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經八百餘年,實力更強的齊國爲何沒能兼併魯國?

歷經八百餘年,實力更強的齊國爲何沒能兼併魯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山東省被稱爲“齊魯大地”,因爲先秦時期,這塊地方出現過齊、魯兩個諸侯國。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西周到戰國,兩國形成相似的文化,漸漸地被世人稱爲“齊魯大地”。

在漫長的800年裏,齊國實力都要比魯國強大,令人奇怪的是,在“禮儀崩壞”的春秋戰國,齊國始終都沒有吃掉身邊的魯國。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齊國並非不想,而是不能,背後充滿各種無奈。

歷經八百餘年,實力更強的齊國爲何沒能兼併魯國?

一、西周時期

周王室東遷之前,周天子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手握六軍號令諸侯。

當時的天下格局,周天子猶如家長,各諸侯是子女,家長定下一套制度,子女們按規矩辦事。

這個時期,諸侯國之間很難出現滅國戰爭,就算有矛盾也會被周天子調和,何況齊國和魯國是兩個大國。

二、春秋初期

周平王東遷後,周室衰微,諸侯戰爭變得激烈,齊國和魯國相鄰,衝突自然無法避免。

可是雙方都是千乘大國,不可能一口氣吃掉對方,場面雖然打得激烈,結果卻互有勝負

而且形勢相當複雜,結盟是當時常態,比如魯國和鄭國,齊國和宋國,因此想分勝負幾乎不可能。

歷經八百餘年,實力更強的齊國爲何沒能兼併魯國? 第2張

三、齊桓公時期

公元前685年,魯國爲扶持公子糾爭奪君主之位,率大軍攻打齊國,結果戰敗;

齊桓公即位後,爲了報復魯國,次年親率大軍伐魯,結果也戰敗,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

齊國經過管仲改革後,實力大增,吞併魯國的機會成熟了,可是齊桓公爲了爭霸,竟然喊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魯國是姬姓大國,如此一來,齊國就很難下手,而且魯國也識趣,承認齊國是霸主。

四、春秋中期

齊桓公去世後,五位公子爲君權而相互廝殺,導致齊國實力大減,霸主權柄移交給了晉國。

儘管如此,齊國的實力依然比魯國強大,完全可以吞併它。

可是魯國是禮儀之國,又投靠了霸主晉國,所以齊國遲遲不敢出手。

歷經八百餘年,實力更強的齊國爲何沒能兼併魯國? 第3張

五、春秋末期

這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齊國也不太平,田氏勢力慢慢崛起,可是依舊強於魯國。

當齊國準備下手時,魯國派出使者向吳國求救,隨後夫差北上擊敗齊國,成爲春秋霸主,而魯國也因此解除危機。

吳國滅亡後,齊國內部矛盾徹底爆發,田氏要取代姜氏,再無精力顧及魯國。

六、戰國時期

戰國初期,魏國率先變法,成爲天下最強大的諸侯國,獨霸百年之久。

齊國和魯國雖有衝突,但並非主要矛盾,此時它們的重心在於變法和發展,否則會被淘汰。

到了戰國中期,齊國實力達到歷史最強,南擊楚國,北敗魏國,聯合三晉攻陷的函谷關,秦國被迫割土認輸。

這原本是齊國吃掉魯國的最佳時期,結果發生了“五國伐齊”,導致齊國差點滅亡。

儘管田單收復了全境,可是齊國經此一戰後再無進取之心,歷代齊王只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在隨後幾次影響天下大局的戰役中,比如長平之戰和邯鄲保衛戰,齊國都沒有參與,而魯國實力之弱,幾乎被諸侯忽略。

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國滅亡,兩國恩怨就此畫上句號;公元前221年,齊國被秦國滅亡,天下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