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相對於項羽而言,爲何說劉邦最可貴的是擅長搞團結?

相對於項羽而言,爲何說劉邦最可貴的是擅長搞團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身上有着善於識人用人、善於納諫、百折不撓、敗而不餒的品質。那麼除了這些,劉邦的人格里面還有哪些方面值得人一直追隨他而在他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依舊不離不棄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相對於項羽而言,爲何說劉邦最可貴的是擅長搞團結?

一個人的品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當然劉邦的文化與道德素養是不高的,但劉邦的情商高,情商高表現在哪個方面呢?善於團結人,就是劉邦個人品質裏最爲難能可貴的的。

翻翻開史書,不難得知劉邦抓住了秦末亂世的良好時機並團結了一羣志向道和的人才纔是劉邦最終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劉邦身上最可貴的是最擅長搞團結。爲何這麼說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個“地痞、無賴”的形象,相對於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項羽來說,劉邦的形象無疑是矮了一截,但這不妨礙劉邦成大業。

相對於項羽而言,爲何說劉邦最可貴的是擅長搞團結? 第2張

劉邦喝酒愛賒賬、不尊重讀書人,有時候還很多疑(參考剪除異姓王、迫害蕭何等),快到50歲 了纔敢乘勢而起,聚衆起義。

劉邦的身份本是個秦朝的小小亭長,沒有權勢、沒有背景、沒有實力的他爲何有這麼強大的人格魅力,讓那麼多人願意追隨他一起在造反呢?

關鍵就是一個團結,在芒碭山的時候劉邦私自放了要到驪山服役的囚犯,自己也逃到山中躲了起來,後來逃跑中的囚犯中有十多人願意跟隨他一起,這些人後來也成爲了劉邦起義的部分勢力。

早在沛縣的時候,劉邦拉攏了多少人,全都是以前一起吃肉喝酒的朋友,比如屠戶樊噲、馬伕夏侯嬰、賣布的灌嬰、吹喪的周勃、縣中的小吏蕭何和曹參等等,爲什麼這些人能一直在劉邦身上不離不棄,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只有劉邦能團結他們,能給他們想要的,換做其他人真做不到。

相對於項羽而言,爲何說劉邦最可貴的是擅長搞團結? 第3張

比如陳平,劉邦還是能團結一切來自於敵人陣營的謀士良將。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於是漢王疑之。

劉邦起先也是懷疑陳平,但陳平說,“我空身而來,不接受錢財便沒有辦事的費用。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采納的,希望大王採用;假若沒有值得采用的,錢財都還在,請允許我封好送回官府,並請求辭職回家。事後劉邦不僅沒有怪罪陳平,反而重用厚賞了他,劉邦善於團結人,哪怕這個從相項羽陣營裏過來的品行不好的人。陳平後來施反間計成功離間了項羽與范增,並解了滎陽之圍、智擒韓信、白馬之圍等等,可見陳平對劉邦的作用僅次於張良而已。

相對於項羽而言,爲何說劉邦最可貴的是擅長搞團結? 第4張

再比如韓信,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之時,前有武涉後有蒯通勸說韓信自立,三分天下。

韓信卻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衆,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纔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劉邦靠着強大的人格魅力,團結拉攏韓信,讓韓信在有能力自立並三分天下的形勢下,始終不棄劉邦,最終幫劉邦消滅了項羽。

總結:後世之人都稱劉邦是‘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四年仗,勝少敗多的劉邦最後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不僅是因爲劉邦貧賤的出身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更是因爲他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敵人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