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東吳的二宮之爭是怎麼回事?影響有多大

三國時期東吳的二宮之爭是怎麼回事?影響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建立的政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古代歷史上,立嗣之爭,無疑是封建王朝比較常見的事件。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植和曹丕的立嗣之爭,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圍繞着魏國太子的寶座,曹植和曹丕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心腹勢力,並展開了激烈的較量。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東吳來說,也有一場激烈的立嗣之爭,這就是著名的“二宮之爭”。

二宮之爭,是三國時期東吳太子孫和(孫權第三子)與魯王孫霸(孫權第四子)之間爭奪儲君之位而引發的爭鬥。二宮之爭發生於吳大帝孫權在位期間,大約始於吳赤烏五年(242年),結束於赤烏十三年(250年)。最終孫和被廢,而孫霸被賜死,孫權改立第七子孫亮爲太子。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宮之爭的過程中,不少東吳大臣遭到了牽連。比如大家熟悉的陸遜,就因爲牽涉其中,所以遭到了孫權的責備,乃至於氣憤發病而死。

三國時期東吳的二宮之爭是怎麼回事?影響有多大

具體來說,赤烏四年五月(241年),孫權長子孫登去世。對於孫權的長子孫登,其實可以類比朱元璋的長子朱標,二者都深受父親的器重,很早就被確立爲太子。並且,和朱標一樣,孫登也是一位寬厚賢德之人。因此,孫登的去世,不僅讓孫權悲痛不已,也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在長子孫登去世後,當時最年長者爲孫權三子孫和(次子孫慮在232年就過世了)。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孫和得以被孫權冊立爲第二位太子。赤烏五年(242年)正月,孫和正式被立爲太子。同年八月,孫權冊立四子孫霸爲魯王。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四子孫霸同樣受到了孫權的寵愛,在成爲魯王之後,孫霸更是覬覦太子的寶座。

孫權最初立太子和魯王時,孫和和孫霸還是一樣受到寵愛,仍然居於同宮殿中,並沒有正式區分位置和品級。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孫權此舉,無疑增加了魯王孫霸奪嫡的底氣和決心。如果孫權能夠明確區分孫和、孫霸之間的待遇,自然能夠遏制孫霸的非分之想。

面對這一情況,羣臣諸如太常顧譚、太子太傅吾粲等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爲太子和親王應該有嫡庶之分,禮制應該有所區別,甚至要求魯王出鎮地方。太子和魯王自此分宮別僚,不過,魯王認爲自己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其黨羽所害。有了自己的侍御賓客後,便共同詆譭太子及相關支持者,欲除之後快,取而代之。因此,從公元242年開始,東吳的二宮之爭拉開了帷幕。

孫和成爲太子後,孫權本打算立孫和的母親王夫人爲皇后,全公主多番使出手段阻止。孫權一度臥病在牀,派孫和到宗廟爲祭祀,全公主就說孫和不在宗廟,而是在妃子家暗謀大事,又說孫權生病時王夫人面有喜色,因此孫權憤怒責罵王夫人,王夫人卻因鬱悶突然而逝,孫權與太子之間關係自此逐漸冷淡。對此,在筆者看來,孫權、孫和之間的關係逐漸冷淡,自然給了魯王孫霸可乘之機。

公元244年(赤烏七年)開始,太子賓客和魯王賓客矛盾愈演愈烈。東吳朝廷內外的官吏,爭相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孫霸,這促使朝中大臣亦分爲兩派分別支持太子和魯王。據《殷基通語》記載,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諸葛恪、滕胤、施績、丁密(丁固)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騭、呂岱、全琮、呂據和孫弘等都支持魯王。從這一角度來看,東吳內部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涉及到了“二宮之爭”。所以,不管是哪一方笑到最後,都會導致衆多大臣遭到排擠甚至殺害。

三國時期東吳的二宮之爭是怎麼回事?影響有多大 第2張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宮之爭的時候,陸遜早期保持中立態度。後來卻先與全琮交惡,傾向支持太子孫和。

孫權孫和父子關係惡化後,孫和的侍從曾藏於孫權的牀下,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爲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祕密請陸遜爲自己出面申辯。對此,陸遜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孫權這才知道自己說出去的話被泄漏了,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祕密。

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這導致陸遜一氣之下,最終病逝。對於陸遜來說,曾協助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又打贏了夷陵之戰,並且在石亭之戰中擊敗了曹魏大司馬曹休。因此,陸遜堪稱東吳最優秀的將領。現在,因爲孫權想要廢長立幼,導致陸遜因此病逝,這自然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陸遜病逝後,孫權很可能也意識到二宮之爭的長期進行,已經讓東吳朝廷產生了裂痕,再繼續下去的話,只會導致更多的大臣受到牽連。所以,如果讓孫和或者孫霸繼承皇帝之位的話,就如同像袁紹死後,袁尚和袁譚完全分爲兩派,從而讓曹操各個擊破。於是,孫權下定決心在兒子中另立太子。在此背景下,孫權的幼子孫亮特別受到孫權的留心。

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幽禁孫和,驃騎將軍朱據見孫和被幽禁,於是與尚書僕射屈晃率衆將領官吏請孫權釋放太子,孫權指責二人不要沒事找事,二人被杖一百。因爲勸諫的大臣較多,最終的結果是東吳朝廷有數十人受到牽連流放。

三國時期東吳的二宮之爭是怎麼回事?影響有多大 第3張

最後,赤烏十三年(250年)七月,孫權正式廢太子孫和。值得注意的是,孫權不僅廢掉了太子孫和,也沒有放過長期攻擊太子孫和的魯王孫霸。在此基礎上,孫權賜死魯王孫霸,將其曾參與謀害太子的魯王黨羽全寄、吳安、孫奇誅殺。公元250年十一月,孫權正式立孫亮爲太子。此外,太元二年(252年)春正月,孫和被孫權復立爲南陽王。孫權病逝前,爲自己當初對待孫和的行爲感到後悔,曾一度打算再召回孫和,由於被孫魯班、孫峻、孫弘等人阻止而作罷。

神鳳元年(252年)夏四月,孫權在內殿駕崩,終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建興元年(252年),孫亮登基爲帝,時年十歲。太平三年(258年),孫亮聯合全公主圖謀除掉孫綝,事情泄露,廢爲會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孫亮貶爲侯官侯,途中去世,年僅十八歲。

此外,建興二年(253年),傳言孫和得到太傅諸葛恪迎立,所以被坐罪賜死。由此,非常明顯的,二宮之爭的孫和、孫霸,都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至於孫權的小兒子孫亮,雖然繼承了東吳君主之位,卻因爲年幼而被權臣廢黜,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少帝一樣。從這一角度來看,二宮之爭對於東吳的傷害是比較嚴重的,甚至可以說是孫權一生最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