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崇禎最寵信的太監最後什麼結局?

崇禎最寵信的太監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最寵信的太監最後什麼結局?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朱元璋稱帝后,爲防止出現宦官干政的情況,命人鑄造一塊鐵牌,上面明確刻着禁止宦官干政的字樣,用來提醒子孫後代。明英宗時期,隨着太后的去世,三楊或病死或退休,太監王振仗着皇帝的信任,逐步掌握大權,就連內閣大學士都不敢得罪他,更別提其他文臣武將了。

王振一天比一天囂張,但凡與他有過節的大臣,基本上都沒有好果子吃,輕則被貶官流放,重則性命不保。王振不僅在京城爲自己修建豪華府邸,還指使手下偷走朱元璋當年掛的鐵牌,只因他看着不舒服,幾乎所有人都清楚是王振做的,卻無人敢說半個不字。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敵人擄走,罪魁禍首就是王振。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王振死於亂軍之中。古人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既然有了王振作爲反面教材,明朝皇帝應該長點教訓,時刻提醒自己要“親賢臣,遠小人”,打死都不能再相信太監,否則後患無窮。

只可惜,好了傷疤忘了疼,在王振之後,先是劉瑾專擅朝政,作威作福,趁機斂財無數,黃金白銀數百萬兩,被評選爲那個時代的首富。不僅如此,明武宗生性貪玩,無心處理朝政,大小事宜皆交給劉瑾辦,在羣臣眼中,劉瑾跟皇帝差不多,人稱“立皇帝”。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劉瑾死後幾十年,比他更牛的太監魏忠賢出生了。木匠皇帝朱由校,癡迷於木工活,對朝廷之事絲毫不感興趣,魏忠賢與客氏狼狽爲奸,當上了司禮秉筆太監,排除異己,安插親信,人稱“九千九百歲”,距離萬歲只有一步之遙。

崇禎最寵信的太監最後什麼結局?

朱由校臨死前,傳位於弟弟朱由檢,即崇禎皇帝。崇禎當王爺時,對魏忠賢恨之入骨,卻從沒有表現出來,一直隱忍不發。崇禎登基後,立馬變了臉,出手懲治閹黨,給魏忠賢定下十大罪狀,魏忠賢自殺了。按照正常趨勢,崇禎理應提防着太監,至少不會重用任何一個太監。

令人意外的是,生性多疑的崇禎,依舊對太監充滿信任,其中有一人最爲得寵。此太監雖然沒有王振飛揚跋扈,沒有劉瑾會斂財,也沒有爲魏忠賢名氣大,卻讓人恨的咬牙,間接害死名將盧象升,棄軍逃跑,並投降滿清,他的名字叫高起潛。

或許多數人對高起潛不熟悉,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但這並不影響他劣跡斑斑的事蹟。高起潛生卒年月不詳,祖籍也不詳,史書記載:“初爲內侍,以知兵稱。”意思是說,他在崇禎初年就入宮做了太監,精通兵法,此處值得商榷,根據日後的表現來看,根本是名不副實。

崇禎是個勤政的皇帝,工作認真,生活節儉,據說衣服上都打着補丁。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疑心太重,幾乎不相信任何一位文武大臣,唯獨對太監高起潛深信不疑。起初,爲了制約各地都督和巡撫,崇禎派出不少太監作爲監軍,因爲太監不懂軍務,阻礙武將自由發揮,崇禎把多數監軍都撤掉,高起潛卻是個例外,依舊擔任監軍。

監軍看似職位不高,但由於是皇帝直接任命,與欽差大臣差不多,將軍也不敢反對他們的意見。高起潛真的具備過人的軍事才能嗎?並非如此。擔任監軍期間,他從未真正打過一次勝仗,基本都是損兵折將,冒領戰功的手段卻爐火純青。皇太極兵臨城下,京城形式危機,高起潛勸崇禎與皇太極議和,兵部尚書盧象升主戰。

