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後唐差了一步就能統一天下,爲什麼沒能成功?

後唐差了一步就能統一天下,爲什麼沒能成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唐,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它在大好的形勢下不僅沒能統一,反而走向了衰落,爲什麼會這樣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大唐帝國即將滅亡之前,帝國版圖內先後出現了數十個割據勢力,他們之間相互攻伐,此時的大唐王朝也已經是千瘡百孔,迴天乏力。公元907年,朱溫篡位,大唐帝國滅亡。唐朝亡國後,那些割據勢力紛紛稱王稱霸,建立屬於自己的小朝廷,他們分別是定都中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還有在中原之外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小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時代,史稱“五代十國”。這些先後建立的政權,爲什麼卻沒有一個能實現天下一統的了??

其實,並非我們想象那樣,在這些政權裏面,有一個是最有機會接近天下一統的王朝,這就是疆域較廣、實力較強的後唐。

公元923年,祖上曾經與大唐王朝關係緊密的沙陀族人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改元同光,仍沿用“唐”爲國號,升魏州爲東京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

後唐差了一步就能統一天下,爲什麼沒能成功?

後唐極盛時期的疆域,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北帶長城,南至嶺南,同時南方諸國除南吳、南漢外皆奉後唐正朔。此時的後唐可以說是“天下三分,坐擁其二了”,離天下一統,就差一步。然而在這個大好形勢之下,後唐不僅沒有統一,反而迅速衰落,這是爲什麼了??

後唐之所以迅速衰落,究其原因,還是制度上的缺陷。因爲從戰略角度去分析,北部和西部邊境有充足的馬場,長江和黃河之間的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區域提供了錢糧和人力,從而鞏固的山西,有效的遏制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加之沙陀人本身又能騎善射、驍勇善戰,完全是有機會一統天下的。

因爲祖上與李唐王朝關係緊密,多次幫助李唐王朝脫離困境,李唐王朝“投桃報李”,不但賦予其祖上高官厚祿、封妻廕子,還將自己的龍興之地山西賜於其祖上,還賜國姓李。正因爲如此,李存勖稱帝后,便以唐朝正統自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振大唐雄風,以下跡象都可以說明:

1、唐朝滅亡後,一直沿用唐昭宗(李曄)的“天祐”年號,拒絕承認朱溫的後梁。

2、沒有依照舊例,以王號“晉”爲國號。而是沿用“唐”爲國號。

3、立國後,制度上幾乎是照搬唐朝的制度。

後唐差了一步就能統一天下,爲什麼沒能成功? 第2張

可惜的是,見證了李唐王朝後期宦官亂政、藩鎮割據等一系列事情之後。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在制度上進行革新。不過這個也不足爲其,畢竟李存勖所率領的李氏家族是興起于軍事領域,對漢文明的理解存在不足,沒有辦法區分制度上的好壞,更沒有辦法去創新,只好照搬不誤。可惜事與願違,李存勖所照搬的唐朝制度,是晚唐的,既非塑造了“貞觀之治”的初唐,也不是催生了“開元盛世”的中唐。於是乎他重用宦官,推行加重百姓負擔的稅賦制度,任用保守派的官僚,放任後宮干政,從而導致政局混亂,內外交困。正因爲制度上的缺陷,最終落的個功敗垂成的結果。

後唐興于軍事領域,卻敗在文化領域,畢竟打天下和治天下完全是兩碼事,當時的統治者要是能夠吸取教訓,在制度上進行創新,說不定局面就會有所不同,進而一統天下,成爲一個大一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