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狄仁傑有哪些功勞?武則天爲什麼那麼信任他呢?

狄仁傑有哪些功勞?武則天爲什麼那麼信任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說起狄仁傑,大家腦海裏浮現的肯定是電視劇《神探狄仁傑》裏那個胖胖的狄仁傑,他嫉惡如仇、爲人正直、深受百姓愛戴,並且武則天也對他十分信任。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是怎麼樣的呢?武則天爲什麼那麼信任他呢?狄仁傑和武則天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一、狄仁傑在唐高宗時就辦好事,有好名聲

狄仁傑是幷州太原人,在他小的時候就表現與衆不同。

當時門人中有被殺害的,官吏因爲這事來盤問,衆門人爭論不休,只有狄仁傑不被外界影響,依舊在看書。

官吏責備他,狄仁傑說:

“黃卷中方與聖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

狄仁傑的意思是自己正在書中與聖賢對話,沒空理會這些俗事。

狄仁傑後來被推舉爲人才,之後調升爲汴州參軍,但他的仕途並沒有就此一帆風順,中途遭到誣陷,但經過閻立本的詢問後,反而覺得他很有才能,極力推薦他做幷州法曹參軍。

之後不久,狄仁傑又升任大理丞,就在這期間的一年裏,他判完了積壓的案件,這些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之多,每一樁案件都落到實處,處置得當。

因爲這事,狄仁傑在百姓心目中樹立起威望,十分得民心,擁有了很好的聲譽,大家都稱他爲“平恕”,是執法公平的意思。

當時是唐高宗做皇帝,主持政事,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範懷義由於用斧誤砍昭陵的柏樹,引得唐高宗大怒,認爲昭陵柏樹被砍,使自己背上不孝的罵名,於是執意要把兩人給殺了。

這事看起來十分重大,但是按照當時的法律來判定兩人的罪責,兩人罪不至死。

於是狄仁傑開始心平氣和地和高宗講道理,他舉例說漢文帝時有人偷盜高廟玉環,漢文帝想要滅其族,但經過張釋之的勸解,最後只按照法律殺一人。

現在只不過是誤砍了一棵柏樹就要兩位大臣的性命,這實在是不合適。

於是唐高宗就赦免了兩人的死罪。

除了以上這件事外,狄仁傑還幫助唐高宗辦了很多事,比如狄仁傑出使岐州時,有數百逃兵搶劫過路人的財物,導致道路不通,官府抓到了幾個盜賊,嚴加審訊,但是其他的盜賊還在四處作亂。

狄仁傑認爲這些人之所以變成盜賊,是因爲走投無路了,於是就公佈自首的待遇,把捕捉到的都放了,讓這些盜賊互相告知,果然後來盜賊們都來自首了。

對於狄仁傑的辦案手段,唐高宗很是讚賞,於是就升遷狄仁傑爲度支郎中。

之後狄仁傑調入朝廷,拜爲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撫使。後又轉調文昌右丞,出任豫州刺史。

二、狄仁傑得到武則天重用,官至宰相

在唐高宗時,狄仁傑得到賞識,等到武則天當政時,狄仁傑更加得到信任和重用。

天授二年,狄仁傑以地官侍郎的身份,同時領風閣鸞臺平章事。武則天對狄仁傑說,說他在汝南有政績,但也有人詆譭他,問他想不想知道是誰?

武則天本來想賣個好,沒想到狄仁傑直接拒絕,說背後的詆譭之人不重要,說武則天如果認爲他錯,那他一定改正,如果武則天認爲他沒錯,那就是他的幸運。

因爲這件事,武則天認爲狄仁傑是一個忠厚有才能的智者。

狄仁傑有哪些功勞?武則天爲什麼那麼信任他呢?

1、狄仁傑智鬥來俊臣,幫助武則天匡正弊政

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左臺中丞來俊臣網羅罪名誣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傑、裴行本、司禮卿崔宣禮、前文昌左丞盧獻、御史中丞魏元忠以及潞州刺史李嗣真七人謀反。

