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參有哪些功績?他的功勞有韓信多嗎?

曹參有哪些功績?他的功勞有韓信多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參是西漢開國功臣,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早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劉邦定位:功狗第一

隨着不可一世的項羽自刎在烏江之畔,紛紛擾擾的天下也漸漸安定下來,接下來便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不過,一年多的討論下來,結果卻出乎將軍們意料:一向不曾上過戰場的蕭何,居然要受封最多的食邑。衆將議論紛紛:“我們披堅執銳,攻城略地,多的經歷了上百戰,少的也有幾十場。而蕭何一仗都沒打過,僅僅寫寫文章,發發議論,食邑卻比我們還多,這是爲什麼?”

漢高祖反問:“諸君會打獵嗎?”衆將答道:“當然會。”漢高祖繼續說:“打獵的時候,獵人指揮獵狗,獵狗追殺走獸。用打獵來比喻,諸君是獵狗的功勞,蕭何是獵人的功勞。況且諸君追隨我的時候,都是獨自一人或者寥寥兩三人,只有蕭何舉族追隨,這個功勞我也是記着的。”羣臣默不敢言。

等到列侯封賞完畢,來排定功臣名次的時候,衆將終究還是心裏不服,便推出曹參來打擂臺。“曹參攻城略地,功勞最多,再看看他身上的七十多條傷疤,像不像是功臣第一的樣子?”但是漢高祖有心想讓蕭何排名第一,只不過一番說辭之前已然用掉,苦思冥想之際,貼心小棉襖鄂君出現了。

“曹參雖然有野戰略地的功勞,但也只是一時之功。陛下和項羽爭霸五年,多少次被打得全軍覆沒,孤身逃亡,蕭何總是能在危急時刻把數萬大軍送到陛下身邊。楚漢兩軍在滎陽長年對峙,沒有現成的糧食,全靠蕭何從關中輸送,軍糧才從不缺乏。不論漢軍在前線敗了多少次,但蕭何保全了關中,就有着捲土重來的資本,這纔是萬世之功。一時之功又怎麼能和萬世之功相比呢?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於是,蕭何榮膺了“功臣第一”的美名,曹參卻徒留“功狗第一”的諢名。那麼,這位被功臣們推薦出來,“功最多,宜第一”的曹參,究竟功績如何呢?

一身轉戰三千里,克城無數

曹參,秦朝時擔任沛縣的獄掾,當時蕭何是沛縣的主吏掾,兩人都是沛縣威望顯赫的官吏。漢高祖劉邦從沛縣起兵時,曹參以中涓的身份追隨,接下來便是戎馬半生。攻擊胡陵、方與,大破秦泗水郡監的軍隊。向東攻下薛,在薛城西攻擊秦泗水郡守的軍隊。再次攻打胡陵,取之。轉而去守衛方與,遇上方與叛變投魏,擊之;接着豐邑也叛變投魏,攻之。因功晉爵七大夫

在碭東擊敗秦司馬枿的軍隊,取碭、狐父和祁的善置。又進攻下邑以西一直到虞,攻擊了章邯的車騎部隊。攻擊爰戚和亢父,立先登之功,晉爵五大夫。向北救援阿,攻擊章邯的軍隊,破陣,追逐敗軍直至濮陽。攻打定陶,奪取臨濟。向南救援雍丘,擊敗李由的軍隊,斬殺李由,俘虜秦侯一人。楚懷王封劉邦爲碭郡長後,曹參受封爲執帛,號建成君,升遷爲戚公。

然後隨軍在武城南擊敗秦東郡尉的軍隊。在成陽南攻擊王離的軍隊,在槓裏再次攻擊並擊敗了王離。追逐敗軍,一路向西追至開封,擊敗了趙賁的軍隊,把趙賁圍困在開封城內。向西在曲遇擊敗秦將楊熊的軍隊,俘虜秦司馬和御史各一人,升遷爲執珪。

隨軍攻打陽武,拿下轘轅、緱氏,封鎖黃河渡口,回軍在屍北擊敗趙賁的軍隊。隨軍向南攻打犨,在陽城城東與秦南陽郡守呂齮交戰,攻破敵陣、奪下宛城,俘虜呂齮,盡數平定南陽郡。隨軍向西攻打武關、嶢關,取之。先在藍田南攻擊秦軍,夜間又在藍田北發起攻擊,大破秦軍,隨即到達咸陽,滅秦。項羽到了關中,封劉邦爲漢王,曹參受封爲建成侯,一併前往漢中,升遷爲將軍。

隨軍平定三秦,先是進攻下辯、故道、雍、斄。在好畤南擊敗章平的軍隊,包圍好畤,奪取壤鄉。在壤東和高棟擊敗了三秦的軍隊,再次包圍章平,章平從好畤逃走。接着擊敗了趙賁和內史保的軍隊。向東奪取咸陽,改名爲新城。曹參率軍守衛景陵二十日,三秦派章平等攻打曹參,曹參出擊,大破敵軍。曹參獲賜寧秦爲食邑。

