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高熾在位時到底幹了哪些事?

朱高熾在位時到底幹了哪些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高熾在位時到底幹了哪些事?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中國歷史上只有四位廟號是“仁宗”的皇帝,宋、元、明、清每朝各一位,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宋仁宗趙禎,而明仁宗朱高熾卻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爲他是四位仁宗裏面在位最短的,不到一年。按理說登基幾個月就駕崩的帝王知名度和影響力都不高,可朱高熾不同,只做了幾個月的皇帝就他得到了後世的高度盛讚。

他之所以傳奇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親手締造了“仁宣之治”的大治時代。他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對這個庶出的孫子非常欣賞,而親爹明成祖朱棣是橫鼻子豎眼睛的看不上這個嫡長子,滿臉嫌棄,彷彿就不是自己生的。但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明宣宗朱瞻基,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可對朱瞻基這個孫子那是疼的不得了,甚至親自撫養,被稱爲“好聖孫”。這麼說來朱高熾還沾了兒子的光,可以這麼說要不是朱瞻基的緣故朱高熾被廢了好多次。那麼朱高熾都做了什麼,在位幾個月就有如此成就:

朱高熾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出生的時候燕王朱棣才十八歲,母親是一代賢后仁孝文皇后徐氏,也就是說他外公是赫赫有名的徐達。朱高熾從出生就與衆不同,相傳徐皇后夢見有冠冕執圭者上謁而生。稍微懂事了一點,朱元璋就對這個庶孫格外喜歡。因爲朱元璋從小家境貧寒,家人餓死病死的差不多了,能吃頓飽飯就不錯了,更別談文化了。朱高熾從小就喜歡讀書,這讓朱元璋另眼相看,朱元璋自己是馬背上打的天下,也希望自己的子孫有文化。朱高熾不僅有文化,還擅長騎射,甚至百發百中。

《明史·卷八·仁宗本紀第八》:母仁孝文皇后,夢冠冕執圭者上謁。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稍長習射,發無不中。好學問,從儒臣講論不輟。

朱高熾在位時到底幹了哪些事?

要知道朱元璋兒子就二十多個,孫子多的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能對庶孫朱高熾另眼相看可見不簡單。朱元璋在兒子裏面最愛的是太子朱標,孫子裏面自然是朱允文了,其次就是朱高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親自選定朱高熾爲燕王世子,此時朱高熾十八歲。之後朱元璋對他也多有栽培,有一次,朱元璋命朱高熾與秦、晉、週三王的世子在破曉時去檢閱軍隊,就朱高熾回軍較晚,朱元璋問他緣故,他解釋說清晨太冷,檢閱應等到士兵們吃完早飯以後。

還有一次朱元璋讓他分閱奏章,他唯獨只取了與軍民事務十分相關的奏章上奏,而且發現了文字和語音方面錯誤也沒有指出來。朱元璋問他是不是疏忽了沒有發現,他說只是不想勞煩陛下。朱元璋接着問上古時期發生天災人禍老百姓是這麼度過難關的,朱高熾回答說百姓能度過災害是因爲聖君明主有好的恤民政策。經過朱高熾幾次出色的表現,朱元璋對他是十分滿意和喜愛,並誇他有

“君人之識”。

《明史·卷八·仁宗本紀第八》:洪武二十八年,冊爲燕世子。嘗命與秦、晉、週三世子分閱衛士,還獨後。問之。對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故後。”

又命分閱章奏,獨取切軍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謬誤,不以聞。太祖指示之曰:“兒忽之耶?”對曰:“不敢忽,顧小過不足瀆天德。”又嘗問:“堯、湯時水旱,百姓奚恃?”對曰:“恃聖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孫有君人之識矣。”

建文元年(1399年),剛登基的皇太孫朱允文在託孤大臣方孝儒等人的建議下急着削蕃。先奪了一些藩王的權利,燕王朱棣看到其他王爺多有受害害怕禍及自身,決定先發制人,因此打着“清君側”的名義,爆發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拉鋸戰。

