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行俠仗義的郭解,爲何最後下場卻很慘呢?

行俠仗義的郭解,爲何最後下場卻很慘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遊俠文化源自春秋戰國,遊俠自帶吸引粉屬性,那些"粉絲"要麼是受過遊俠恩惠的百姓,要麼是心裏有激情和熱血的青年。所以遊俠本人能成多大氣侯,自然是要看皇家的眼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郭解玩得再好,他也只是個沒有官職的布衣百姓,而漢武帝是高高在上的君王,無論是從社會地位還是人脈資源方面來講,兩人產生交集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可是凡事都有反常,郭解和漢武帝這兩個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人不但產生了交集,漢武帝還把他的炯炯目光聚焦在郭解身上,好好研究了一番後,用他碩大無比的鐵拳把郭解砸了個粉碎。

茂陵剛剛興建,漢武帝要把國內的富豪和士紳之家都遷往茂陵附近居住,遷徙的標準是擁有三百萬金以上的家產。當時的關中大俠郭解聲名顯赫,家資殷實,在旁人眼中,他家的家產肯定不會在三百萬之下,所以他自然就在遷徙之列。(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地的地方官想攆郭解這位"大爺"走,因爲惹不起,所以想躲得遠一點。)

郭解

郭解這個人故土情結比較重,戀家,他不想遷居到茂陵,便去求衛青,讓衛青替自己向漢武帝求情。於是衛青便上書漢武帝,說是郭解家徒四壁、非常貧窮,不應該在遷徙之列。

漢武帝一聽衛青的話就聽出了問題,郭解如果真的是一介布衣、家徒四壁,他憑什麼能找到大將軍,而且還能讓大將軍出面替他說情,而此人如果家境殷實,是個良民百姓,爲什以不聽從朝廷號令,舉家遷往茂陵?

事出反常必有妖,漢武帝是何等睿智的人物,他當下便拒絕了衛青的請求,下令郭解一家務必遷往茂陵,同時派人去調查郭解。漢武帝想要看看這個神通廣大的郭解到底是何方神聖。

漢武帝原本沒有注意到郭解這個大人物般的小人物,是郭解自己三跳兩跳,跳進了漢武帝的視野範圍。有時候,引起大人物注意是好事,比如想提個幹啦,或是升個職什麼的,有時候,引起大人物注意就是壞事,比如郭解這次,簡直糟透了,直接要了他的小命。

行俠仗義的郭解,爲何最後下場卻很慘呢?

郭解

郭解玩得太大

這一調查就查出了不少高含金量的信息,郭解果然不是一般的平頭百姓,他是當地百姓心中的大俠,有相當大的號召力。

洛陽有兩個大家族鬧矛盾,當地十幾個社會名流調停都無功而返。郭大俠到洛陽後,只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化解了兩家恩怨。事後,郭解告訴這兩大家族的人,先裝着不要和好,再請那些當地的社會名流們調解一次,然後聽從他們的話而和好。郭解的意思是不能叫那些社會名流們失了面子。

辦完這裏裏外外的事,郭解才趁夜色悄悄的離開,不讓無關的人知道他來過。

郭解

還有一次,郭解的外甥逼別人和他斗酒,並強行灌對方的酒,對方拿起刀將他刺死並逃逸。郭解的姐姐將兒子的屍體丟棄在路上不埋葬,逼迫郭解爲她兒子報仇。

郭解了解了事情緣由(兇手主動前來向郭解解釋)後,對外宣佈說是他外甥無理在先,然後放過了兇手。

類似的事情,郭解處理了很多,這使得他在江湖上聲名鵲起,成了"大佬"級別的人物,深受人們的尊敬,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對他頂禮膜拜,願意爲他肝腦塗地。

少年慕其行,亦輒爲報仇,不使知也。

就在這次漢武帝安排人調查郭解的時候,一位陪同查案使者的學生,因爲說了幾句不利於郭解的話,便被郭解的門客殺掉。事後,郭解竟然不知道這件事,兇犯也說是他自己要殺人,與別人無關。

你給個面子不?

郭解在社會上的威信由此可見一斑。

這些事兒傳到漢武帝耳裏後,漢武帝心裏可就不是個味兒,"你郭解是什麼貨色我還不清楚?給你點陽光,你就燦爛,你不是跑得太快,而是飛得太低,活膩歪啦?"

