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皇帝選妃真的不看重外貌嗎?

清朝皇帝選妃真的不看重外貌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皇帝選妃真的不看重外貌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說到古代皇帝的後宮,大家都會想到佳麗三千這個詞,到底有沒有三千這麼多就不知道了,但大多數的人會認爲後宮那麼多妃子,肯定是美女雲集,但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這都是清宮劇給大家造成的影響。那皇帝到底是怎麼選妃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清朝之前,姿色確實是排在選妃標準第一位的標準,這是因爲選妃的標準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的喜好,皇帝的喜好自然也是按照姿色來定的,都說愛江山更愛美人,對於古代帝王來說更是如此。

清朝皇帝選妃真的不看重外貌嗎?

但是到了清朝選妃是發生了很大變化的,從以前的只根據皇帝的喜好來,逐漸變成了一項有制度標準的事情,有了許多的標準和制度化要求,並逐步建立起了選秀制度,選秀中的秀,指的就是秀女,本意是容貌美麗的女子。但其實在清朝,卻並不完全是這個意思,美貌不再成爲唯一的標準,而是多了其他的更爲看重的硬性指標。

這第一個就是看秀女是否在旗,在旗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旗人又分爲八旗和內務府包衣,前者的身份更爲尊貴,常常被選入宮中作爲后妃和宗室,且並不是年年都有競選通常是三年一次,而包衣卻是能夠年年都競選的,地位卻是大不如八旗,往往只能夠擔任後宮雜役當然事無絕對,也不能排除某些人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走到妃位。

是看門第,門第在封建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常常聽到門當戶對一詞,在古代是非常重視的等級制度,刁第高出身好的人,往往並不需要太好的容貌,也能夠得到非常高的地位,比如慈禧太后的侄女葉赫那拉氏,這一門第爲容貌醜陋的她帶來了皇后的寶座,由此可見在清朝姿色並不是選妃的唯一標準,身份、門第等的硬性指標纔是最爲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