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長平之戰爆發後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還能成功崛起?

長平之戰爆發後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還能成功崛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是秦國軍隊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滅趙軍45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當時關東六國中最爲強勁的對手趙國,也給其他關東諸侯國以極大的震懾。在失去這45萬精銳力量後,秦國想要消滅趙國,自然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國不僅沒有迅速亡國,反而還能再次崛起。

對於趙國來說,第一次崛起,自然就是趙武靈王在位時,通過胡服騎射,趙國攻滅中山國,並向北擊敗林胡、樓煩,擴底千餘里。而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則再度中興,彼時,趙國先是反手差點消滅燕國,然後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疆域,並在宜安之戰等戰役中挫敗了秦國的進攻。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後,爲何趙國沒有迅速亡國,反而還能再次崛起呢?

首先,秦國連年興師動衆,國力疲憊,是趙國沒有在長平之戰後迅速亡國,並能夠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誠然,商鞅變法後的秦國,確實擁有傲視羣雄的實力。但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秦軍南征北戰,逐漸接近崩潰了。長平之戰前,白起率領秦軍進行了鄢郢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等大戰。而在長平之戰中,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傷亡近20萬,即雙方傷亡超過60萬。

在長平之戰後,白起不願意率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不是因爲害怕,而是因爲他明白秦國需要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對此,他向秦昭襄王表示:“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因此,在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戰中,秦軍全面包圍了邯鄲,卻遲遲無法攻破這座城池。

長平之戰爆發後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還能成功崛起?

在此基礎上,正如白起所言,“諸侯怨秦已久”,所以魏國、楚國支援趙國,連韓國也趁機起兵,從秦國手中收復失地。秦昭襄王數十年的戰果,轉瞬之間就拱手相讓了。所以,在筆者看來,趙國沒有迅速亡國,固然是趙國上下衆志成城,也離不開秦國國力空虛,將士疲憊這一有利條件。而趙國在之後的崛起,同樣和秦國存在直接的關係。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子孝文王嬴柱嗣位。但是,秦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就突然去世了。緊接着秦莊襄王嬴子楚繼位。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秦國君主交替頻繁,顯然導致秦國內部動盪不安。因此,對於秦莊襄王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秦國內部,並恢復國力。

在這一背景下,秦國在恢復實力,元氣大傷的趙國也得到了喘息之機。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國攻打趙國,結果廉頗率軍反擊,直接包圍了燕國都城。一定程度上,這說明沒有秦國的消耗和壓力,趙國已經初步恢復實力了。公元前244年,趙悼襄王在位時,派李牧攻打燕國,奪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39年,魏國將鄴地割讓給趙國。並且,趙國還攻打齊國,奪取了齊國北部的疆域。

由此,廉頗、李牧等名將的努力,趙國在整體實力上再度崛起,也即戰國後期短暫中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趙國之外,魏國、楚國的國力,也在秦始皇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前得到了恢復。比如楚國還消滅了魯國,將疆域擴張到了今山東省一帶。也即在秦國沒有發動大規模戰役的時候,獲得喘息之機的山東六國,自然可以趁機恢復國力。

長平之戰爆發後對趙國有何影響?爲何還能成功崛起? 第2張

最後,其中,就再度崛起的趙國,還和楚國、魏國謀劃合縱攻秦。對此,《資治通鑑·卷六》記載:“楚、趙、魏、韓、衛合從以伐秦,楚王爲從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不過,因爲關東諸侯國貌合神離,這一次合縱攻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在此之後,秦王嬴政開始頻繁對趙國用兵,力圖儘快消滅這一老對手。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國派將領桓齮率軍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一作武逐)。一年後,秦軍又對趙國發動進攻。李牧率軍在宜安、肥下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桓齮逃回秦國。

公元前232年,秦國出動大軍進攻趙國,結果又被李牧擊退。所以,非常明顯的是,李牧這位名將的及時補位,也是趙國能夠在戰國後期再次崛起的重要原因。公元前229年,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親自率軍進攻趙國,力圖完成秦始皇交託的重任。對此,李牧本來已經擋住了王翦,但是,因爲秦國實行反間計,李牧被冤殺。所以,王翦在公元前228年成功攻破趙國都城。

綜上,長平之戰後,秦國到了強弩之末的階段,未能一鼓作氣,消滅趙國。加上秦國國力疲憊,君主交替,成爲趙國恢復元氣,並短暫中興的有利條件。當然,趙國君主在長平之戰後任用廉頗、李牧等將領,也是趙國得以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不過,這些只能是迴光返照,依然無法阻擋趙國滅亡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