這個來俊臣本來就是個酷吏,是個兇險邪惡之徒,他靠着告密、故意捏造各種罪狀致人死地來升官,一直連續升官至御史中丞。

這時候他又想用同樣的手段來給七人定罪,從而使自己獲得政績,爲了達到目的,來俊臣請奏武則天,希望武則天下令,給一經審問就承認謀反罪名的人減免死罪。

不得不說,來俊臣的這招殺傷力真的大,他引誘七人認罪,對於心理素質不行的人來說,無異於是最致命的一招,因爲只要承認謀反,就能免除死刑,也能免除酷刑。

狄仁傑一開始承認了謀反,來俊臣就讓人對他寬容些,放鬆了警惕,但是有個叫王德壽的屬官,他竟然對狄仁傑說,自己想要升官,沒有途徑,希望狄仁傑能攀咬楊執柔,從而使自己獲得政績。

狄仁傑聽了怒火中燒,一頭撞在柱子上,頓時血流滿面,他對王德壽說:

“皇天后土遣狄仁傑爲如此事!”

意思是皇天后土在上,竟然要我狄仁傑做這種事嗎?

狄仁傑態度這麼強硬,性子這麼剛烈,王德壽怕了,不敢再招惹他。

侯思止審訊魏元忠,魏元忠是個硬骨頭,寧死不屈,於是侯思止就特別生氣,讓人倒着拖他,魏元忠不僅不屈服,反而自嘲說就當自己從驢背上掉下來,被驢拉着走了。

侯思止更加憤怒,讓人繼續拖他。

狄仁傑已經承認謀反了,只等着接下來給他判罪,有關部門已經不再對他嚴加防備,這就給了狄仁傑機會,狄仁傑從被子上撕下來一塊帛,在上面書寫冤情,然後塞在棉衣裏。

狄仁傑對王德壽說天氣熱了,希望能將綿衣交給自己家裏人,去除裏面的絲綿,王德壽同意了,把狄仁傑的綿衣送到狄仁傑的家裏。

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到狄仁傑書寫冤情的帛書,拿着它去報告武則天,得到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看着帛書質問來俊臣,來俊臣還在那撒謊,說狄仁傑等人在監獄裏生活很安逸,不承認刑訊逼供。

武則天派通事舍人周綝去查問此事,周綝也不是個強硬的人,來俊臣臨時發給狄仁傑等人頭巾腰帶,讓他們排列站立給周綝查驗,周綝唯唯諾諾根本不敢看。

爲了證明狄仁傑確實承認謀反,來俊臣還僞造狄仁傑等人的《謝死罪表》,讓周綝上奏博得武則天的信任。

不過來俊臣不幹人事,老天爺也看不下去了,這樁冤案註定成不了。

當時樂思晦的兒子還不滿十歲,他被籍沒入司農寺爲奴,要求上告,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

武則天問他有什麼事,他說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了,家裏敗落,說大唐的法律爲來俊臣等人玩弄而武則天不知,如果武則天不相信他的話,可以找任意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員交給來俊臣,說他們謀反,沒有一個在來俊臣手裏會不承認謀反。

武則天這時候心裏纔有些醒悟,她召見狄仁傑,問他爲什麼承認謀反,狄仁傑說不承認小命就不保了,武則天又問爲什麼要作《謝死罪表》,狄仁傑說沒有。

武則天出具奏表,經過覈實,才發現這份奏表是僞造的,被來俊臣等人誣告的七個家族這才被釋免了,逃脫了一劫。

事後,七人都被降職,但來俊臣和武承嗣還是死咬住七人不放,要求武則天把他們處死,武則天不同意。

來俊臣又特別提出裴行本罪惡最嚴重,要求將他處死,秋官郎中徐有功對他進行反駁,說:“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將順,虧損恩信。”

除了來俊臣,還有周興、萬國俊、劉光業、王德壽等人,都兇殘暴虐,製造冤假錯案,用來升官,動搖朝廷。

後來,來俊臣被在鬧市處死並暴屍,無人不拍手稱快。

2、狄仁傑勸說武則天,皇位傳兒子不傳侄子

因爲狄仁傑幫助武則天看清了來俊臣等人的真面目,肅清了奸臣,武則天對狄仁傑很是信任。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意圖謀奪太子之位,多次指使人去勸說武則天,說自古以來天子沒有把皇位傳給異性人的。

武則天聽後猶豫不決,狄仁傑則對武則天說:

“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爲天子而祔於廟者也。”

狄仁傑的意思很明確,如果武則天把兒子立爲繼承人,那麼等她百年之後可以配享太廟,代代相傳,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那麼從沒說過侄子當了天子姑姑配享太廟的!

