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國能成功滅掉六國,鄭國在這當中扮演着什麼角色?

秦國能成功滅掉六國,鄭國在這當中扮演着什麼角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享國十五年。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秦國在變法後實力迅速增長,野心勃勃地想要一統天下。早在秦襄公時期宰相范雎就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即交好比較遠的國家,攻下臨近的國家,不斷合併土地發展,最終達到不可阻擋的統一趨勢,當時臨國韓國比較弱小,秦國計劃滅掉韓國來作爲大一統的第一步棋。

一、三地之中,韓國施以疲秦之計

戰國時期雖然是七雄爭霸,但其中韓國的勢力相對來說最爲弱小。韓國處於秦、魏、楚三地之間,位置十分尷尬,韓國是秦國東出函谷關的第一要地,秦國巴不得早點滅掉韓國,佔爲己有。對於西邊強秦的野心昭然,虎視眈眈,韓國知道很有可能會被秦先滅掉,韓國自危,於是就想到了一條疲秦的計謀。

韓國派遣了一名間諜名叫鄭國出使秦國,鄭國是水利專家,在韓國管理水利事務,但他此行的目的卻是爲秦國修建水利工事。秦國都城咸陽位於地勢平坦的關中南部地區,衆所周知,關中是個地理位置相對閉塞的地區,北邊是黃土高原,東邊是黃河,南邊是秦嶺,西邊是隴山。黃河,洛河,涇水,渭河流經,大量的泥沙堆積,漸漸形成了關中平原,也還算富庶。但自秦昭襄王時期後變法圖強,秦國就東出爭霸,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現在卻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了,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發展生產力。而鄭國遊說秦王就是開發關中的北部地區,引水修渠,灌溉鹽鹼地來變爲良田,秦王政被說服,欣然應允。

這就是韓國的疲秦之計,之所以韓國派遣鄭國去遊說建造水利,是因爲修築水渠並非一日之計,關中也不是彈丸之地,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是無法想象的,並且修渠至少需要十幾年,長此以往的消耗秦國實力,以後就沒有精力來滅韓國了。這一“陽謀”確實讓秦國後來的十餘年無力滅韓,可沒想到的是,這疲秦之計最後變成了強秦之計,到頭來只是延緩了十幾年滅國罷了。

秦國能成功滅掉六國,鄭國在這當中扮演着什麼角色?

二、當疲秦之計變強秦之功

秦王政不是傻子,察覺到了這位來自韓國的水利家可能圖謀不軌,在其質問下鄭國坦然承認了自己間諜的身份,卻也據理力爭,如果水渠修建成對秦國來說會有巨大的好處,爲東出殲滅六國打下更好的基礎,秦王政於是讓他繼續主持這項工程。據說韓王還安排鄭國在修渠的時候動手腳,以待日後引起秦國水患,進一步打亂秦國謀天下的計劃,當鄭國被揭穿後,他也不願因水患禍害了秦國百姓,而認真地爲秦修渠。最後鄭國渠竣工,這個疲秦之計送秦國一個天大的驚喜。

據《史記·河渠書》記載:“於是關中爲沃野,無凶年。鄭國渠花費時間精力如此多,得到的好處自然也難以想象,它工程宏偉,規模浩大,建成幾年後當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到關中田地,淤田壓鹼,使沼澤鹽鹼之地變爲肥美良田,糧食的產量大大增加,使關中一躍成爲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原本是疲秦之計,卻沒想到成就了關中地區“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位。不僅如此,鄭國渠還爲後世引涇灌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與都江堰、靈渠並稱爲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三、韓滅,秦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秦國能成功滅掉六國,鄭國在這當中扮演着什麼角色? 第2張

韓國的疲秦之計不可謂不妙,戰略上赤裸裸的陽謀消耗秦國的國力,藉此拖住了秦國一統的步伐,可卻也止步於此。韓國疲秦換來的十年,沒有抓住機會來壯大自己,滅亡成了必然,而其他五國也同樣沒有抓住機會對“疲秦”施以打壓,讓其安心修建水利,休養生息,到頭來只有秦國在悄悄變得更強大。

鄭國渠的建成灌溉而來的肥沃土地,給秦國帶來的國力提升不是一星半點,大量的糧食供給足以支撐秦國軍隊征戰六國。所謂“秦以富強,卒並諸侯”既有實力又有野心,秦國統一天下乃大勢所趨。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內史騰率領秦軍進攻韓國,以絕對的兵力壓制,一舉攻克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不僅俘獲了韓王安,還佔領韓國全境,自此韓國滅國,秦國也邁出了統一中國的第一步。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韓國的“疲秦之計”最後成爲了秦滅六國的助力,讓今人唏噓不已。秦大一統的趨勢無人可擋,或許鄭國渠的修建在冥冥之中就已經註定。鄭國說:“水渠修成,不過爲韓延數歲之命 ,爲秦卻建萬世之功”鄭國渠功在當代,立在千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開啓,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文明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