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慈是斷案高手嗎?其實很多案子並不是他的

宋慈是斷案高手嗎?其實很多案子並不是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洗冤集錄》作者宋慈和包青天包拯,哪個纔是名副其實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我們先來看名頭最大的包青天。在我們印象裏的包青天,大多來自各種小說,以及相關的影視作品,尤其是金超羣老師的包青天,更是深入人心。(據網友統計,僅金超羣版的包青天,就已經超過了500集了)。

不過查閱了相關資料以後發現,有關包青天的傳說,很多都是杜撰,比如他面黑如墨,腦門上還有一個月牙,在他存世的畫像中,這些都是不成立的;而有關他的身世,史書記載和小說演義區別也很大,在小說中,包青天是由嫂子撫養長大,但在《宋史》等資料中,包青天畢業參加工作多年以後,他的父母纔去世。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包青天曾老來得子,因爲他去世得早,所以他的幼子是由其嫂子帶大。而包青天最出名的兩個案件“鍘美案”和“狸貓換太子案”,其實也都是杜撰,其實就連展昭、公孫策,以及那三口鍘刀,其實也都是杜撰。而有關包青天的案件中,真正需要抽絲剝繭去破案的,幾乎都沒有正史記載,那麼包拯爲什麼後來會成爲“神探”呢?

駱駝認爲這主要和兩個原因有關,第一是包青天本人比較廉潔自律,無論是在朝堂還是民間,口碑都算不錯。第二包青天在大宋最出名的事,是“反腐倡廉”,據《宋史》等正史記載,包青天曾在工作中,對朝廷中的貪腐行爲深惡痛絕,並曾多次向貪官開刀。而貪官被嚴懲,最開心的是文人和百姓,因此這些人就非常願意爲他傳名,以至於包青天這個“紀檢委書記”慢慢就變成了破案高手。

說完了包青天,咱們再來聊聊宋慈,如果不是前幾年的《大宋提刑官》熱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宋朝還有宋慈這麼一號人物,不過電視劇畢竟是文藝作品,它雖然源於生活,但是往往又高於生活,因此《大宋提刑官》裏的宋慈,和正史中的宋慈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爲了更好地瞭解宋慈,駱駝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宋慈這人的人生經歷。

宋慈是斷案高手嗎?其實很多案子並不是他的

宋慈這個曾經一度不被大家熟知的人,其實很有來歷。他的祖上比較出名的,是唐朝時,和房玄齡等人並稱爲“唐代四大賢相”之一的宋璟。在宋璟之後,宋家雖然沒再出什麼特別牛的人物,但是他家做官的人,卻基本上是層出不窮。到宋慈父親父宋鞏這一輩時,也是體制內的人員,而且宋鞏還曾掌管過刑獄,不知道宋慈後來從事類似工作,是家傳,還是父親的職業讓他產生了興趣。

宋慈所處的時代,是儒家分支理學的強勢期,而且理學的奠基人朱熹還是宋慈的老鄉,因此根據史書記載,宋慈受理學的影響很大。宋朝的理學除了在哲學上有着非凡意義之外,它在實務上也非常有意義,比如理學強調的“格物致知”,這個詞的意思有很多,但是唯一不變的是要求學習理學的人,要懂得探究事物的內在道理。這個觀點對於宋慈後來的工作,應該也有一定的影響。

宋慈最初的工作本來是文職,但是因爲他上任的地方有匪患,所以他只好硬着頭皮進行平匪,不知他從哪學來的本事,竟然在和山匪的作戰過程中,他還榮立了“軍功”,除了他跟着宋鞏接觸刑獄之外之外,他還在榮立軍功之後,跟着江西提點刑獄使葉宰接觸過刑獄,不過當時他的身份只是一個幕僚。

宋慈除了給葉宰做過幕僚之外,他還給很多人做過幕僚,從他在這一階段,收穫了“忠勇過武將”的評語看,宋慈膽氣應該不小,而且可能還是練家子。公元1240年,年過知天命之年的宋慈,才真正開始接觸刑獄,而在他掌管刑獄的第一年,他就處理了200多名案犯,不過此時的他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斷案天賦,因爲他當時從事的幾乎都是管理協調工作。

後來他雖然輾轉各地,但是主要工作還都一直是司法口,不過從他的工作履歷上看,他在此期間,從事的也多是管理工作,在各類文獻中,並沒有過多他親自破案的正史記載。那麼他又是怎麼成爲“神探”的呢?這還要從一本書說起。

宋慈在司法口工作時,曾編纂過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洗冤集錄》,駱駝之所以用編纂,而不用寫,是因爲宋慈在這本書的序中,寫得很明白,這本書是他“薈萃釐正”(收集整理),並增加了他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得,並非完全是他原創。這一點從他多年從事司法口的管理工作來看,應該是可以說得通的。

宋慈是斷案高手嗎?其實很多案子並不是他的 第2張

也就是說,讓宋慈“封神”的這本《洗冤集錄》,並不是完全根據宋慈本人的實際經歷所得,而是融匯了很多他聽到或見過的案例,如果這本書放到現在,更像是一本經過宋慈增補刪減的“文集”。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由此得出,宋慈其實不是一個神探,而只是一個善於總結的官員呢?

因爲根據史書記載,宋慈是一個對於刑獄非常審慎的人(史書記載他:於獄案,審之又審),他既然敢於把這些刑獄相關的資料編輯成書,那麼就說明即使書中的一些案例最初不是由他而來,但他極有可能做過相關驗證,要不以他的爲人,他不會弄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到這麼重要的書裏(不過以當時的科學條件,可能定也不會毫無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