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了實現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爲了實現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爲人爽朗大方,他雖然一生都在遠遊,但有着遠大的理想,絕不甘心只做一個詩人,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提到想要“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爲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經過了幾年漫遊之後,來到長安,求取功名。

在唐朝,一個沒有資歷的讀書人想要從仕做官,“干謁”幾乎是必經的途徑,李白也不能例外。但李白是與衆不同的,他不會只是簡單走走哪個權貴的門路,然後去和許許多多的讀書人競爭一個科舉出身的名額,然後從八九品的小官做起,慢慢謀求升遷。他想的是得到一個大官甚至是皇帝的青睞,然後平步青雲,直接進入政治中心。

所以李白來到長安後,通過光祿卿許輔乾的介紹,去拜訪右丞相張說。張說是最喜歡推賢進士的,李白滿以爲會得到他的推薦。誰知這時張說正在生病,就讓他的二兒子接待李白。這位二公子和父親不一樣,是個嫉賢妒能之人,他根本沒有提引這個年輕詩人的想法。

爲了實現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李白從初夏等到深秋,再也沒能見到這位公子。他終於明白了,擁有滿腹才華,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別人的重視;求官,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即使是在聖主治下的盛明時代,朝廷也不一定會重視人才。他不禁滿腹悵然,寫下了那組著名的《行路難》,其中的這一首,尤能表現他此時的心情: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詩人非常憂憤,他感到自己的出仕之路就像是黃河冰塞、太行雪滿一樣艱難;但他又是自信的,開朗樂觀的,雖然黯然離開長安,他依然在等一個可以“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機會。

這一等就是十幾年。天寶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讓天下道門的傑出人士彙集京師,已經42歲的李白在朋友元丹丘的推薦下終於接到了朝廷召他入京的詔書。得到這個消息,李白欣喜如狂,他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在《南陵留別兒童》裏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爲了實現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2張

李白很快就來到了京城。我們知道,第二次進入長安,李白也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過,這次在長安,他還是大大的風光了一把。

據孟棨的《本事詩》記載,李白來到長安,住在旅館,時任祕書少監的老詩人賀知章親自去拜訪他。賀知章被他飄逸的神采所折服,讀了他的《蜀道難》後,更是讚歎不已,說:“這真是一個從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啊!”從此,“謫仙”這個稱號不脛而走,李白也就被人們稱作“謫仙”、“詩仙”。賀知章解下腰間的金龜,換酒暢飲。此後,二人幾乎天天在一起飲酒,李白名聲大振。

在賀知章和道士吳筠的大力推薦下,李白終於得到了玄宗的接見,被任命爲翰林學士,讓他“隨時待詔”,以便爲皇上“佐佑王化,潤色鴻業”。一時間,他幾乎成了朝廷的新貴,民間的“醉寫嚇蠻書”等傳說雖當不得真,但他曾經受到皇帝的重視卻是事實。我們從他的詩句“激賞搖天筆,承恩賜御衣”(《溫泉侍從歸逢故人》),可以看出他當時的聲望和際遇。《新唐書》裏也記載:“帝賜食,親爲調羹,有詔供奉翰林。”

但唐玄宗只是把李白當成一個宮廷詩人,爲太平盛世作些詩文點綴,既可以爲朝廷裝點門面,又可以陪皇上歌舞飲宴。所以他的翰林學士只是虛職,他也只是一個擺設。

雖然得到了皇帝的尊寵,但李白沒有失去詩人的本色,也沒有改變豪放不羈的性格,當然,更沒有懂得官場的險惡。他依舊輕財好義,依舊飛揚狂放,他天天和文友們出入茶樓酒肆,縱酒吟詩。就像杜甫在《飲中八仙歌》所寫的那樣:“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爲了實現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3張

《舊唐書》記載,李白常常在酒館裏喝得大醉,有一次,玄宗舉行歌舞,作好了曲子,找李白填詞時,他早已醉得不省人事。宦官們把他拉回宮裏,用冷水潑在臉上,他才醒了過來。皇上讓他寫詩,他拿過筆來,立刻就寫成了十餘章歌詞,皇上十分高興。

雖然這樣的記載說明李白只是被皇帝當成了一個弄臣來取樂,但他的才華還是得到了突出的表現。著名的《清平調》三首就是他的醉後之作。據說在一個牡丹盛開的日子,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賞花聽曲,李龜年帶領一衆樂伎,準備演唱《清平樂》。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怎麼能唱舊詞?”於是命人去找李白。李白正醉臥酒家,被帶到皇宮後,朦朧着醉眼一揮而就。皇上就讓歌伎們唱起新曲: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杆。

這三首詩既讚美了牡丹花,也讚美了楊貴妃。楊貴妃非常喜歡,常常親自演唱,玄宗也對李白的才華讚歎不已。

爲了實現抱負,李白曾兩次來到長安,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4張

但是,也正是這三首詩,給了高力士誣陷李白的口實。原來,一向蔑視權貴的李白早就得罪了高力士。《舊唐書》說李白:“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新唐書》說得更詳細:“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之。”

高力士得到了這個機會,就對貴妃說,李白的詩裏,“雲雨巫山”是說歡情不長,把貴妃比作趙飛燕,是諷刺她輕佻誤國,他這樣寫,是不把貴妃放在眼裏。

楊貴妃信了高力士的話,對李白心生忌恨,在寵妃的讒謗下,奸佞的排擠下,唐玄宗漸漸地疏遠了李白。

作一個弄臣,絕不是李白想要的。他對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慢慢地失望了,他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不能夠實現的,他又開始嚮往以前那種雲遊天下的自由生活了。於是,在寫下“羣沙穢明珠,衆草凌孤芳,古來共嘆息,流淚空沾裳”(《古風·燕臣昔慟哭》)的詩句之後,李白上書請求“還山”,玄宗自然“恩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賜金放還”。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離開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