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單雄信爲何不投降?他的後人成了唐朝滅亡的因素

單雄信爲何不投降?他的後人成了唐朝滅亡的因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初期的政治環境極爲動盪,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各方羣雄迭起,皆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一統天下,坐上皇帝的寶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對於李世民來說,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盛景,將我國社會推向新的發展巔峯,但在其上位前所做出的許多行爲,卻未能得到百姓們的支持。可在其上位後,卻憑藉自身實力,贏得百姓一致讚揚。

可在隋唐時期,卻曾出現過這樣一次特殊的事故。作爲一位英雄人物,單雄信被李世民冤殺,而在隱忍250年後,單雄信的後世子孫親手滅掉大唐統治。爲何上位後的李世民會選擇將單雄信殺害?他們兩人之間,究竟有着怎樣的過節呢?

作爲隋唐時期的著名英雄人物,單雄信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公元613年時,單雄信等人蔘與到聚衆起義的隊伍中。隨着時間的推移,瓦崗勢力逐漸擴大,基於這一原因,隋朝統治岌岌可危,越來越多的英雄好漢參與到起義隊伍中。

作爲翟讓的心腹,單雄信和徐茂公在瓦崗軍之中有着較高的地位。可在李密設計殺害翟讓,併成爲瓦崗軍新任首領後,徐茂公和單雄信卻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現。當時,心繫翟讓的徐茂公寧願自己負傷,亦不願領翟讓受到任何傷害,可單雄信卻爲自己日後的榮華富貴,選擇投降李密,並做出跪地求饒之舉。

在很多人看來,單雄信的所作所爲並不是一個英雄應有的舉動,可基於單雄信出色的軍事才能,最終,李密將單雄信收歸麾下。儘管如此,李密仍未取得最後的勝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當中,由李密所帶領的瓦崗軍並非最爲強勁的隊伍,在瓦崗軍起義失敗後,李密便決定投靠王世充。

按理來說,徐茂公和單雄信應該有着共同的政治選擇,可單雄信卻與徐茂公就此分道揚鑣,而後,徐茂公跟隨李世民,單雄信則選擇跟隨在王世充的手下。對於王世充來說,能夠得到這樣一位猛將顯然十分難得,自此之後,單雄信被封爲大將軍,經常帶領將士們衝在戰場一線之上。

曾經,在單雄信帶兵與李世民作戰的過程中,曾幾度有着獲勝的希望,但在徐茂公的支持下,李世民最終全身而退,得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等人勢力範圍越來越廣,而王世充則逐漸衰微。最終,無法抵擋李世民等人攻擊的王世充徹底落敗,而單雄信則選擇帶兵投降於李世民的手下。

單雄信爲何不投降?他的後人成了唐朝滅亡的因素

基於此前的經歷,徐茂公對單雄心有着極爲深厚的感情。在單雄信投降後,徐茂公曾多次出面請求李世民不要將其殺害,可對於李世民而言,他並不想要這樣一位不忠不義的將領,即使單雄信有着出色的軍事才能,但他的不忠不義性格,卻會對未來的國家統治造成巨大威脅。

基於這一原因,李世民決定將單雄信處死。想到此前的並肩作戰經歷,徐茂公決定偷偷照顧單雄信的妻兒,保住單家的血脈。可他的這一行爲,卻爲唐朝統治埋下禍根。

其實,李世民並非記仇之人,在其在位期間,凡才華出衆之人皆能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而單雄信的兒子亦不例外。可單家人並未因單雄信之子得到重用而放下仇恨。在唐朝統治晚期,黃巢起義的爆發致使國家陷入混亂中,而在黃巢起義內,單雄信的第十一代子孫單興、單旺、單茂、單盛加入其中,並對唐朝統治造成極大威脅。

黃巢起義後,唐朝統治所受到的打擊極爲沉重,此前盛唐的局勢一去不返,單家子孫隱忍250年的復仇,使得大唐正式走向滅亡。

單雄信爲何不投降?他的後人成了唐朝滅亡的因素 第2張

結語

對於單雄信來說,之所以他會遭到李世民的殺害,與其性格上的不忠及對政治局勢的錯誤認知有着密切聯繫。從唐朝後期的發展態勢上便能感受到,大唐的滅亡並不完全來自於單雄信後人的報仇行爲,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盛唐景象便不復存在,唐朝的滅亡也已出現端倪。可見,在對歷史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任何一件歷史故事的背後都隱藏着諸多事實原因,若僅憑主觀意識對歷史加以判斷,則會令我們錯失許多歷史真相,進而無法真實地瞭解歷史背後的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