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元朝從此由盛轉衰是經歷了南坡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元朝從此由盛轉衰是經歷了南坡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統一帝國,定都大都(今北京)。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元朝大抵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所向披靡,縱貫歐亞;後半部分是吏治腐敗,民不聊生。然而在這一前一後之間,你可曾注意到那場轉折——南坡之變?雖然本質上僅僅是一場政變,南坡之變在元代的歷史上卻又偏偏承擔了轉折之“責”,是那個原本叱吒全球的元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

一、權力之下的反目成仇

元大德十一年(1307),忽必烈之孫、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辭世。因其生前並未確立明確且唯一的繼承人,朝堂一時間爆發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這場爭奪戰的一方是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難答,支持者包括垂簾聽政多時的成宗遺孀卜魯罕皇后、左丞相阿忽臺。而阿難答的對手是掌握着漠北軍事實權的懷寧王海山,及其同母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他們的支持者包括右丞相哈剌哈孫、宗王禿剌、牙忽都等。

元朝從此由盛轉衰是經歷了南坡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別誤會,“南坡之變”並不是指這場皇位爭奪戰。這場爭奪戰以海山等的勝利順利收尾。只是因爲有了這個結局,南坡之變才終於有了發生的基礎

在繼位後,海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商議,這皇位“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愛育黎拔力八達是海山的繼承人,而海山之子和世王束是愛育黎拔力八達的繼承人。但在實際繼位後,愛育黎拔力八達夫婦醉心於權勢,不願將皇位拱手讓人,便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爲皇太子,將和世王束遣至邊陲雲南。

其實愛育黎拔力八達不只碩德八剌一個兒子。但他的母親答己太后是野心頗大之人,認爲 碩德八剌在諸子中是性格最軟弱,最好控制的一個。所以她極力支持碩德八剌繼位,即爲元英宗。元英宗以“棋子”身份繼位,再加上愛育黎拔力八達一脈背棄了與海山的約定,便爲南坡之變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二、南坡之變與世事難料

延祐七年(1320),十八歲的元英宗繼位。至治二年(1322),意欲控制元英宗的答己太后和姦臣鐵木迭兒相繼去世。再加上步入中期,社會的種種矛盾日益尖銳,年輕力壯的元英宗便決定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及“英宗新政”。

客觀而已,這場改革緩和了民族矛盾,提高了政府機構的行政效率,增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完善了國家的法治體系。但這一系列改革也損害了既有貴族和貪官污吏的利益。再加上手握重兵的鐵木迭兒之義子也孫鐵木爾亦有篡位之心,不滿元英宗的貴族們便與也孫鐵木爾聯手,策劃並發動了“南坡之變”。

至治三年(1323),元英宗按慣例前往元上都避暑。八月,在南返元大都途中,元英宗一行人在南坡停留。結果就是在這原本不起眼的南坡,也孫鐵木爾親手於臥牀上將元英宗刺殺。史稱“南坡之變”。政變後,也孫鐵木爾成功繼位,即爲泰定帝。而這場政變不僅造就了元英宗“第一位被大臣所殺的帝王”的頭銜,也將元帝國的命運從盛扭轉爲衰。

三、帝國大廈的傾覆之隙

元朝從此由盛轉衰是經歷了南坡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2張

“南坡之變”發生後,元代有兩大弊病明顯惡化:一是皇位鬥爭明顯加劇,二是社會問題進一步加劇。

以泰定帝於致和元年(1328)在元上都去世後爲例。在泰定帝死後,其屬下、權相倒剌沙擁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在元上都即位,是爲元天順帝。但在元大都,曾對海山忠心耿耿的重臣、統管樞密院的燕鐵木兒扶持了海山次子圖帖睦爾繼位,是爲元文宗。

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同有二君,一場內鬥就這麼避無可避地爆發。雖然這場內戰只持續了四個多月,但代價卻是元天順帝一派被殲滅殆盡。換句話說,元文宗雖然獲得了勝利,重新奪回了父親海山曾擁有的帝位,卻折損了統治階級近半的力量。這對於整個王朝維繫自身的統治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

同樣是以“南坡之變”爲節點,此後元代社會問題之雪球也越滾越大。以元末元惠宗時的流民問題爲例,作爲當時的親歷者,明太祖朱元璋曾對此留下了生動的記述:“且昔朕親見……一從兵後,棄撇田園宅舍……飲食不節,老幼悲啼,思歸故里,不可得而歸……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兒父母亦喪者有之,如此身家滅者甚多矣”。

其實在元英宗時期,朝廷就爲了勸課農桑,安撫流民而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南坡之變的發生讓這些優惠政策戛然而止,已有的成績也付之一炬。往後朝廷“沉醉”於內部鬥爭,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更不在上位者的考慮範圍之內。

故而我們終見以“南坡之變”爲節點,此後強大的元帝國日益式微,最終爲大明所取代。而這一切,不論是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還是泰定帝,恐怕都無人料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