曹參以將軍的身份率軍在廢丘包圍了章邯,以中尉的身份跟隨漢王出臨晉關。到了河內,攻下修武,從圍津渡過黃河,向東在定陶擊敗龍且、項他的軍隊。向東奪取碭、蕭、彭城。攻擊項羽的軍隊,漢軍大敗逃跑。然後曹參以中尉的身份率軍包圍奪取了雍丘,擊敗了外黃、燕、衍氏的叛軍,在昆陽擊敗羽嬰,追擊到葉,回軍攻打武強,接着到達滎陽。

漢二年,曹參被拜爲假左丞相,駐軍關中。魏王魏豹叛漢,曹參以假左丞相的身份和韓信在東張擊敗魏將軍孫遫的軍隊。接着進攻安邑,俘虜魏將王襄。在曲陽攻擊魏王,一直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然後奪取平陽,俘獲魏王的家眷,盡數平定魏國,共五十二城。曹參獲賜平陽爲食邑。

接着跟隨韓信在鄔東擊敗趙相國夏說的軍隊,斬殺了夏說。韓信和常山王張耳率軍至井陘,攻打成安君,命令曹參回軍把趙國別將戚將軍圍困在鄔城中。戚將軍突圍逃跑,曹參追擊並斬殺了他。然後曹參率軍抵達敖倉漢王的營地。

韓信打垮了趙國之後,繼續向東攻擊齊國。曹參以右丞相的身份歸屬韓信,攻破了齊國曆下的軍隊,奪取了臨淄。回軍平定濟北郡,攻打著、漯陰、平原、鬲、盧。又跟隨韓信在上假密大破龍且的軍隊,斬殺了龍且,俘虜了將軍周蘭。平定了齊國,共得到七十餘縣。俘獲了原齊王田廣,齊相田光、齊守相許章和齊膠東將軍田既。韓信成爲齊王后,率軍抵達陳,與漢王一起擊敗項羽,曹參留在齊國平定尚未歸服的地區。

滅項羽之後,韓信轉封爲楚王,漢高祖的庶長子劉肥成爲齊王,以曹參爲齊相國。後來以齊相國的身份參與平定陳豨、黥布的叛亂。司馬遷總結曹參的戰功:總共攻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丞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

曹參有哪些功績?他的功勞有韓信多嗎?

少謀劃,強執行,是最好的副手

縱覽曹參的征戰經歷,或許沒有“一劍曾當百萬師”,卻也是實實在在地“一身轉戰三千里”,平定兩國一百二十二縣,如此功勞恐怕也只是略輸秦時掃平燕、趙、楚三國的名將王翦了。但是再仔細琢磨一下,又不難發現,以滎陽之戰爲界,之前起沛縣、破咸陽、入漢中、出三秦,曹參一直是在劉邦的指揮下作戰,所以功勞雖多,但在最後的戰功總結中能被太史公認可的,卻僅有雍丘之戰俘獲秦侯一人,曲遇之戰俘獲秦司馬、御史各一人,陽城之戰俘獲秦南陽郡守呂齮寥寥數筆,是不折不扣的“獵狗之功”。

滎陽之戰後,曹參平魏五十二縣、定齊七十縣,於是有了“兩國一百二十二縣”的偌大功勞。然而,天下人都知道,這一路滅魏、破趙、攻代、收燕、平齊的,是那個國士無雙的韓信。這一時期,曹參又是在韓信的指揮下作戰,實際上仍舊是“獵狗之功”。只不過後來韓信成了長安城中的不囚之囚,而曹參才得以繼承這滅魏平齊的榮耀。

其實,漢高祖劉邦心中對定鼎天下中最重要的功臣早已心中有數: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的蕭何;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三人而已。論功封侯之時,漢高祖曾經讓張良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作爲封地,但張良卻最終僅要求以留縣作爲自己的封地,主動退出了對第一功臣的爭奪。曾經的齊王、楚王韓信此刻已是罪人一名,自然不可能成爲第一功臣。獨獨剩下的蕭何,早就在這場比賽中不戰而勝了。

而曹參,當他決定來爭奪第一功臣的名號時,就註定了這是一場自取其辱。因爲此刻的他,終究只是個頂着別人功名的“功狗”而已。

蕭規曹隨

論功之後,曹參繼續返回齊國擔任相國,以黃老之術,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漢孝惠帝二年,蕭何去世,臨終前推薦曹參繼任漢相國。再入長安,事過人非,曹參卻沒有更改任何蕭何制定的法規。但對曹參來說,這一次的一如既往,卻又着實與以往大不相同。

這一次,他是因爲自己治理齊國的功績才成爲這全天下的相國。這一次,他已是一名“獵人”,他通過自己的治國經驗,判斷蕭何的法規確實適合這個剛剛從戰亂中恢復的天下,所以才決定一切無所改變。這一次,他爲國家帶來了清淨合道的環境,於是天下安定,百姓稱頌。這一次,他終於真正與傳奇並列,成爲了千古流芳的“蕭曹”之一。

曹參是怎麼做到始終被劉邦信任的?

