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被滅的?史書上又是如何記載的?

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被滅的?史書上又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談及戰國七雄,我們有一個誤會,以爲全都是雄赳赳、氣昂昂之輩,至少祖上有過輝煌歷史,讓其他戰國六雄痛心疾首過,但實際上這裏面有一“水貨”,並不夠資格稱雄,從立國到滅亡,一直孱弱不堪,最好的戰績無非“十數年間,諸侯無侵者”,可謂是戰國七雄中最慘的一個。

這就是韓國,秦始皇滅韓時,史書上只留下17個字,字字悽慘,讓人不忍直視。

三家分晉始有韓,但韓國先天就不足。

晉國還在時,韓氏家族奠定人韓厥,只是晉國一個稍有實權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尋常大臣,與趙國、魏國祖先不可同日而語。只是韓厥公直明大義,朝野名聲很好,且又保護了“趙氏孤兒”趙武,就與趙氏成了盟友。韓氏地位由此一舉奠定,遂成晉國六大家族之一,但與其他趙魏家族相比,還是差了二籌。

晉分三家,韓趙魏立國,趙魏滅國無數,但韓國先天不足,最大戰績也就吞滅了春秋鄭國,並遷都鄭城,定名爲新鄭,這是韓國一生的驕傲。

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被滅的?史書上又是如何記載的?

魏國魏文侯時期,經過李悝、吳起革新變法,迅速強大成了戰國第一霸。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魏國的強大,就是韓國的噩夢。於是,這時韓國經常遭到魏國侵略,“魏敗我”是戰爭主流,一把辛酸一把淚,“韓國苦魏久矣”,國勢更是窮弱不堪,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了。

公元前343年,魏國爲了補償在桂陵之戰中的損失,就發兵攻打韓國。你看看,魏國要不要臉?隨後齊國介入進來,韓國成了魏齊之間的爭霸玩偶,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就是圍魏救韓的結果。

《周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韓昭侯時代,韓國啓用申不害變法,以“術治”治國。所謂“術治”,即爲韓非子總結的法家三治(勢治、法治、術治)之一,但與法家主流派商鞅,還是有尖銳衝突與重大分歧。分歧之根本,法家主流主張唯法是從,術治派主張以實現術治爲變法核心。

但不管如何,申不害變法讓韓國的確強了一陣子。《史記·韓世家》載:“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至少,沒人天天來揍韓國了,日子可以過得舒心一些。

然而,韓國還是先天缺陷,地處諸國包圍之中,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什麼發展空間,加之國土面積又最小,缺少險要關隘,於是很快又遭到強權蹂躪,史書上接連出現“秦拔我”、“楚圍我”……“天下害韓久矣”。

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戰國末期,韓國成了秦國和齊國之間戰爭的緩衝地,苟延殘存。秦趙爭霸時,秦國入侵韓國上黨地區,結果韓國耍了一個滑頭,將上黨送給趙國,最終導致長平之戰慘劇

可以說,韓國雖小,卻是一個“禍害”,第二強國與之沾邊,比如趙國,註定倒了八輩子黴。但在這背後卻是韓國的心酸,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魚肉的困境,齊國、魏國等略強的不好欺負,但最弱的可以隨意蹂躪呀,一點都不用擔心報復,弱到渣的韓國會很乖的。

戰國時期韓國是如何被滅的?史書上又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三家分晉韓國建立,到公元前230年,250餘年來,韓國領土越來越少,今天魏國搶走一塊,明天秦國帶走一片,後天送給趙國一地.......就這麼苦中作樂、笑中含淚、淚流滿面。

秦始皇擺平國內,虎視關東六國,準備一統中華時,第一個該向誰動手呢?環顧左右,唯有韓國最好欺負,弱的掉渣,可以輕易滅之,且即便滅了韓國,也不會讓其他五國有什麼不滿。於是本着“先易後難”的原則,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滅之,都不用王翦這些名將出馬。

對於韓國滅亡,《史記·韓世家》家中只記載了17個字,字字悽慘:“(韓王安)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爲潁州郡。韓遂亡。”何解?韓國滅亡之後,只被秦始皇設了一個郡,可見韓國在200多年內過得什麼日子,只剩下一郡之地、方圓兩三百里了。數最慘列國,還看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