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長勺之戰中,魯國爲什麼能擊敗齊國?

長勺之戰中,魯國爲什麼能擊敗齊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684年,齊國與魯國在長勺爆發了一次戰爭,史稱長勺之戰,以魯國獲勝、齊國軍隊被逐出魯國告終。此戰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兩國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中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長勺之戰是春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交戰雙方是齊國30萬和魯國3萬,雖然相差10倍,結果卻以魯國勝利告終。這是齊桓公爭霸歷史上少有的挫折,但魯軍戰勝齊軍並非偶然,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有它成功的條件。

從政治上來看,魯國自干時之戰後,莊公爲了維護統治地位,進行了一些“取信於民”的工作。所以,曹劌從利民是政治準備的根本這一觀點判斷,認爲可以和齊國一戰。他認爲,如果發生戰爭,只要能夠取得百姓的同情和支持,就算才智不足,也具備制勝的條件。(《國語·魯語》:知夫苟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

長勺之戰中,魯國爲什麼能擊敗齊國?

從軍事上來看,魯莊公能夠採納曹劌適合當時戰爭形勢的意見,是魯軍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魯軍在後發制人、敵疲我打的方針指導下,主要表現了以下三點。

(一)、正確選擇了交戰戰場

處於防禦地位的魯軍,在齊軍進攻面前,爲了在有利條件下擊破敵人,必須考慮戰場的條件。選擇長勺爲戰場,不僅地形有利於魯軍,而且在取得本國百姓支援方面,也利於魯軍。

(二)、正確選擇了反攻時機

防禦者想要擊敗進攻者,必須實施反擊。但是如果反擊時機不恰當,甚至會失敗。魯莊公在雙方交戰之初就要反攻,這是輕率的,因爲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沒有發生變化。曹劌則懂得待齊軍氣衰力竭之時發起反攻,因而一舉擊潰了齊軍。

長勺之戰中,魯國爲什麼能擊敗齊國? 第2張

(三)、正確選擇了追擊時機

軍齊被擊潰後,曹劌於“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時,才建議發起追擊,把勝利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因此,最後獲得了勝利。

齊桓公沒有采納管仲的建議,急於興師動衆,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是失策。再加上齊軍進入魯境後,地形不熟,勞師遠征,在未得到適當休整,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魯軍發起衝擊,過早的疲憊了自己,撤退時又倉皇混亂,才招致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