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尊王攘夷”是誰提出來的?“尊王攘夷”發生在什麼時候?

“尊王攘夷”是誰提出來的?“尊王攘夷”發生在什麼時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尊王攘夷”是誰提出來的?“尊王攘夷”發生在什麼時候?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尊王攘夷,很多人也許聽說過,這是春秋時期出現的一種思想,當時的王指的自然就是周天子,而夷指的就是外族,是相對於當時的非周朝地盤的國家來說的。而且,這種思想後來也流傳到了其他的很多國家,影響了其他國家的格局。那麼,這種思想究竟是誰提出來的呢?在當時又會對周王朝有什麼樣的影響,對周天子有什麼影響嗎?

“尊王攘夷”是誰提出來的?“尊王攘夷”發生在什麼時候?

尊王攘夷的故事首次出現在中國東周的春秋時期,而“尊王攘夷”這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維護君王的統治,排斥外族的侵略。而春秋時期執行這個尊王攘夷的主人公就是齊國的第一位霸主,齊恆公。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過廢除太子的動向,但是被齊恆公得知了。於是齊恆公率領諸侯君主在首止同周惠王會盟,齊恆公以天下諸侯的意向,確立了周朝太子的正統地位。第二年,考慮到當初會盟首止時,鄭國不出會,齊恆公率領聯軍前去討伐鄭國。後來周襄王即位,齊恆公同諸侯一同於周襄王的使者會盟,承認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在葵丘齊恆公和魯國、宋國、曹國等諸侯國會盟,見證了宰孔代表周王封齊恆公爲諸侯長,由此春秋出現了一霸。

齊恆公身爲春秋諸侯長,有着維護華夏文明的責任。當山戎發兵攻打燕國的時候,燕國抵擋不住,燕國國君向齊恆公求救。於是齊恆公排兵攻打山戎,一直打到了孤竹,將山戎逐出燕國國境。當山戎攻佔了刑國,毀掉了刑國都城後,齊恆公率軍救刑國。齊國軍隊又一次成功擊退山戎,還幫助刑國在夷儀建立了新的都城。另外齊恆公還率聯軍伐楚,逼迫楚國向中原的周王室進貢,楚國也加入了齊國的聯盟中,尊齊國爲諸侯長。

齊恆公的尊王攘夷一方面成功阻止了外敵對華夏文明的侵襲,另一方面也爲齊國的霸業顯得更加合理合法,後世就很多諸侯王效仿齊恆公。

“尊王攘夷”是誰提出來的?“尊王攘夷”發生在什麼時候? 第2張

背景

周朝,自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權威大大減弱,諸侯國內的篡權政變和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不斷髮生。與此同時邊境族羣趁機入侵,華夏文明面臨空前的危機。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尊崇周天子,並數次發動幫助諸侯國攘斥夷狄戰爭而大獲讚賞,其事蹟被後世稱爲尊王攘夷。

尊王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次年 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爲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魯僖公四年(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爲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魯僖公九年(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召開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周襄王派宰孔參加,並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

“尊王攘夷”是誰提出來的?“尊王攘夷”發生在什麼時候? 第3張

攘夷

公元前663年(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 [6-7] 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爲邢國建立了新都。 [8] 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

公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爲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爲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評價

尊王攘夷在中國歷史上多爲正面評價。如孔子稱讚管子尊王攘夷的功績:“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朱熹亦稱其“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顧炎武更稱其“春秋之義,尊天王攘夷狄,誅亂臣賊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諸侯以尊王的名義互相討伐爭戰,稱霸稱雄,東周歷史上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屬“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義擴張自己利益的的行爲,但並非攘夷,而是華夏諸侯國之間的內戰。諸侯爭霸的行爲,正是孟子所說的“春秋無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