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穆公去世後爲何會招致罵名?他爲何要求賢臣陪葬呢?

秦穆公去世後爲何會招致罵名?他爲何要求賢臣陪葬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秦國第九位國君,春秋五霸之一,爲秦國的發展做出一定貢獻的他,卻在死後因爲“人殉”一事招來不少罵名,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臨終前真的強迫177位秦國人才全部殉葬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衆所周知,秦國本是地處西陲的小國,從不與聞中原之事,但秦穆公即位後,漸生東出爭霸之野心,他在位期間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賢臣,秦國國力得到顯著提高。雖然東出之路坎坷不平,時爲晉國所阻,但是秦國在中原的影響力卻日益提高,而且他後來西征犬戎,擴地千里,亦爲日後秦國的再一次崛起奠定了基礎,所以憑此種種功績,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實不爲過。

但是,秦穆公雖有功於秦國,但他死後卻因爲一件事而招來了不少罵名,這件事便是“人殉”。

秦穆公去世後爲何會招致罵名?他爲何要求賢臣陪葬呢?

如今看來,人殉雖然是一種極其殘忍的陋俗,但在先秦時代,人殉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葬禮習俗,當時的貴族階級無不認爲死前的榮華富貴及特權在死後也可以繼續享受,而“奴隸”作爲貴族私有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也會被當作祭祀之物,所以,“人殉”的出現是符合當時人們的思維觀念的。

雖然目前來看,關於“人殉”的具體人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據《墨子》的記載來看,大體便是“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而根據《史記》記載,秦穆公死後爲其殉葬者達177人。

秦穆公去世後爲何會招致罵名?他爲何要求賢臣陪葬呢? 第2張

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

如果按照《墨子》的規定來看,秦穆公雖不是天子,但也是一國之君,殉葬者177人其實也並無不妥,但是,爲何秦穆公會因爲殉葬一事而招來罵名?其實表面原因從上面這段記載也能看出來,那就是爲秦穆公殉葬的有很多秦國的賢臣,畢竟歷代以來殉葬者均爲奴隸,奴隸於一國而言並無任何有用之處,但是秦穆公作爲秦國一代明君竟然令賢臣殉葬,這無異於在摧毀秦國的根基。

所以,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賢臣殉葬後,秦人無不憤慨地說:“秦穆公拓展疆土,增強國力,向東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向西稱霸了戎夷,然而終究不能成爲諸侯的盟主,也是應該的。因爲他死後棄置民衆於不顧,強取良臣爲他陪葬。”而《秦風·黃鳥》裏也有作“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之慨,當時的秦人都希望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回這三位賢臣,由此可見,“人殉”一事爲秦穆公招來了非常多的罵名,甚至有很多秦人自此以後稱他爲暴君。

那麼,秦穆公當初爲何要令賢臣陪葬呢?既然他一生都在苦心孤詣地尋求強秦之法,人才自然是最應該珍惜的,這個道理他不是不懂。

秦穆公去世後爲何會招致罵名?他爲何要求賢臣陪葬呢? 第3張

所以,在筆者看來,賢臣爲秦穆公殉葬應該不是出自秦穆公的本意,他臨終前並沒有強迫177位秦國人才全部殉葬,而是這些賢臣自願赴死的結果。畢竟,當初秦軍於崤山之戰全軍覆沒後,秦穆公都沒有殺掉曾被晉國俘虜的主將孟明視,反而繼續重用他,可見秦穆公對人才的愛惜。而同樣因爲秦穆公的禮賢下士,亦使得秦國的賢臣都願意爲其殉葬,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士爲知己者死”的先秦時代,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種忠義之舉,所以,今人也就不理解古人之舉了。

而秦人對於秦穆公的指責與謾罵,更多的是出自對人才以如此方式凋零的惋惜,而非秦穆公本人的殘暴與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