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真正的戰略家應該是誰?

三國真正的戰略家應該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真正的戰略家應該是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一般而言,歷史上認爲的三國時期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這與人們認識的三國英雄曹操、劉備錯開了很多。劉備在公元223年就去世了,曹操更是在公元220年就去世了,只有孫權特能活,在那個戰亂年代活了70歲,苟到了公元252年。雖然三國不等於曹操、劉備、孫權,但是毫無疑問,曹操、劉備、孫權奠定了三國的格局。

正是因爲有了曹操,纔有了後面的曹丕和司馬懿;正是因爲有劉備,纔有了後面的諸葛亮和劉禪;正是有了孫權,後面纔有了東吳幾十年的江山。曹操、劉備、孫權是三國三個團隊的真正“帶頭大哥”,即便他們的大部分生命都不在歷史規定的“三國時期”。那麼,曹操、劉備、孫權,誰纔是真正的戰略家?

一般來說,人們都會認爲曹操是三國當中的“真小人”,也是三國當中的真英雄。不可否認,《三國演義》當中把曹操塑造成一個“亂世之梟雄”是對曹操的污衊,他確實在主觀的和客觀的方面起到了創造局部和平的作用。所以曹操纔對大家說:要不是我,天下還不曉得有幾個人稱王,有幾個人稱帝呢!

但是,若談到三國的戰略家,可能曹操就不一定算得上了。爲什麼這麼說呢?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極佳的優勢,是當時天下諸侯都沒有的優勢;而曹操本人家裏也算是豪族,曹家是豪族、夏侯家也是豪族,而且這兩個家族都人才濟濟。可是,擁有這樣的優勢,爲何曹操最終卻只是統一了北方呢?

擁有這樣的優勢,難道不應該是攜王者之師,掃天下之逆嗎?可是曹操做不到這一步,他只是統一了北方,最終天下還被司馬氏給偷走了。根子就出在,曹操的“唯纔是舉”。他對於人才的使用是能生而不能“殺”,他提拔了一大批的謀臣猛將,最後卻都歸附了司馬懿。因爲完全的“唯纔是舉”,最後的結果必然是“才”取而代之。

當大臣們立下了“難賞之功”的時候,唯纔是舉的曹操,是賞賜還是不賞賜呢?所以作爲一個戰略家,曹操的唯纔是舉沒有考慮到對付這個問題的辦法。他只能算一個有缺陷的戰略家。那麼,白手起家、逆襲典範劉備劉皇叔能不能給算一個真正的戰略家呢?答案是,他也算不上。

劉備的一生,其實就是模仿劉秀的一生,但是他沒有想到:有的東西他無法模仿,有的東西他模仿不像。我們都知道,劉氏一族的祖上有兩種稱王的模式。一種就是劉邦模式,劉邦罵功臣們爲“功狗”,但是卻能夠唯纔是舉,又能防範功臣,是謂“能生能殺”。生,是給大家希望;殺,是讓大家不要妄想。

而第二種模式就是劉秀模式。劉秀從小就跟劉邦跳脫的性格不一樣,他勤勤懇懇,愛好務農,不吹牛不撒謊,是君子的典範,可謂“信義著於四海(本爲形容劉備的)”。正是因爲如此,王莽之亂後,雖然有很多的起義軍,但是世家門閥更多的認可的是劉秀這一支。爲啥他的戰績那麼“秀”,本質原因就是因爲大家都想歸附他,還跟他打啥?

三國真正的戰略家應該是誰?

劉備很明顯採取的就是劉秀模式。他處處做好人,尤其是在公卿大族之間,更是進退有序,禮儀有節,所以才被稱爲“信義著於四海”。但是他忘了,漢劉秀之所以那樣做可以平天下,是因爲劉秀那時候“人心思漢”,漢朝的威望還很高。可是,此時的人心,還會思“漢”嗎?答案是否認的,這是劉備無法模仿的,時代變了。

至於另一點,劉秀之所以成功,也與他選擇稱帝的地方有很大的關係。劉秀是在河北一帶稱帝的,這裏纔是古代的中原地區,是真正可以逐鹿中原的地方。當然,更好的地方就是“秦川”,也就是陝西、甘肅一帶,那裏自古就是“帝王鄉”;但是劉備找的地方很尷尬,他找到了四川盆地——這裏自古盛產割據勢力,卻少有統一天下的。這是他模仿得不像的。

所以,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就會問了:難道真正的戰略家就是孫權?沒錯,三國時代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當中真正的戰略家確實是孫權。他是一個真正能屈能伸,只謀取實利的戰略家。戰略家最忌憚的就是被虛名所捆綁,正所謂“大丈夫何懼千夫所指”也。但是曹操與劉備兩人都被虛名所捆綁。

曹操是被統一天下的虛名所捆綁了。赤壁之戰前,曹操既沒有大規模水軍作戰的經驗,也沒有真正的在南方站穩腳跟,可是他就貿然的與孫劉聯軍開戰。最後其實算是“不戰而敗”——他們更多是因爲士兵患了瘟疫而失敗的,孫劉火攻都還是其次的。準備沒有充分,爲啥要着急的追求一統天下的美名呢?

至於劉備,則是被“仁義”的美名給捆綁了。劉表的荊州,在曹操沒來之前,他是觸手可得的,他卻無動於衷。這個時候如果他佔據了荊州,那麼在赤壁之戰當中他爭取到的利益就更多了。而孫權則處處以實利爲目的,他向曹操稱臣——但是曹操真的敢把他當臣子看嗎?他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可是該殺關羽的時候卻毫不手軟。

所以,孫吳也是三國當中活得最久的,直到280年,它才被西晉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