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掌權之前的事情,史書上能找到的記載只有兩條:一條是他童年時代有個朋友叫姬丹;另一條是他少年時代有個弟弟叫成蟜。

遺憾的是,秦始皇童年少年時代僅有的友情、親情,後來都演繹成了悲劇。

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的成蟜,爲何會叛秦降趙?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秦始皇童年時代有個朋友,叫作姬丹,是燕國的王子,他們同命相連,那時都在趙國都城邯鄲做人質。秦始皇當政之後,童年好友姬丹又來秦國做人質,原以爲共過患難的童年好友會禮遇善待自己,哪知道,大權在握、一心想吞併六國的秦始皇絲毫不念舊情義,對童年好友的態度異常傲慢無禮。姬丹懷恨在心,趁機逃亡後,招來刺客荊軻,從而演繹了一出千古悲鳴的刺秦大戲。

從秦始皇對待姬丹的態度可以看見,在權力面前,千古一帝是個冷酷無情的人。

秦始皇同父異母的弟弟成蟜,其悲慘的命運也折射出了這一點。

秦昭王四十二年,十七歲的贏異到趙國邯鄲做人質,二十歲那年,結識了呂不韋。兩人結成政治同盟後,呂不韋將美人趙姬獻給嬴異。兩人同居後,趙姬很快懷孕,就在這時,秦軍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軍,嬴異、趙姬的處境十分兇險,這是秦昭王四十七年的事。

小一年後,嬴政在邯鄲出生。第二年,秦軍圍困邯鄲。再一年,秦昭王五十年,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嬴異逃回咸陽。

回到咸陽後,因爲有養母華陽夫人的支持,嬴異正式做了王太子繼承人。但這時候,嬴異不僅僅只有養母,他還有自己的生母,夏姬。

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的成蟜,爲何會叛秦降趙? 第2張

夏姬也就是後來的夏太后,史書上記載得很少,只說她是安國君衆多夫人中的一位,生下嬴異後,很快失寵,嬴異未被立爲王太子之前,一直在後宮中鬱鬱寡歡。

依據戰國時代各國王室通婚的慣例,夏姬應該是某國王族的女兒,再結合“夏”這個稱謂在當時指的是韓地,因此可以推斷,夏姬應該是出自韓國王室的女子。

嬴異回國後,在兒子的政治前途上,夏姬插不上話,但對兒子的婚姻生活,她還是有發言權的。因爲正室趙姬和長子嬴政身陷邯鄲,生死不明,夏姬很快爲兒子物色了一位新夫人,按照當時的傳統,夏姬選兒媳自然要選自己的孃家人,也就是來自韓國王室的女子,因此,嬴異的這位新夫人,被稱爲韓夫人。

第二年,大概也就是秦昭王五十一年,韓夫人爲嬴異產下一子,此子就是成蟜。論次序,他是嬴異的次子,論年齡,他大概比嬴政小三歲。

從宮廷政治的角度講,韓夫人生下成蟜後,在秦王室內部,很快形成了一種新的韓系外戚勢力,內以夏姬、韓夫人和成蟜爲中心,外以韓國爲外援。

在這種情況下,趙姬和嬴政的處境越發不妙,母子倆如果不能儘快地從趙國歸來,成蟜必將取代嬴政成爲嬴異的第一繼承人,韓夫人也將取代趙姬成爲第一夫人。

清楚了這個背景,不難看出,自同父異母的弟弟成蟜一出生,他就是嬴政天然的、最具威脅的政敵。

兩兄弟的感情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的成蟜,爲何會叛秦降趙? 第3張

歷史大勢上,嬴政是幸運的,秦昭王五十六年,嬴政的曾祖父秦昭王死去,祖父安國君即位,是爲孝文王,父親嬴異正式成爲王太子。

三天後,孝文王死去,嬴異即位,是爲莊襄王。

嬴異即位,爲秦趙對峙打開了突破口,趙國爲表和解的誠意,將趙姬和嬴政送回秦國。這時候,距離嬴異逃出邯鄲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年,嬴政已經九歲了,成蟜大概六歲。

九死一生,如願歸國,趙姬和嬴政最擔心的情況終於沒有發生,嬴政順利成爲王太子,成蟜基本上喪失了繼承王位的機會。

但此時秦國的宮廷政治格局,並沒有讓王位之爭或者說權力之爭徹底地塵埃落定。

因爲嬴政只有十三歲,尚未成年,不能親政,只能委政於太后和重臣。

母后干政,外戚當權,秦國自宣太后以來,這基本上成了傳統。此時,嬴政的身後站着三位太后,一位是代表楚系外戚勢力的華陽太后,一位是代表韓系外戚勢力的夏太后,剩下一位是代表趙國外戚勢力的趙太后。

三方博弈,華陽太后和趙太后要的比較單純,無論怎樣爭權,她們不會有動嬴政的想法,畢竟嬴政也算是華陽太后立的,趙太后更是嬴政的生母。但代表韓系外戚的夏太后一方,想法就不那麼單純了,雖說嬴政也是她的親孫子,但終究沒有流着一半韓國血脈、自己一手帶大的成蟜親,如果有可能,她尤其是她身後的韓系外戚是很想讓成蟜取代嬴政的。

能單槍匹馬要來百里土地的成蟜,爲何會叛秦降趙? 第4張

但因爲華陽太后的楚系外戚,實力雄厚,趙太后的趙系外戚,又有呂不韋的支持,韓系外戚想打成這樣的算盤幾乎不可能。

但存在就是巨大的威脅。

站在趙太后的角度,打掉夏太后的韓系外戚勢力,既可以穩固兒子的皇權,又可以趁機擴張趙系外戚的勢力,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站在秦王嬴政的角度,只小自己三歲的成蟜始終是潛在的威脅,真心講兄弟感情,那是絕對做不到的;至於華陽太后那一邊,因爲根本利益不一致,也是無法同夏太后站進同一個戰壕的。

夏太后這一邊似乎沒有放棄努力,秦王嬴政五年,十五歲的成蟜出使韓國,單槍匹馬,不費一兵一卒,居然使韓國獻出了“百里之地”。成蟜歸來後,因功受封,成爲擁有封土和封號的“長安君”。

很顯然,這是韓系外戚勢力一次成功的政治運作,目的是增加成蟜的政治資本,否則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怎可能輕鬆拿下別國百里土地。

然而,夏太后管得了生前,保不住死後。

秦王政七年,夏太后死去,這意味着成蟜失去了保護傘,必將淪爲清洗的對象。

但成蟜畢竟是先王的次子,因此清洗的手段必須有所講究。

《史記·秦始皇本紀》對此記載的非常簡單——“(夏太后剛死)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也就是說,成蟜領軍進攻趙國,在屯留突然就反了。

爲何要反?

各種史書皆無記載。

但真相併不難推斷,他必定是被逼反的,甚至是遭誣陷的。

不反,難活;反了,必死。

這是成蟜最悲劇的地方。

另一個歷史的細節,也很顯出成蟜之死的黑暗,直接或間接幹掉他的人,是趙太后的面首,嫪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