經過考慮,崇禎讓盧象升帶兵迎敵,卻讓高起潛做統帥。盧象升手裏只有五千士兵,其餘數萬精兵皆由高起潛調遣。儘管如此,盧象升毫無畏懼,直接下令開打,並身先士卒。奈何敵我力量懸殊,很快死傷慘重,盧象升派人向高起潛求援,如果高起潛出手相助,即使不能取得大勝,至少可以暫時擊退敵軍。

崇禎最寵信的太監最後什麼結局? 第2張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高起潛拒絕出兵,盧象升仰天長嘯:“將軍死綏,有進無卻。”身負重傷的他,二話不說又與敵人展開廝殺,最終戰死沙場。隨後,滿清軍隊直奔高起潛所在的軍營,高起潛不戰而敗,開啓逃跑模式。然而,崇禎並沒有責怪高起潛,仍然予以重用,讓他監視寧、前各部隊。

這一次,高起潛依舊讓崇禎失望了,貪生怕死的他,半路上就棄軍逃跑。南明時期,高起潛居然跑到南方,被朱由崧任命爲京營提督。再後來,高起潛眼看南明不行了,毫不猶豫地向滿清投降,其行爲令人唾棄不已。高起潛的最終結局,史書上沒有記載,想必並未得到重用,而當初戰死沙場的名將盧象升,卻被清朝追贈“忠肅”之諡號。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清史稿》,《清實錄》等

歷史二:太平軍悍將如雲,越打越差的都有誰?一位堪稱慕容復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都知道,有些武林高手出場就是王者級別,結果越打越差,變成了青銅,一般般高手都能將其吊打一頓。例如,慕容復,出場時可以和主角“帶着音響的喬峯”打成平手,不愧是“北喬峯南慕容”,絕對能算得上是武林中的王者。結果呢?慕容復高開低走,不但未能接喬峯降龍十八掌,連段譽等後起之秀都可以將其一頓吊打,淪爲了戰五渣。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早期出現許多悍將,都是具有“一流將領”之潛質,結果也是高開低走,越打越差;從王者變成了青銅,從一流變成三流,乃至不入流。這些高開低走的將領,有一位還曾被譽爲戰神,卻連土匪都打不贏。

05.賴漢英,廣東花縣人,又正月宮娘娘賴蓮英弟弟,天王洪秀全小舅子,太平天國如假包換的國舅爺。1851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率軍北上征伐,後與羅大綱率水師主力,一舉拿下嶽州、武昌、南京,戰功赫赫。1853年6月,賴漢英充任西征軍副帥,率1萬兵馬從天京出發,連克安慶、彭澤、蕪湖等地,兵鋒直抵南昌。此時胡以晃留守安慶,賴漢英成爲主帥。攻打南昌期間,賴漢英分兵攻略江西各地,源源不斷地給天京運送糧食、金錢、油鹽等必要之戰略物資,使得洪、楊得以在東南站穩腳跟。1854年2月,率軍突破江北大營防線,成功將揚州7000將士救出,而後組建北援軍團。可惜,楊秀清有意打壓洪秀全,便以南昌攻堅戰失利爲由,讓其去刪書衙工作,不能過問軍務。此後,賴漢英只能當了“宅男”,在後期戰鬥中,基本沒有份;2700位王爺,賴漢英也無緣。幸運的是,賴漢英活了94歲,也算是贏家了。

04.黃文金,廣西博白人,拜上帝教早期分會首領之一,率6000兵馬參加金田起義,貢獻值相當大。要知道,金田起義人數總計才2萬,黃文金居然佔了接近三分之一,絕對是大股東。帶來兵馬多,楊秀清便極力拉攏他,將其作爲東殿首席悍將來培養,讓他主持西征局部軍務,鎮守湖口要塞。期間,黃文金屢次吊打湘軍水師、陸師,還擊斃了水師三號人物蕭捷三,威震敵膽。天京事變後,黃文金處境孤立,只能撤出湖口,先後追隨韋俊、陳玉成等征戰,從獨當一面之大將淪落爲替補和打手。黃文金從王者變成青銅,上司東王楊秀清死於“天京事變”是其一,放棄湖口基地,沒了地盤纔是關鍵。因爲,在太平天國後期,將領地位高與否,主要看地盤;有地盤就有錢,有錢就可以招兵買馬,有兵馬就有發言權。

