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第一次“清君側”發生在什麼時候?它又是怎麼結束的?

歷史上第一次“清君側”發生在什麼時候?它又是怎麼結束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的“清君側”是指清除皇帝身邊的親信或者奸臣,《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有云:“此逐君側之惡人。”而唐·李商隱更是在《有感》一詩種寫到:“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歷史上第一次“清君側”發生在什麼時候?它又是怎麼結束的?

歷史上第一次“清君側”發生在什麼時候?它又是怎麼結束的?

早在劉邦建立西漢時,西漢就延續了周朝的分封制,將治下的土地都分封給有功之臣以及皇室宗親。但隨着各地的諸侯王經營的時間越來越長,就越發不尊重皇帝了。所以漢景帝即位後,在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下,決定削弱各諸侯王的勢力,將權利歸於中央。於是在景帝二年,根據晁錯的《削藩策》,先後削去了楚王劉戊的東海郡,趙王劉遂的河間郡、膠西王劉昂的六個縣。

但在漢景帝削至吳王劉濞的封地時,就遭到了劉濞的武裝反抗。之後,劉濞更是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然反叛,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向着都城長安進發,拉開了震驚當時的“七國之亂”的序幕。

漢景帝得知消息後,就招來晁錯商量平叛的事宜,晁錯說:“陛下,這時候您應該御駕親征,長安由臣守着。”但漢景帝卻不想,於是問計曾當過吳國丞相的袁盎,袁盎說:“七國叛亂的原因在於晁錯,只要殺了晁錯,並恢復七王原來的封地,那麼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消除叛亂。”

歷史上第一次“清君側”發生在什麼時候?它又是怎麼結束的? 第2張

漢景帝思考良久,決定犧牲晁錯來換取七王退兵。可惜的是,即使將晁錯腰斬於東市,也無法滿足叛軍的要求,因爲這時候,七王已經有改朝換代的想法了。所以,漢景帝便派周亞夫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去抵禦七國聯軍,然後在與樑王劉武聯手之下,僅不到三個月,就將這場叛亂給平定了。

至此,歷史上的第一次“清君側”就這樣失敗了,而且還爲漢武帝能推行“推恩令”這個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