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徵,爲何要在他死後推倒其墓碑?

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徵,爲何要在他死後推倒其墓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徵去世後,李世民常對身邊的侍臣說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爲何李世民還要推到魏徵的墓碑?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推到魏徵的墓碑,主要是因爲兩件事:一是太子李承乾謀反;二是魏徵把勸諫李世民的草稿拿給史官看。

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徵,爲何要在他死後推倒其墓碑?

我們首先來看下太子李承乾謀反。本來,這件事與魏徵並沒有什麼關係,問題是,當時太子李承乾的老師杜正倫,是魏徵非常好的朋友,而且兩人還是老鄉。

關鍵是,當初杜正倫之所以能夠當上李承乾的老師,主要就是魏徵在李世民面前大力舉薦的結果。

其次,魏徵還舉薦過一個人來輔佐太子,這個人叫做侯君集。

大家知道,侯君集是太子黨的主要干將。並且,侯君集還直接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計劃。也正因爲這個緣故,李世民便開始懷疑魏徵生前很有可能早已知道太子謀反的計劃,甚至很有可能已經親自參與其中。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站出來告發魏徵,說他曾私下把寫給李世民的諫書草稿,拿給史官褚遂良觀看,這下直接讓李世民斷定魏徵肯定參與了太子謀反這件事。

因爲,臣子勸諫皇帝的草稿,通常都會燒掉,絕不會、也不敢隨便拿給別人看;甚至,臣子絕不能讓人知道,他在勸諫皇帝之前,還特意打過草稿。

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徵,爲何要在他死後推倒其墓碑? 第2張

更甚者,通常情況下,臣子都想要勸諫皇帝,都是私底下勸諫,絕不能公開指出皇帝的錯誤。

因爲,勸說是一門藝術,大庭廣衆之下,不給對方面子,公開指責對方的錯誤,一臉嚴肅地給對對方上大課,不要說是皇帝,就是咱們普通人,都會非常不爽,而且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所以,真實的歷史中,一個臣子如果公開場合直接指出皇帝的錯誤,對其進行批判,往往都是帶有表演性質的。換句話說,這是皇帝與這位大臣通過相互之間的默契,所作的一場政治表演。這樣說出去,那皇帝的形象自然就是虛懷若谷、從諫如流。

事實上,當時魏徵所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也正因爲此,除了魏徵之外,房玄齡、李靖等人,有哪個敢公開勸諫李世民?事實上,他們不僅不敢勸諫李世民,通常情況下,他們見到李世民,那就像貓見到老鼠一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當然,如果魏徵不是有幸扮演這樣塑造李世民從諫如流形象的角色,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公開指責李世民。

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徵,爲何要在他死後推倒其墓碑? 第3張

現在,因爲有魏徵這個角色的存在,他那極具誇張的勸諫風格,雖然表明上回損傷李世民的面子,但卻可以讓李世民形象,各種高大上起來。問題是,魏徵把勸諫李世民的草稿拿出來給史官看,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爲,這不相當於公開告訴大家,李世民的這番行爲,其實是在表演嗎?更重要的,草稿上肯定羅列了一大堆李世民的缺點和錯誤,這很容易讓人覺得,如果不是魏徵的管教,李世民那就狗屁都不死。這樣一來,李世民的形象,那可就算是全毀了。

本來,因爲杜正倫和侯君集的事情,李世民就已經懷疑魏徵可能在自己和太子這兩邊都下了注。現在太子一度想搶班奪權,魏徵卻還保留着勸諫李世民的草稿,甚至把它拿出來給史官看,這是想幹什麼?

如果太子搶班奪權成功,魏徵的這些草稿,豈不是可以作爲李世民昏庸的證據,這樣太子奪權也就自然變成爲國爲民的好事。在這種背景下,李世民自然斷定魏徵對自己不忠,於是憤怒之下推到了魏徵的墓碑,還解除魏徵長子和衡山公主的婚約。

事實上,如果不是魏徵恰好已經去世,他恐怕很難善始善終。後來,李世民征討高句麗失敗,爲了給自己找回一點面子,就故意說:“如果魏徵還在,一定會出面阻止我的,我就不會犯這麼大的錯誤。”於是,魏徵才又重新被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