朱允文先是用老將耿炳文爲將,稍有挫折之後又換了膏粱子弟李景隆掛帥,統兵五十萬北上對抗朱棣。朱棣統兵在外,世子朱高熾留守老巢北平,李景隆幾十萬大軍把北平圍的水泄不通,還輪番猛攻九門,形勢岌岌可危,到了千鈞一髮之際。北平守軍只有一萬人馬,朱高熾並沒有荒神,而是親自上城樓指揮,團結軍民,妥善佈置,安撫軍民。在朱高熾的鼓勵下,於是軍民一心,李景隆沒有佔到便宜,只能繼續圍困。

朱高熾之所以能成功抵抗李景隆的朝廷大軍,母親徐皇后起到最大的作用。朱棣出發前交代一切軍國大事由王妃徐氏裁決,徐皇后更是以身作則,團結城內百姓,並帶着朱高熾親自登上城樓指揮,軍民們收到王妃和世子親冒失石的鼓勵,個個精神振奮。後來去大寧的朱棣率領挾持寧王朱權而來的軍隊返回攻擊李景隆。朱高熾看到援軍已到,帥兵衝出城門跟朱棣裏應外合,以內外夾擊之勢打的朝廷大軍潰不成軍,狼狽逃竄,成功的保住了北平。“北平保衛戰”對整個"靖難之役"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經過四年的拉鋸戰,朱棣最後攻入南京奪得皇位,也是從朱棣登基之後朱高熾的日子就非常不好過了,尤其是徐皇后去世後。朱棣不像大哥朱標從小接受高等教育,他只愛習武,所以對同樣好武的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更加喜歡。對大胖子又腿腳不便的長子朱高熾反而不待見,朱棣爲了打贏戰爭甚至許諾得位後立朱高煦爲太子。朱棣只有三個兒子,全部都是徐皇后所出。

這不朱高煦沒少跟朱棣進讒言,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兩朱高煦就開始黑大哥了,還買通了朱棣的近侍說朱高熾跟朝廷勾結,朱棣起有所懷疑,跟朱高煦說你哥向來孝順不會幹這事,朱高煦說太祖在的時候就跟建文關係十分要好。朱棣對朱高熾有意見這事被方孝儒發現了就寫了一封信給朱高熾要他歸順朝廷,然後封他做燕王,以此來離間他們父子,好各個擊破。朱高熾不上當,把迷信原封不動的交給朱棣,朱棣這纔打消了疑慮,等朱棣繼位後,改北平爲北京,讓朱高熾依舊鎮守北京。

天下大定之後,朱棣也把立儲大事提到了日程上來,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在朝會上公開討論立儲。朱棣對朱高煦的寵愛遠遠超過了朱高熾,軍功集團們爲了利益自然支持朱高煦。以淇國公丘福、駙馬永春侯王寧爲首的靖難之役將領紛紛上書,請求立老二朱高煦爲皇太子。朱棣在軍功集團的呼籲下心裏也已經打定主意了,然而兵部尚書金忠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立朱高煦爲太子,他還以自古以來就是長幼有序、嫡庶有分的大義勸說朱棣立嫡長子朱高熾爲皇太子。

朱棣又猶豫了,他又去問文官大臣解縉、黃淮和尹昌隆三人的意見,結果三人意見統一支持金忠的意見立嫡立長。謝縉先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見朱棣猶豫又說了一句“好聖孫”,終於朱棣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爲皇太子。朱棣雖然不待見朱高熾,可對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那是寵愛的不得了,朱高熾也有點老子沾了兒子的光。謝縉雖然幫了朱高熾,也因此得罪了朱高煦,爲日後謝縉被害埋下伏筆。

《明史·卷一百四十七 ·解縉傳》: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縉。

朱棣下召冊封老大朱高熾爲皇太子,老二朱高煦爲漢王,老三朱高燧爲趙王。雖然名分已定,但老二老三並不甘心,沒少整幺蛾子,朱高熾這太子做的並不輕鬆。朱棣也發現太子和漢王不合對朝廷不利,於是把朱高煦調到雲南去遠離朝廷。朱高煦可不高興了,公開嚷嚷說我沒罪憑什麼把我發配邊疆。經常以李世民自居,應該給自己建天策府,還說自己難道會比秦王差。朱棣雖然也反感,但覺得有點虧待他,再加上對朱高煦的寵愛也沒說什麼。朱高燧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整天違法犯紀,都是朱高熾在朱棣面前替他解圍。