狄仁傑的一番話讓武則天醒悟過來,雖然嘴上依然說着這是家事,不希望狄仁傑干涉,但心裏基本已經有了主意。

之後有一天,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夢中一隻大鸚鵡兩翼都折斷了,不知是何意。

狄仁傑解釋說武是武則天的姓,兩翼是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如果武則天重新啓用兩個兒子,那麼兩翼就將振作起來。

經過狄仁傑的這番忽悠,武則天終於打消了立武承嗣和武三思爲太子的主意。

武則天頓悟,派人去迎接廬陵王,廬陵王回來後武則天把他藏在王帳中,然後召見狄仁傑來說廬陵王之事。

廬陵王就是太子李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

武則天讓廬陵王出來,並對狄仁傑說:“還你皇太子。”狄仁傑當即跪拜叩首,並說太子回來了,卻沒人知道,要怎麼才能讓人知道呢?

於是武則天讓廬陵王住在龍門,然後按禮數迎接回宮。文武百官以及百姓們聽聞此事,都十分高興。

當初,吉頊、李昭德多次請求太子回宮,可武則天就是不答應,只有狄仁傑用母子之情勸說武則天,武則天才被感化,恢復了李唐繼承人的資格。

3、規勸武則天大赦河北,任用契丹降將建立功勳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入侵趙、定等地,燒殺搶掠。

武則天下詔任命狄仁傑爲河北道行軍元帥,讓他見機行事。

當時突厥殺死所掠男女一萬餘人,狄仁傑去追卻沒有追上,當時當地的百姓多被突厥人脅迫,當突厥人走後怕被殺,於是就都逃跑了。

狄仁傑上疏說敵虜入侵,百姓有的被迫脅從,有的接受了僞官職,有的官吏侵佔漁利,州縣的苛捐徭役,嚴刑拷打,百姓只好不遵循禮儀,爲的是好活命。狄仁傑希望武則天能大赦河北,一個都不要問罪。

武則天下詔認可。

狄仁傑還朝,拜爲內史,武則天駕幸三陽宮,羣臣跟隨,武則天特意給狄仁傑賜顯眼的位置,對他的禮遇和恩寵超出尋常人,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

這時,李楷固、駱務整討伐契丹,攻克,在含樞殿獻俘獲,武則天十分高興。這兩人是契丹李盡忠的部下,李盡忠入侵時,李楷固多次多次跟隨,後來投降了大唐。

本來按照大唐律令,兩人應該被判死罪,狄仁傑認爲他們驍勇可以留用,這樣兩人一定會對武則天感恩戴德,然後爲大唐征戰沙場。

現在兩人凱旋而歸,果然如狄仁傑當初所言,爲此武則天特別讚賞狄仁傑的知人善用。

三、武則天對狄仁傑敬重有加,是君臣也是知己

都說男女之間沒有絕對的友誼,但是武則天和狄仁傑這對異性君臣,卻在爲國爲民處理朝政大事相處中,成爲了知己。

與其說武則天對狄仁傑特別恩寵,倒不如說狄仁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武則天。

武則天常常稱狄仁傑爲國老,而不是直呼其名。

狄仁傑性格耿直,常常在朝堂上直言勸諫,武則天也常常採納他的建議,儘管這麼做武則天違背了自己的本意。

狄仁傑因爲年紀大了,多次提出要退休,但是武則天就是不肯。但武則天還是很體恤狄仁傑的,每次狄仁傑入朝參見,武則天都阻止他行跪拜禮,另外武則天還免去了狄仁傑在宮中輪流值班的義務。

狄仁傑有哪些功勞?武則天爲什麼那麼信任他呢? 第2張

武則天說:

“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由此可見,武則天對狄仁傑有多敬重,這份敬重中除了有對一位老臣的體恤,想必也有對知己的感謝。

聖歷三年,狄仁傑去世,享年71歲,得到善終。

狄仁傑死後被追贈文昌右相,諡號爲“文惠”。而他向武則天推薦的張柬之、姚元崇、桓彥範、敬暉等人,後來都成爲唐朝名臣。

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傷心不已,她流着眼淚說:

“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武則天覺得狄仁傑一去世,朝廷就再也沒有可以倚仗的德高望重的老臣了。

此後朝廷一遇到大事,羣臣想不出主意來,武則天就會想到狄仁傑,覺得狄仁傑走得太早了,是大唐的一大損失。

狄仁傑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但他爲大唐做的貢獻,留下的那些故事一直爲世人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