郭解的出身

雖然在漢武帝的眼裏,郭解只不過是一苗隨時可以拔掉的蔥,但郭解的祖上還是非常榮耀的,這也是事實。

他的外祖母便是歷史大名鼎鼎的神相許負,師從於大神級別的人物黃石公,因善於相面爲劉邦立過大功,19歲被漢高祖封爲鳴雌亭侯,許負爹許望封爲溫城侯,三位兄長封爲將軍。

到了郭解父親那一代,祖上的榮耀光環就消失已盡,自己在社會上的名望得憑自己打打殺殺得掙來。到了郭解時,更是這樣,也許是自小受父親影響,他性情勇狠。人本來就長得短小精幹,而且話也不多,主要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那真叫一個狠角兒。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人狠話不多"的"平頭哥"式人物。

郭解作爲一個狠角色,他年輕的時候,打架鬥毆,被官府通輯,那是家常便飯,至於窩藏要犯、盜墓挖墳、私鑄錢幣等等作奸犯科之事,對他來說,更是如數家珍。這麼說吧,以郭解的罪行論,他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的。可是這傢伙運氣好,每逢大難總能遇到大赦而化險爲夷。

等到年齡大了,郭解學會了把自己的戾氣隱藏起來,搖身一變,成了大俠般的人物。

等到年齡大了,郭解學會了把自己的戾氣隱藏起來,搖身一變,成了大俠般的人物。他視錢財如糞土,經常慷慨賙濟別人,並且常常行俠仗義,救他人於危難,特別是他利用自己的江湖地位,處理了許多類似前文中提到的"兩大家族矛盾"和"他姐姐兒子"的事,完全成了"大哥大"。

這次郭解不想背井離鄉遷往茂陵,經過一系列地"給個面子",居然通過衛青把關係走到了漢武帝跟前,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手眼通天"嘛。

衛青的真正用意

不過,江湖傳言是江湖傳言,具體的事情咱們還得具體分析。衛青作爲國家的大將軍爲什麼要給一個"社會人物"面子,這裏邊的道道還真值得品味。別人給郭解面子多少有些"怕"的成份在裏邊,可衛青至於怕他郭解嗎?不至於!兩人的實力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說白了,衛青替郭解求情這件事,不符合常理。

還是那句話,事出反常必有妖,衛青這麼做,必然有更深層次的目的。他作爲一個大將軍,必然有清晰的政治頭腦,他或許是在提醒漢武帝,郭解這樣的人是多麼地囂張,或許是在配合漢武帝,對類似郭解這樣的社會豪強進行打擊。

畢竟,衛青和漢武帝,人家纔是一家人,纔是利益共同體,你一個小小的郭解算哪苗蔥?

漢武帝的政治意圖

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他不可能因爲"鬥氣"而誅殺郭解,他殺郭解完全是爲了實現政治意圖。

首先把國內富豪和士紳之家都遷往茂陵附近居住,漢武帝這不是在小孩子"過家家",是以遷徙之名行打擊之實,他即位之初,天下豪強掌握着一大部分權力和資源,這嚴重侵犯了朝廷的利益。漢武帝將豪強遷往茂陵,其用意就是將這些人調離權力和資源中心,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行俠仗義的郭解,爲何最後下場卻很慘呢? 第2張

以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他不可能因爲"鬥氣"而誅殺郭解

郭解當然屬於這些富豪和士紳其中一員,那自然也就是漢武帝的打擊對象。原本漢武帝就正在爲打擊這些人而找茬呢,現在倒好,郭解自己送上門來,正如給了打瞌睡的人一個枕頭。

漢武帝當然不會客氣,什麼?郭解勢力集團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殺人,也還了得,他們眼裏還有沒有王法?

殺、殺、殺!

漢武帝不但殺了郭解,還將其滅族。

聽雪者說

說到底,郭解是漢武帝打擊豪強的炮灰,是漢武帝殺雞給猴看的那隻被殺的"雞"。郭解既不是什麼達官權臣,也不是世襲貴族,充其量,也就是個靠強取豪奪積累了些家財的"土豪"。

漢武帝殺郭解的原因,往小了說是在維護社會秩序和法紀,往大了說是在維護皇權的不可侵犯,皇權是統治階級絕不允許任何人染指的。

郭解後期經常去解決一些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代官府行事,替官府行使權力,自己儼然成爲了官府的代名詞,這是漢武帝絕對不能容忍的。這天下姓劉,不姓郭,這郭解大約忘了自己是誰。

雍正王朝的時候,年羹堯就是犯了類似的錯誤,在一次慶功宴上,雍正出於愛將之心,多次要求將領們卸下鎧甲,卻無人敢動。唯等年羹堯發話後,衆人才敢卸下鎧甲。很快雍正就讓年羹堯爲自己的"狂妄",付出血的代價。

郭解也許到死都沒有想明白,他真不該動那塊不屬於他的奶酪。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我們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我們的指間輕輕滑去。歷史的魅力就在於,我們讀的是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們研究歷史,是爲了傳承文化,更是爲了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