朱棣雖然立了朱高熾太子,可還是不待見他,不管朱高熾做的多好都沒用,對漢王依舊如此寵愛,待遇比太子好多了。大才子謝縉看不下去了就去勸朱棣,結果惹的朱棣大怒,說他離間皇家骨肉,慢慢疏遠了他。謝縉也是個直性子,吃了一次虧之後再一次惹怒朱棣,朱高煦找到機會報復,在朱棣面前一頓添油加醋。永樂八年(1410年),最後朱棣以謝縉私自覲見太子,無人臣之禮關進大獄,最後被處死。

朱棣第一次親征蒙古後來之後對太子依舊不放心,就問輔佐太子監國的翰林學士楊士詢問太子過失,楊士奇只說太子的好。大理寺右丞耿通也多次進言說太子處理政務沒有大的失誤,請朱棣要相信太子,這讓朱棣有點不高興了,保太子的人不少啊!漢王和趙王合起夥來給太子難堪,沒少在朱棣面前說大哥壞話,朱棣心裏還是寵愛老二和老三。

朱高煦就是個攪屎棍,每時每刻都在想着怎麼拉大哥下馬,他又進讒言,把耿通給搞死了,接着還想陷害楊士奇等人,把他們關進大獄,只要支持太子的他都想除掉。

隨着漢王越來越過分,朱棣也發現了問題,於是把漢王改封到青州,漢王哪裏肯離開京城,就是拖着不肯離京。朱棣也懷疑他的用心,朱高煦到青州就蕃之後已經不知悔改,怨氣沖天。後來他的不法之事被接發之後,朱棣差點廢了他,幸得朱高熾說情。朱棣又把他遷到了樂安,朱高煦還是不改本色,還想着奪嫡,不過已經影響不大了,朱高熾好歹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親征漠北返京途中駕崩,享年六十五。駕崩前在軍中頒佈遺詔傳位於皇太子,交代隨軍的英國公張輔、閣臣楊榮祕不發喪,軍中一切如常,並讓楊榮派人火速進京密報太子。朱高熾一邊派長子朱瞻基前往迎喪,一邊穩住朝中局勢。他召支持自己的重臣吏部尚書蹇義、"三楊"等人商議發喪之事以及京師佈防等問題,如何保證國喪期間不引起震動。直到皇太孫朱瞻基將朱棣的棺槨迎入京城之後才公開發喪。

同年九月七日,朱高熾正式登基,頒佈了大赦令,並定次年爲洪熙元年。朱高熾登基之後開啓了他既短暫又輝煌的政治改革,他登基一開始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首先聽從了夏元吉的建議取消航海,鄭和下西洋在歷史上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朝中是有反對的。雖然下西洋炫耀國力,讓周邊臣服,但太燒錢了。接着又取消了邊境的茶、馬貿易,並停派去雲南和交趾(安南)的採辦黃金和珍珠的使團。進而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回到遠處。又平反冤獄,解救了很多無辜罪犯,也緩解了朝中矛盾。

撫卹災民是朱高熾監國時期就一直在做的事情,民生是他一直比較關注的。他還改組內閣,重用"三楊",楊士奇、楊溥、楊榮、黃淮、金幼孜等大臣。他還削汰冗官,讓朝野上下比較清明。他停止多項耗費勞力和財力的工程,增加國庫收入,因爲永樂朝國庫耗費太大了。雖然他不喜歡動武,但對邊疆防禦絲毫不放鬆。

朱高熾還想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京城遷回到南京,南京是他的根據地,他是非常有感情的,他不像朱棣老巢在北京,更喜歡武功,朱高熾不喜歡習武。爲了能遷回南京他是做了非常大部署,還派太子朱瞻基親自去南京拜祭太祖陵寢並留在南京。然而遷都一事還在計劃中朱高熾就病重了,於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猝死欽安殿,享年四十八,掌權十個月多一點,真正登基在位不到九個月。

他雖然在位才幾個月,但卻做了明君聖君做的大事情,大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讓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明朝也因此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也就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始,"仁宣之治"是朱高熾和他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共同打造的大治。

朱高熾在幾個月內做出了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成就,他擔當得起"仁宗"這個廟號,也擔當得起後人對他的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