一、不爭功

曹參是劉邦手下一員猛將,而且資格很老,立功很多,這個是被大家公認的,相信劉邦也認可。劉邦很清楚曹參的功勞,但他覺得蕭何的功勞更大。所以他說蕭何是功人,這幫猛將是功狗。曹參是功狗中的第一。關內侯鄂君甚至提出觀點,沒有曹參等人沒有任何問題,但沒有蕭何就沒有漢朝,將蕭何拔高到這個高度。

可以看出當時誰該定第一爭的是何等激烈,而且派系也十分清晰。最後劉邦確定蕭何定功第一,曹參第二。在《史記》中根本找不到曹參對定功勞排位的意見,包括反對,或者支持的聲音。曹參對一切都沒有任何意見。但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一開始曹參與蕭何關係是很好的,但後來關係並不好。

所以對自己有隙之人排在第一位,沒有任何反應,曹參的行爲值得我們深思。當時肯定有人說曹參太傻了。漢初三傑什麼下場呢?韓信被誅殺,蕭何通過自污來保命,張良雖然置身事外,最後卻不得不選擇站隊,站到呂后那邊。唯獨曹參什麼事情也沒有,過的逍遙快活,始終受到劉邦的信任。

二、做實事

曹參身爲將軍,作戰十分勇猛,爲劉邦打下了很多城池,是劉邦手下得力的猛將。所以他做將軍很合格。因爲大家當時評定功勞之時都推他該排第一。後來蕭何當了丞相,他被劉邦安排到齊國當國相。從將軍身份轉向國相,曹參也乾的很好,真正實現上馬能打天下,下馬能治天下,文武都行。

齊國當時是劉邦的長子劉肥的地盤。曹參到達齊國之後怎麼治理呢?也很有意思的。第一步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找到了當地的父老,當地的儒生了解情況,也就是現在說的調研。第二步不是出政策,他聽說有一個人很賢明,這個人就是蓋公。他花了重金找到蓋公,讓他當智囊團。蓋公只給他這麼幾個字: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

曹參聽完覺得很有道理,他做出一個更驚人的舉動。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避正堂的意思就是讓出正廳,表示這個地方你作主,我聽您的吩咐。在齊國爲相九年,齊國一片太平,齊人都稱他是賢相。

曹參有哪些功績?他的功勞有韓信多嗎? 第2張

三、不圖名

低調的曹參在得知蕭何死後,就知道自己要去接任他的位置了。當曹參接任相國位置後,所有人包括皇帝都受不了。因爲這個傢伙什麼事情都不幹。有人想勸他,他就拉着一起喝酒,喝着喝着就忘記事情了。時間久了,也就沒有人說話了。但是漢惠帝受不了,因爲你這個相國太不負責人了,所以漢惠帝用了一句很重的話:何以憂天下乎。

當曹窋回家問父親,你到底在玩什麼呢?這個時候曹參彷彿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馬上把兒子打了一頓。理由很簡單,這事不該曹窋問,也不該他管,因爲越權了。所以無爲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一旦有影響無爲之事必會出手。最後漢惠帝與曹參的對話留下了蕭規曹隨的成語。

蕭何與曹參後來是有過節的,曹參接任之後,他完全有動機制定新的制度推翻蕭何的規定或報仇。但是曹參硬生生地讓皇帝說出自己不如蕭何的話。他沒有對蕭何的規定作出任何改動,這樣的代價就是人們只記得蕭何,忘記曹參自己到底做過什麼事情,感覺曹參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做。

人一般很難忍受被人認爲無能,逞能是人的本能。但曹參卻做到不逞能,情願被人認爲不能,而不願意爲了證明自己能而行事,這其實是對名的看破。曹參對百姓如此,對自己的手下,當有犯錯往往會採用什麼方式呢?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路不拾遺有二種方式,一種是用苛法讓人不敢拾,還有一種是民風淳樸真路不拾遺。不揭人小過,你能做到嗎?這是包容,只有包容纔有萬物。但很多人更喜歡除惡務盡,將他們推向對立面,使他們沒有機會改過,認爲只有這樣才能除惡,才能達到目的,才能構建自己認同的外界。惡是除不了,人善自然惡少了,而不是惡除了,人就善了,這就是曹參不爭名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