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時期楚國是如何消亡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滅楚之戰

戰國時期楚國是如何消亡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滅楚之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秦滅楚之戰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韓國、趙國、魏國相繼滅亡後,燕國已經退居遼東一帶。因此,對於秦王嬴政,終於下定決心對楚國動手。朝堂之上,李信自認爲只需要用20萬大軍就能消滅楚國,而老將王翦則秉承不同的意見。當然,秦王嬴政一開始同意了李信的方案,派遣他和蒙恬率軍攻打楚國。結果,李信、蒙恬前有項燕率領的楚軍,後有背叛秦國的昌平君羋啓,腹背受敵之下,李信和蒙恬幾乎將20萬大軍損失殆盡。

對此,秦國的羋姓一族自然遭到了牽連,羋華認爲秦王嬴政心中已無羋姓了,自閉雪宮。秦王嬴政親自去請王翦出山,賜虎符命王翦率數十萬大軍攻楚。羋顛前往戰地找到羋啓,斥責他叛秦,使羋姓蒙羞,自刎於羋啓面前,昌平君羋啓痛哭。王翦大軍尚未與楚開戰,便三番五次請求封賞,秦王嬴政一一允准,感慨王翦還是不懂他的心意。王綰不解王翦所爲,李斯解惑,王翦手握重兵,以自污方式消除大秦上下顧慮。最終,王翦擊敗了項燕,滅亡了楚國這個大國。以下,就讓我們瞭解一下歷史上的秦滅楚之戰。

戰國時期楚國是如何消亡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滅楚之戰

首先,秦滅楚之戰或稱滅楚之戰,是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5年—前223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軍攻滅楚國和越國殘餘勢力(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大部等地)的作戰。在秦滅楚之戰中,秦國總共投入了至少80萬大軍,也即李信率領20萬大軍,王翦率領60萬大軍。與此相對應的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兵力,則在40萬左右。一定程度上,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楚國是秦國最頭疼的對手,這體現在秦國付出的兵力上。

雖然趙國也是比較頑強,但是,秦國在趙國身上投入的兵力,顯然還不到50萬人,這是因爲在戰國末期,楚國依然具有廣闊的疆域,比如包含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大部等地。在此基礎上,秦國需要派出更多的大軍,才能消滅楚國,並佔據楚國的疆域。

司馬遷在《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中記載: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戰國時期楚國是如何消亡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滅楚之戰 第2張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率軍攻打平輿(今河南平輿北),蒙恬率軍攻打寢丘(今安徽臨泉),大敗楚軍。對於李信和蒙恬來說,初期的進攻是比較順利的。當然,這也可能是項燕故意示弱,以此誘敵深入的計策。

在首戰告捷的背景下,李信接着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南)會師。衆所周知,在戰國後期,楚國已經遷都到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了。因此,李信和蒙恬成功回師的話,下一步應該就是直搗楚國都城了。對此,項燕自然不會讓李信的計劃得逞。當時楚國將領項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跟蹤追擊李信軍隊,連續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結果大敗李信的部隊,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名都尉,李信軍大敗而逃。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給出了李信大軍的具體損失,也即李信帶出去20萬秦軍,結果只有不到1萬人回來,這可以說是損失殆盡。而這,說明楚國的兵力,應該在20萬之上。對此,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不僅認爲楚國的兵力在40萬人左右,而且將李信的失敗,歸咎到昌平君羋啓的背叛上。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正史上,昌平君羋啓確實背叛了秦國。不過,昌平君羋啓的背叛,是否直接導致了李信兵敗,這顯然還是存在一定爭議的,也即二者的關聯,不像《大秦賦》中這麼明顯。

戰國時期楚國是如何消亡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滅楚之戰 第3張

進一步來說,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爲了凸顯昌平君羋啓背叛帶來的影響,更是給出了羋華自閉雪宮的情節。如果按照《大秦賦》的這一說法,秦始皇嬴政遲遲沒有冊立公子扶蘇爲太子,應該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到秦滅楚之戰,在李信兵敗之後,秦王嬴政將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也即沒有怎麼懲罰李信和蒙恬。在此基礎上,秦王嬴政認識到楚雖已衰弱,但畢竟地廣人衆,仍具有一定實力,非輕易可滅。於是,他親赴頻陽(今陝西蒲城西)的王翦家,敦請其統兵出征,並按其要求調軍60萬歸其指揮。對此,在筆者看來,能夠在損失20萬大軍後,又迅速調動60萬大軍,這可以說是秦國國力的巔峯了。

在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中,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派出了60萬大軍,這已經是當時秦國的極限了。現在,秦國不僅攻佔了更多的疆域,還因爲鄭國渠的修建,得以擁有更爲充沛的糧草。而這,促使秦國能夠前後投入80萬大軍來進攻楚國。

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領60萬大軍再攻楚國。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次戰役中,是李信和蒙恬的組合,二者都是年輕氣盛的武將。現在,王翦和蒙武,則都是老成持重的將領(蒙武是蒙恬的父親),這成爲秦軍可以獲得勝利的原因之一。畢竟,這60萬大軍已經是秦國的傾國之力了,不容許再出現任何閃失了。

戰國時期楚國是如何消亡的?歷史上真實的秦滅楚之戰 第4張

最後,面對王翦率領的60萬大軍,楚國徵調全國兵力,命項燕率領在平輿與秦軍決戰。爲了激勵秦軍將士,秦始皇來到郢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督戰。在這場戰役中,王翦採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養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對此,在筆者看來,王翦在消滅趙國的時候,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因爲秦軍的後勤補給更加充沛,這給了王翦拖下去的底氣。

楚軍多次挑戰,終不肯出。王翦與士兵共同生活,並關心其飲食、起居,注意其勞逸結合,同時開展投石和跳遠運動,以提高士兵的體力及戰鬥技能。楚軍求戰不得,日久鬥志鬆懈,項燕只好率軍東撤。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等到楚軍逐漸懈怠疲憊的時候,王翦抓住戰機,挑選精兵在前,實施追擊,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南大敗楚軍,殺死項燕(此處素有爭議)。秦軍乘勢攻取了楚國的許多城邑。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西南),俘楚王負芻,楚國滅亡。王翦繼續進軍江南,佔領越國土地。楚國滅亡後,秦始皇在楚地設立楚郡,不久,又分爲九江郡和會稽郡。

此外,對於楚國名將項燕的陣亡,有觀點認爲他在公元前224年陣亡,也有觀點認爲在楚王負芻被俘後,項燕擁立昌平君羋啓爲楚王,最終在公元前223年兵敗被殺。當然,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意味着楚國在公元前223年告別了戰國曆史的大舞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