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林黨的形成與顧憲成有什麼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東林黨的形成與顧憲成有什麼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林黨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晚明時期有這樣一股政治勢力,他們好像什麼都支持,又好像什麼都反對,他們總會幹一些自相矛盾的事情,讓你對他們存在的意義始終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說,他們師承於王學,卻又極力反對王學;他們認同張居正改革,卻又強烈反對張居正奪情;他們期盼皇帝勤政,卻又不想讓皇帝什麼都管;他們反對內閣專權和宦官干政,卻又一心想讓自己在朝中一家獨大;他們在萬曆時期的國本之爭中堅持嫡長制,卻又在南明初期的皇位之爭中大力鼓吹立賢。

這股政治勢力被後世稱爲‘東林黨’,他們可以說是晚明時期最特殊的一股政治勢力,關於他們的形成,還得從一個人說起。

東林黨的形成與顧憲成有什麼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這個人叫顧憲成,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是整個晚明史中極其重要的一個人物。

顧憲成六歲時被父親顧學送入私塾讀書,學習四書五經這些儒家典籍。十五歲時, 自題其壁 “讀得孔書纔是 樂, 縱居顏巷不爲貧 ”, 可見其讀書志向 。二十歲時拜王陽明再傳弟子薛應旂的弟子張淇爲師。二十一歲時直接跟隨薛應旂學習。由此可見,顧憲成與後來多數東林黨骨幹一樣,都是師承於王學。

萬曆八年(1580年),三十歲的顧憲成考中進士,隨後被授予戶部廣東司主事的職位,開始了他起起伏伏的宦海生涯。

顧憲成入仕之時,正值晚明政治和思想上的一個混亂期。政治上,隨着改革的深入,張居正奪情起復、內閣專權、壓制言路、禁燬書院等做法激起了整個官僚士紳階層的強烈反對;思想上,王學的興起對程朱理學形成了強烈的衝擊,尤其是王陽明病逝後,王學又分成了南中、北方、浙中、泰州等七個學派,更進一步加深了整個士大夫階層思想上的混亂,由此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官場上空談成風,社會上各個學派之間爭論不休。

東林黨的形成與顧憲成有什麼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第2張

顧憲成對此倍感失望,他雖然師承於王學,但始終以父親顧學告誡的“凡讀書 , 不論何書 , 要在立意處探討 , 不然 , 六經皆糟粕也 ”爲信條,又加之他的老師薛應旂在思想上逐步從王學轉向程朱理學,所以他認爲只有重新確立程朱理學的主流地位,才能根治士大夫階層思想上的混亂。

同時,在張居正改革中,那些大官僚和大地主們通過將自己擁有的田產轉爲官屯和軍屯等方法,不僅沒有受到多大損失,還獲得了比以前更多的利益。反倒是許多像顧憲成的父親顧學那樣的小手工業者、小商人、中小地主等階層利益損失慘重。於是,顧憲成希望能有所作爲,來保證這些階層的利益。

顧憲成步入仕途的幾年內,結識了許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比如趙南星、李三才、姜世昌、鄒元標、高攀龍等。他們大多都出身於中小地主家庭,又都是朝中的中小官僚,他們時常聚集起來議論時弊、探討匡扶大明江山社稷的方法,最終他們結成了思想、抱負和利益上的共同體,而這便是東林黨的發端。

顧憲成與趙南星、鄒元標等人深感自己的人微言輕和勢單力薄不利於訴求的實現,於是他們開始通過講學去聚攏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並且要讓自己這股政治勢力在朝中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張居正病逝後,明神宗朱翊鈞開始大力提拔那些曾經反對張居正的官員,顧憲成與鄒元標等人皆受益於此。可這樣的提拔與他們心中一家獨大的理想想去甚遠,於是他們把目標對準了即將進行的京察。

東林黨的形成與顧憲成有什麼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第3張

這裏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明代的京察制度。明代的京察制度始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是爲了考覈京官而建立的,開始時規定每三年進行一次,後改爲每十年一次。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京察分爲北察和南察。明孝宗朱佑樘時期改爲每六年一次,一直延續到大明滅亡。京察以守、政、才、年這‘四格’和貪、酷、無爲、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這‘八法’爲評定升遷的標準。京察制度的本意是爲了獎優懲劣,督促官員恪盡職守。然而發展到晚明時期,京察徹底淪爲了結黨營私、打擊異己的工具。

萬曆十五年(1587年)正好是京察年,由於這一年是丁亥年,所以這次京察被稱爲丁亥京察。

顧憲成在這次京察中支持左都御史辛自修進行北察,顧允成等(顧憲成的弟弟)支持右都御史海瑞進行南察。他們原本希望藉助此次京察澄清吏治,並提拔跟他們志同道合的官員。可是由於內閣首輔申時行的阻撓,他們的願望徹底落空。

丁亥京察後,顧憲成被貶官外調,鄒元標和高攀龍等人也受到了申時行的打壓。失敗不但沒有令他們垂頭喪氣,反而更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他們都卯足了勁等待下一場京察的到來。

萬曆二十一年,農曆癸巳年,又是個京察年。京察開始前,顧憲成恰好因爲政績斐然被提拔回京擔任吏部員外郎。隨着顧憲成的歸來,癸巳京察的激烈程度要遠超丁亥京察。

主持此次京察的官員在顧憲成的授意下一開始就甩出了“王炸”、吏部尚書孫鑨首先罷黜了自己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外甥呂胤昌,接着趙南星斥退了擔任給事中的親家王三餘, 一時間“國論大快, 謂之二百年計典絕調”。

用“王炸”取得開門紅後,顧憲成等人開始大力打擊其它政治勢力的官員,同時着力提拔屬於自己政治勢力的官員。眼看再讓他們繼續下去,內閣就將被架空,於是內閣輔臣趙志皋、王錫爵、張位三人聯手向顧憲成等人發起了反擊。結果趙南星以“抑揚太過”被貶三級,孫鑨因過失被罰俸。顧憲成等人藉助癸巳京察澄清吏治、擴大自己政治勢力的企圖再一次落空。

東林黨的形成與顧憲成有什麼關係?是如何形成的? 第4張

連續兩次京察鬥爭的失敗,使得顧憲成等人有些心灰意冷,尤其是孫鑨、高攀龍、顧憲成先後被貶爲民,更令他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縮小。

但是他們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兩次京察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嚴於自身、貪酷比察的原則,使得文人士子和有正義感的官員都注意到了他們這股大明官場中的‘新鮮血液’,特別是孫鑨罷黜自己外甥和趙南星斥退自己親家的舉動令他們名滿天下。

顧憲成回到家鄉後,登門拜訪、求學的人絡繹不絕。與此同時,顧憲成也認識到單憑自己在結識的那些志同道合者很難在朝中佔據主導地位,而這些前來求學的士子們又讓顧憲成看到了希望。

顧憲成認爲這些士子就是未來的大明官吏,而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將他們聚攏到自己的政治勢力中,當這些人都進入朝中後,誰還能阻止自己的政治勢力在朝中一家獨大。於是顧憲成修復了東林書院,並將之變成了自己的固定講學場所。不僅如此,鄒元標等人也紛紛在自己的家鄉建立書院講學,宣揚他們的政治主張。至此,東林黨作爲一個新的政治勢力終於形成。

【感悟:晚明時期,東林黨確實稱得上是一股最特殊的政治勢力,他們可以說是當時政治和思想上混亂的產物,他們建立的初衷就是爲了終結這種混亂,可是他們自身卻又繼承了這種混亂,結果他們不但沒能終結這種混亂,反而更加劇了整個晚明的混亂。】