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戰國時期,還存咋的姬姓諸侯國分別還有哪些?

在戰國時期,還存咋的姬姓諸侯國分別還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周武王姬發擊敗商紂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西周建立後,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來的地區,又征服了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這大片領土,成了周武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於是,他採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在戰國時期,還存咋的姬姓諸侯國分別還有哪些?

對於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大部分都是姬姓諸侯國。不過,進入到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弱小的諸侯國相繼被消滅,這導致姬姓諸侯國的數量自然銳減。乃至於一些人認爲,在戰國時期,只有燕國這一個姬姓諸侯國了。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除了燕國,到底還有哪些姬姓諸侯國?

一、魏國

在戰國七雄中,燕國的始祖是周王室宗室召公,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爲燕召公。對於燕國是姬姓諸侯國,自然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情況。與此相對應的是,戰國七雄中的魏國,也是姬姓諸侯國,則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了。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室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爲周文王之子畢公高。對於魏國國君來說,先祖是畢公高的後代畢萬。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因爲封國在畢地而得姓。西周末期,魏國先祖所在的畢國亡於西戎,其後裔在春秋初期投奔晉獻公,受到重用,晉升爲大夫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命畢萬滅姬姓魏國,並把魏地(今山西芮城縣一帶)封給畢萬。自此之後,畢萬的後人就封地爲氏,稱爲魏氏。衆所周知,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比如楚國的屈原,就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也即屈原是楚國王室的後裔。同樣的道理,魏國的君主則是姬姓,魏氏,因此,對於三家分晉後的魏國,自然也可以稱之爲姬姓諸侯國。

二、韓國

在戰國時期,還存咋的姬姓諸侯國分別還有哪些? 第2張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爲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所以爲姬姓,韓氏。

對此,《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中記載:“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爲韓氏。”

公元前453年,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滅智伯荀瑤,瓜分晉地,是爲晉陽之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對於韓國來說,一開始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州)。由此,在戰國七雄中,存在燕國、魏國、韓國這三個姬姓諸侯國。至於另外的四個諸侯國,趙國和秦國同宗同源,爲嬴姓諸侯國,齊國發生了田氏代齊,其君主爲嬀姓,田氏。至於楚國,則是羋姓,熊氏,也即爲羋姓諸侯國。

衆所周知,在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是有其他諸侯國存在的。

三、衛國

衛國,周朝的姬姓諸侯國,都城朝歌,第一任國君爲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戰國時期,衛國處在魏國、趙國、齊國等大國的包圍之下,越來越衰弱。公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攻滅,衛國領地成爲魏國的封君之地。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秦二世廢爲庶人,衛國徹底滅亡。

四、鄭國

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周朝姬姓諸侯國,始祖爲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庶弟。當然,鄭國並沒有在戰國存在太長時間,在戰國初期,鄭國就被韓國消滅了。

在戰國時期,還存咋的姬姓諸侯國分別還有哪些? 第3張

五、魯國

相對於鄭國,魯國則堅持到了戰國末期。魯國(前1032年—前249年),先秦諸侯國,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爲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頃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魯取徐州。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爲楚考烈王所滅,遷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莒。也即魯國滅亡,已經是戰國後期了,距離秦朝建立只有數十年的時間了。

六、巴國

最後,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爲子國,首領爲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國,通常簡稱巴國。對於巴國來說,地域大致在陝南的漢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緣,東至襄陽,春秋時有所擴展。在春秋時期,巴國一度和強大的楚國相抗衡。但是,到了公元前316年,也即戰國中期,秦國派兵消滅了蜀國、巴國,將巴蜀之地納入到秦國的疆域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