03.吳如孝,廣東嘉應(梅州)人,曾在廣州十三行當會計,解決溫飽問題毫無壓力,沒有理由參加金田起義,在刀口上討生活。不過,南王馮雲山思想工作給力,硬是將吳如孝拉着進拜上帝教,參加革命。早期太平天國,吳如孝之戰鬥值與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曾天養、韋俊等並列,是可以獨當一面之悍將。1853年4月,吳如孝攻破鎮江,而後鎮守。此時,太平天國能夠實際控制的城市只有南京、揚州、鎮江三城;能守衛鎮江,可知吳如孝之戰鬥值。駐守鎮江期間,吳如孝與秦日綱玩“內外夾擊”,屢次擊敗南方八旗馬隊,迫使江蘇巡撫吉爾杭阿開槍自殺。此外,吳如孝堅決捍衛領土、主權,炮擊侵犯江防的美國艦隊,具有強烈之反侵略精神。可惜,“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又拉走10餘萬精銳,吳如孝兵力缺少,只能放棄鎮江。沒了地盤,吳如孝只能給英王陳玉成打下手,淪爲了替補,很少有機會立功。

02.楊輔清,廣西桂平人,早期拜上帝教會衆,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弟弟,受封爲輔王千歲,還曾任“五軍主將”中的中軍主將,其地位可見一斑。“天京事變”後,楊輔清爲了躲避政敵追殺,率7萬精銳兵馬從江西殺入福建北部,一路所向披靡,吊打周天受、福興等清軍悍將。此時,石達開也外出單幹,卻在浙江衢州城下被一些三流將領吊打,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可以說,此時楊輔清已經成長爲新的戰將,可以獨當一面之悍將。但是,石達開在浙江戰敗後,南下福建搶奪地盤,楊輔清自知難以應對,於是跑回江西,再進入皖南。放棄地盤,短時間內在皖南又不能立足,承受來自八旗、綠營、湘軍等各方攻擊。如此,楊輔清長期在皖南轉戰,沒固定地盤,越打越差,最後被湘軍趕走。當然,在皖南期間,楊輔清也是給陳玉成、李秀成打替補。

01.石達開,廣西貴縣人,拜上帝教早期首領之一,率5000兵馬(客家人)參加金田起義,受封爲翼王五千歲,是“首義五王”之一,地位顯赫。主持西征軍事期間,屢次吊打曾國藩、胡林翼、彭玉麟等中興名臣;死於他手下的總督、巡撫有3人,提督、總兵等高級武官20餘人喪命翼王之手。如此,石達開在單幹之前就是太平天國之戰神,是東王戰略方針最有力之執行者,是令清軍聞風喪膽之悍將,算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1857年5月,石達開外出單幹,帶着10萬精銳說走就走,給洪秀全來次釜底抽薪。但是,單幹之後的石達開就是慕容復,基本沒贏得像樣之勝利,連慶遠府(宜州)的土匪都打不贏。從1857年被吊打到1863年,6年來一直被壓着打,直到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石達開敗亡,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塊固定根據地,玩“流寇主義”,只能慘敗。

綜上所述,賴漢英、黃文金、吳如孝、楊輔清、石達開等太平天國悍將,都是高開低走,從王者變成青銅,從一流變成三流。尤其是石達開,堪稱是太平天國版的慕容復,越打越差,連土匪都打不贏。究其原因,沒有固定根據地,長期流動作戰是關鍵。所以,要想取得成功,一定得有團隊配合,一定得有一塊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